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攜手共建美好家園|抓好這“三點”花生減災促豐産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李若凡

8月13日,在延津縣馬莊鄉宋莊村一片花生地裡,親鄰友邦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正抓緊對花生葉面進行施肥,以促進莢果盡快膨大充實,提高産量。

延津縣是我省優質花生主産區之一。全縣100萬畝耕地,花生常年種植面積60萬畝,已是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農作物。據統計,7月17日08時--23日14時,延津縣平均降水量達到413mm。連日暴雨,加上庫壩洩洪。“泛濫所至,一片汪洋。”延津縣經濟作物站站長鄭新娣說。

攜手共建美好家園|抓好這“三點”花生減災促豐産

“花生雖屬于耐旱耐澇作物,但長時間的漬水,會導緻根系呼吸受阻,造成花生開花少、結果少、爛果多,導緻産量下降。時間一長,甚至大片花生植株枯死。”鄭新娣強調,“無論何種類型的水淹農田,首先都要抓緊排除田間積水,決不能長期漬淹。”

“半月前,我2000畝的花生全部被淹,一度以為絕收,預估損失近500萬。”蘇祥學說,“真沒想到,在咱縣農業局專家指導下花生不僅保住了,長勢還不錯。”

我省花生常年種植面積1900萬畝左右,總産590多萬噸,面積産量居全國第一位。受“21.7”極端暴雨影響,我省部分花生産區遭受了暴雨澇災,全省過水面積225萬畝,成災面積150萬畝。澇災最為嚴重的是新鄉市、鶴壁市、開封市、周口市的洩洪區。

據悉,目前,我省春花生正由飽果期陸續進入收獲期;夏播花生已陸續進入結莢期,距離收獲還有50多天。除了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對于澇災後的花生生産,農戶需要怎麼做?

省花生産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任春玲建議,受災農戶要從“抓管理,促增産;巧改種,補損失;搶收獲,奪豐收”三方面入手,開展生産恢複和自救工作。

她說,澇災會造成土壤養分淋溶流失,導緻植株脫肥早衰。目前花生要及時噴灑葉面肥,促進植株提升抵抗力,恢複生長。同時,雨水過大容易導緻植株旺長倒伏。對于夏花生植株生長過旺的,要進行化學調控,防止倒伏。此外,雨澇後田間溫度高、濕度大,易導緻多種病蟲害發生,要在排澇降濕的基礎上,發現病蟲害發生,要适時噴藥控制蔓延。如出現死棵時,及早拔除病株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

此外,對于受災嚴重接近絕收的地塊,可酌情改種或休耕。任春玲建議一是農戶可根據市場研判,考慮改種适銷對路、不影響小麥适期播種的短季節蔬菜。二是可撒播飼草綠肥,麥播前收割飼草對接養殖場,或做綠肥掩青。三是可在麥播前休耕,提早深耕深翻、整地施肥,以提高下茬小麥産量,增加綜合收益。

對于即将進入收獲期的春花生,要在抓管理促增産的同時,做好科學收儲的準備。在花生成熟時,搶晴好天氣适期收獲,防止收獲過晚造成莢果黴爛發芽。花生收獲後要及時晾幹去雜,低濕儲藏,防止黃曲黴素污染。

“目前我省花生澇災已得到有效控制。”任春玲說。

編輯: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