行者無界攝者無疆,這裡是先森不講 李的行攝日記,跟您分享旅途中的那些新鮮事

浙江是中國的沿海省份,那裡不但風景宜人,還物産豐富,去過浙江的旅遊的朋友都知道,浙江很多沿海的城市,都盛産東海小海鮮,它們物美價廉,味道鮮美,給很多外地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浙江當地的一種小海鮮特别肥美,它一般藏在海邊的泥土中,浙江人都叫它“西施舌”。
雖然浙江沿海的海産特别豐富,但是浙江吃海鮮還是很講究的,他們遵循在對的時令季節吃對的海鮮,“西施舌”很多地方都叫它蛏子,在浙江沿海地區比較多,它是一種貝殼類海鮮,基本上都是人工養殖在近海灘塗中,蛏子這種小海鮮,它喜歡在灘塗上挖穴而生,一般隻有經驗豐富的漁民,才能精确地“定位”它們的方位。那麼為什麼要把蛏子叫做“西施舌”呢?
其實按照當地人的說法,有兩種原因,其一因為蛏子長得細皮嫩肉,皮膚雪白,“西施舌”是以前文人對蛏子的美譽,久而久之“西施舌”成為了蛏子的雅号,還要一個原因是清代詩人在《詠西施舌》的詩中提到過,詩中的“西施舌”就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蛏子,這美食加美名,讓“西施舌”天下聞名。
經常出去旅遊的朋友都知道,其實蛏子這種小海鮮,在江蘇福建山東這些省份都有,但是浙江人特别青睐浙江當地出産的“西施舌”,因為蛏子對生長環境的要求特别苛刻,隻有鹹淡誰交彙,溫暖适宜的水溫,再加上良好的水質,才能為蛏子的生長創造出良好的環境,這浙江沿海海域,特别适合蛏子的生長,是以浙江出産的蛏子品質是相當高的。
浙江人說,這一年之中有三個時節吃蛏子是“得時”的,首先是冬至過後,其次是小暑以後,最後便是清明前後,在這三個時節中,清明前後的蛏子味道是最為美味的,其它時間段的蛏子口感就一般了,配不上“西施舌”的美名,每年清明節前後,浙江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西施舌”,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個大肉肥的蛏子是清明時節的美味。
都說這“四月蛏肥美,莫負西施舌”,這個季節你去浙江旅遊,這是一道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時令美味,比起很多高端大氣上檔次且價格不菲的海鮮,“西施舌”的價格是非常親民的,而且這是一道不需要大廚,隻要選對時節就可以的親民小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