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滄州鐵錢庫,庫中藏有48噸鐵錢,專家說:這是害人不利己的東西

在河北滄州地區,有一座著名的特錢庫,此庫中藏有鐵錢48噸,其規模頗大,堪稱是一處奇景。可考古專家們卻認為,特錢庫之是以會儲存下來,實際上正是害人害己的結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滄州鐵錢庫,庫中藏有48噸鐵錢,專家說:這是害人不利己的東西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金屬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每一種金屬都具有不同的實體化學性質,是以也存在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是在古代時期,古人卻對金屬種類進行了區分,模仿封建等級制度對其加以嚴格分類。古人認為,銅是美金,因為禮器、樂器、錢币等都是由青銅鑄造而成,故此是金中君子,而鐵器卻是惡器,因為金屬鐵隻能打造成兵器,是不祥之器。然而凡事無絕對,相比于古代的銅錢而言,鐵錢也曾經在曆史中出現過。

滄州鐵錢庫,庫中藏有48噸鐵錢,專家說:這是害人不利己的東西

鐵錢俗稱大鐵錢,比一般的銅錢大,鐵錢的出現,始于西漢初期的鐵半兩,是一種随着惡錢發展起來的貨币形态。當時的鐵錢主要存在兩種鑄造形式,第一種是官方發行的作為通貨的的鐵錢,而另一種則是民間私鑄的鐵錢。作為銅錢的補充錢币,鐵錢幾乎在曆朝曆代都發行過,尤其是到了北宋時期,鐵錢的使用幾乎達到了最高峰。

河北滄州地區矗立着一尊巨大的鐵獅子,而就在鐵獅子附近,當地農民曾挖出一座巨大的特錢庫,并從庫中發現數百萬枚鐵錢,後經核查确認,鐵錢的數量超過480萬枚,堪稱是一座巨大的寶藏。據考古專家稱,此次從滄州地區發掘出來的古代鐵錢,幾乎都是宋朝年間鑄造的錢币,其年号依次為崇甯、大觀、政和、宣和,均為宋徽宗的年号,由此也能看出,宋徽宗年間的社會經濟形勢尤為混亂,鐵錢居然也能大行其道。

滄州鐵錢庫,庫中藏有48噸鐵錢,專家說:這是害人不利己的東西

衆所周知,鐵器雖然被古人視作惡器,但仍可以鑄造成其他的生活生産用品及兵器,為何朝廷不将其全部熔化制成其他鐵器呢?答案很簡單,朝廷不是不想熔,而是不能熔。宋朝經濟文化發展迅速,幾乎可以達到封建王朝時期的頂峰,但其軍事水準卻完全不比他國,是以才會經常受到遼國與金國的侮辱。北宋朝廷與北方遊牧民政權的對立由來已久,幾乎已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故此雙方也在不停地進行着軍備競賽。

滄州鐵錢庫,庫中藏有48噸鐵錢,專家說:這是害人不利己的東西

北方遊牧民族畜牧業發達,但農業與冶煉行業卻仍水準低下,正因如此,其制作兵器的鐵質來源多數都依靠進口,毫無疑問,鄰國北宋正是最好的進口國。可北宋朝廷也深知,一旦大規模向北方輸出鐵器,無疑會造成雙方軍事實力的巨大懸殊,是以朝廷明文規定,嚴禁向北方輸出鐵器。可遊牧民政權為了自身的生存,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們居然花高價購買北宋鐵錢,用以熔鑄成兵器。面對此種情況,北宋朝廷也毫無辦法,因為經濟貿易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手段,錢币流通也不可能被禁絕,故此,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着鐵錢大規模流向北方。

滄州鐵錢庫,庫中藏有48噸鐵錢,專家說:這是害人不利己的東西

北宋朝廷當然不能坐以待斃,為了改善被動的局面,一些大臣便提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在鐵錢中加入金屬錫。據南宋人周必大《省齋文稿》記載:大觀初,河北置籴便司,且鑄夾錫鐵錢。都轉運使梁公子美聞公才,辟監磁州裕民第二監。也就是說,當時的人們開始故意将鐵錢中加入錫,以此增加鐵器的脆度。

滄州鐵錢庫,庫中藏有48噸鐵錢,專家說:這是害人不利己的東西

錫是一種特殊的金屬,其質脆且熔點低,鑄造成錢币雖然掰不斷,但制成兵器卻觸之即斷,極大的遏制了北方買錢鑄兵器的風潮。可有一點不得不提,就是鐵器在加鑄錫之後很難再被還原為鐵,雖然現代技術完全可以達到要求,但在宋朝時期,卻并沒有此項技術。也正是因為如此,滄州特錢庫中才會積壓如此多的鐵錢,因為北宋朝廷也沒有辦法将其重新鑄造成鐵器,真可謂是害人不利己。

滄州鐵錢庫,庫中藏有48噸鐵錢,專家說:這是害人不利己的東西

可我們依然很慶幸,正是因為北宋朝廷無法處理加錫鐵錢,才會令其完整地儲存下來,最終成為文物,為考古研究工作提供諸多寶貴的資料。

參考資料:《古币探究》 雷蒙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