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美女神甘願為家庭放下畫筆,這樣的母愛太偉大

8歲時,她就有了當藝術家的夢想;18歲時,她的一幅素描入選全國美術教材封面,一舉成名。然而,她卻在結婚生子後放下畫筆,拾起尿布,經曆了長達五年的沉寂。

她叫喻紅,有個響亮的稱号——藝術圈的大姐大。

央美女神甘願為家庭放下畫筆,這樣的母愛太偉大

喻紅

1966年,喻紅生于西安,因為母親生她時難産,從小被視若珍寶。她的母親早年畢業于央美油畫系,後來從事美術編輯,在喻紅兩三歲時就會給她一支畫筆,對她進行繪畫啟蒙。

1980年,喻紅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後來進入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大衛》是米開朗基羅的名作,作為美院學生的必修課,剛入學的喻紅為了畫好它用了四個星期的時間。

而她的這幅素描《大衛》,不僅成為全班最優的作業,而且動搖了中央美術學院建院以來,大衛像畫得最好的學生——徐冰的地位,被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評為“第一大衛”、“中央美院史上最好的大衛像”。

央美女神甘願為家庭放下畫筆,這樣的母愛太偉大

喻紅的《大衛》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國内藝術主要有兩大潮流:寫實繪畫和“85新潮”。寫實繪畫派藝術家主張畫西藏,或者去農村畫工廠,認為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的生活更具人間煙火氣,才是繪畫者應該表現的。85新潮派的藝術家則是做各種材料的實驗,或者創作觀念性的作品。

喻紅說,她不屬于這兩個潮流的任何一個,她喜歡與人交流的藝術,認為離自己最近的才是生活,在創作上更關注周遭年輕人的生活和内心體驗,比如全是女性特寫的《她》系列。

央美女神甘願為家庭放下畫筆,這樣的母愛太偉大

《紅綠相間的肖像》

1994年,對喻紅來說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女兒出生了,她當了媽媽。

女兒出生那一天印象非常深,生下來跟我想象得完全不一樣,本來想象她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孩,其實她是一個紫紅色的,像一個内髒的顔色的小孩,眼睛非常大,像蒙了一層油,你看不透。大夫把她放在我的身上,我就一直這樣看着她,開始哭,大概有半個小時。

央美女神甘願為家庭放下畫筆,這樣的母愛太偉大

劉娃出生

女兒的到來帶給喻紅兩種感受,“一個是生命真是奇迹,以前覺得重要的東西一下覺得都不再重要了;另一個就是孩子會帶來很多壓力、焦慮、瑣事,整個人生會發生變化,對世界的了解和思考也發生了變化。”

喻紅說:“我會把自己很多事情往後挪,先處理家庭和孩子的事,對我而言,這是一種責任感。一方面,這對藝術創作的時間帶來了限制,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它也讓我有更寬的角度。”

央美女神甘願為家庭放下畫筆,這樣的母愛太偉大

劉娃一歲

為了做個好母親,她決定先擱下畫筆,而這一擱就是5年。在這5年,喻紅把自己的時間騰出來,跟女兒一起成長,她們一塊去學騎馬、滑雪,基本上都是女兒學什麼,她就學什麼。

我們這一代人在青春期時和父母沒有太多交流,會形成一種對抗,是以在孩子的成長中,就特别注意交流。

央美女神甘願為家庭放下畫筆,這樣的母愛太偉大

一家人

1999年,喻紅那顆熱愛藝術的心再次躁動,她重撿畫筆,并利用10年時間一直不間斷地創作,完成了“目擊成長”系列作品。在這個系列作品中,她采用“紀年體”的方式繪畫,用記叙逝水流年的筆法,摹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理和生命形态以及自己與女兒的成長曆程。

“目擊成長”系列作品中,有一件作品特别重要:《1996年30歲》,畫面中短發花裙的喻紅靠在沙發上,看起來很疲憊,而旁邊的床上是熟睡中的女兒。茶幾上雜亂擺放着紙巾、水壺等日用品,在不經意間散發出濃濃的生活氣息。

央美女神甘願為家庭放下畫筆,這樣的母愛太偉大

《1996年30歲》

這幅作品畫出了親子關系,也畫出了兩個獨立的個體,同時還展現了一種情感與力量。

“成長”,對于一個女性來講,是一個持續的夢與現實的過程。在喻紅的藝術表達中,這個過程裡交織着個人、家庭、社會、曆史種種因素,也交織着幻想、希望、感性、現實等等。

央美女神甘願為家庭放下畫筆,這樣的母愛太偉大

《天擇》

2019年3月9日,喻紅大型個展“娑婆之境”在龍美術館(西岸館)舉辦。作為中國最受矚目的女性藝術家之一,此次展覽對她的作品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展示,将她的世界如一出四幕劇般展開,同時呈現多個平行宇宙的不同時期:“重生之時”、“貫穿喻紅藝術生涯的‘肖像’系列”、“半百”、“目擊成長”。

央美女神甘願為家庭放下畫筆,這樣的母愛太偉大

“娑婆之境”展覽現場

喻紅曾經在采訪中說道:“在生活中,我發現了許多令人心情顫動卻又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東西,這些都是關于人性善良、隔閡、揣測、愛意的故事……所有人都被它驅使着,于是生活發生了各種各樣的故事。它們成了我作品的主題。”

而在她的作品中,也有着她作為女性的個體對生活、情感、行為、過程的種種安靜而細緻的感受和關懷,同時思考着不同階段女性自我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