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走馬觀花到深度體驗 多彩貴州實力圈粉

從走馬觀花到深度體驗 多彩貴州實力圈粉

10年前,宋楊第一次遊覽貴州黃果樹瀑布時,就是一日遊,因為當時除了看一眼瀑布,沒有更多的遊覽選項。而如今,身為馬蜂窩旅遊貴州公司副總經理的她,可以為遊客提供更多旅遊方案,讓遊客們不僅能住下來,更能深度遊起來。

從“看一眼”到“住下來”,宋楊見證的旅遊方式變化,折射了貴州旅遊市場近年來的變化。旅遊産品的豐富多元化,讓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更深度地欣賞多彩貴州。

作為交通大動脈,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為貴州文旅産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随着平塘特大橋的建成通車,“環貴高速公路圈”的建設逐漸完善,貴州旅遊業發展駛上高速路。

“住不下來”曾是制約貴州旅遊發展的瓶頸。貴州省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曦談到,過去旅行社的線路,在每個地點停留時間短,帶不動消費、留不住遊客。

宋楊介紹,根據旅遊平台的資料分析,當下的遊客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旅遊,更注重旅行中的體驗感。這意味着,吸引遊客“住下來”的基礎是,引導遊客從淺層觀賞向深層體驗邁進。

朱曦說,貴州大部分旅遊景區的基礎設施已經很完善,現在要做的就是打造旅遊産品,提升綜合吸引力。近年來,為了讓遊客願意留下來,貴州省探索打造單一目的地産品,例如,利用周邊配套設施,通過紅色旅遊讓遊客在遵義待上一到兩晚。

遊客樂于到貴州“打卡”,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外出務工的貴州籍人士返鄉就業。

青岩古鎮景區講解員陳留翠就是一名在家門口就業的年輕人。在她的印象中,小時候的青岩鎮“沒有路燈,大家晚上不願在鎮上走,都想着搬出去”。2016年,鎮上有了修繕的小廣場和明亮的路燈。老家逐漸完善的基礎設施促使她回鄉。

陳留翠介紹,青岩古鎮景區90%以上的員工都是周邊居民,“大家在這做講解工作、開小店,真正在家門口實作了就業”。

乘着旅遊發展的“快車”,銀飾藝術家張謹從老家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來到200公裡外的青岩古鎮工作。張謹說,老家的少數民族婦女喜歡戴銀飾,後來看到有人将這些銀制品銷往歐洲,外國人把這些當寶貝,“我就想走進旅遊區,把銀飾做得更加時尚化、現代化,更多人用它,讓它煥發應有的風采”。

貴州省已規劃藍圖:“十四五”期間,将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和民族特色文化強省,旅遊産業化将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個輪子”一起轉,着力建設國際一流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國内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

朱曦感到,旅遊業在貴州真正上了一個高度。他剛結束黔東南州的鄉村旅遊考察,又馬不停蹄地回貴陽參加貴州旅遊協會旅遊職業教育訓練專委會成立會。“人才很重要,專委會成立後專門從在職人員中挑選人才進行教育訓練,除導遊、酒店等教育訓練外,還涉及旅遊商品研發教育訓練。”他說。

紮根青岩13年,張謹設計的銀制品不僅成為古鎮遊客的伴手禮,還登上國際會議舞台。今年5月在貴陽舉辦的中國國際大資料産業博覽會上,她設計的“百福杯”被選為博覽會伴手禮送給各國參會代表。

她剛完成一件耗時4個月的作品。她說,設計時,除傳承民族文化,還有“大家都看得懂的寓意,國家興旺,家庭年年有餘”。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尹希甯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