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中,皇帝三宮六院嫔妃衆多,為了保證皇室血脈的延續,基本上很多皇帝都會生下多位皇子。
皇子雖然衆多,但隻有一位能繼承帝位,古人以嫡長子為尊,如果不是什麼特殊的原因,任你是皇帝也不能随便廢長立幼。
這樣一來,嫡長子就成為衆多皇子的眼中釘、肉中刺,在皇帝還未退位時,與嫡長子鬥争到底,嫡長子繼位後,就會想盡辦法除掉能威脅到自己的其他兄弟。
曆史上就有這樣一位皇子,他靠着裝瘋賣傻逃過一劫,足足熬死了四位皇帝,才輪到他做皇帝,他就是唐朝的皇帝李忱。

唐宣宗李忱,是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異母弟。
李忱的母親鄭氏,原本是鎮海節度使李锜的侍妾,後來李锜謀反失敗,鄭氏便進宮做了郭貴妃的侍女。
後來唐憲宗到郭貴妃這裡發現了鄭氏,這鄭氏雖然地位卑微,但她頗有幾分姿色,于是唐憲宗臨幸了鄭氏,生下了皇子李忱。
李忱年幼時與地位卑微的鄭氏相依為命,這二人雖然是唐憲宗的女人和兒子,但在勢力錯綜複雜的宮中,沒什麼背景的她們隻能苟延殘喘。
李忱常常裝瘋賣傻,并且說出一些不知是以的話來,宮中的人都覺得這位皇子是個傻子,哪怕是太監宮女也這樣認為。
後來李忱常常夢到騎着飛龍沖上天,他興奮地将這件事情告訴母親鄭氏,鄭氏卻吓得大驚失色,連忙告訴李忱不要對任何人說這件事情。
唐憲宗最喜愛長子,本意是立長子為太子,卻不料長子在當上太子兩年後,突然病逝,年僅19歲,唐憲宗為此痛苦不已。
長子死後,本該次子繼承,但次子的母親地位卑微,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能留下了,三子李桓是郭貴妃的兒子,郭貴妃家族在朝中權勢滔天,唐憲宗不得已隻能立李桓為太子。
公元820年,唐憲宗暴斃,在郭貴妃集團等人的操作下,李桓順利登上了皇位,是為唐穆宗,唐憲宗生前所信任的衆多宦官皆被處死。
唐穆宗登基後,清除所有與他為敵者,但唯獨對這位“腦子不太靈光”的弟弟李忱很好,在别人覺得他是傻子時,唐穆宗稱李忱是他們家的英明人物,并封李忱為光王。
公元824年,唐穆宗因病去世,據說是其癡迷于長生不老,吞服了不知從哪得來的長生不老丹藥去世,唐穆宗死後,他的長子李湛唐敬宗繼位。
李湛在位期間,隻知道玩樂,以深夜帶人捕狐狸以取樂,宮中稱之為“打夜狐”。
在一次打夜狐之後,李湛與宦官劉克明等人在宴會飲酒作樂,期間大廳燈火突然被熄滅,李湛随之被人害死在殿中。
李湛死後,唐穆宗的次子李昂繼位,李昂繼位後,勵精圖治,發動甘露之變,企圖消滅宦官勢力,失敗後遭到軟禁,郁郁而終。
李昂去世後,唐穆宗的第五子唐武宗李炎繼位。
李炎也熱衷于長生不老,長期服食長生不老丹藥,于公元846年駕崩。
李昂與李炎在位期間,李忱韬光養晦,與衆人在一起時也不說話,李昂與李炎經常逼李忱說話,以此為樂,尤其是李炎在位期間,始終看不起他這位皇叔。
唐武宗李炎去世後,宦官勢力覺得光王李忱腦袋不靈光,更容易控制一些,于是便擁立李忱為皇帝。
順利登上皇位的李忱,這時也不需要再隐晦了,他攤牌了,他不裝了,登基之後以雷霆手段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他把死于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四十九·唐紀六十五》:上以甘露之變,惟李訓、鄭注當死,自馀王涯、賈餗等無罪,诏皆雪其冤。
李忱以唐太宗李世民為目标,對《貞觀要政》愛不釋手,為人明察沉斷,從谏如流,恭謹節儉,且惠愛民物。他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曆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是以直至唐朝滅亡,百姓仍思詠不已,稱李忱為“小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