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歲的李阿姨在足浴養生館花費巨資購買服務及産品,今天記者獲悉:在相關部門介入下,該款項已全額退賠當事人。
但是,更多人關心的是:面對種種更新騙術,老年人該如何做好自我防護,不輕信花言巧語。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以闵行公安分局為例,正與區老年大學合作,将于9月1号開始正式推出一個網上“反詐”直播課,讓30萬中老年都可以通過網絡分享自己的反詐心得,開辟防範的新管道。與此同時,拟聘用部分熱衷公益事業的“老黨員”“老書記”來深入基層開展防範宣傳,以“先鋒引領”的方式帶動一大批中老年關注反詐工作。
闵行公安刑偵支隊反詐中心民警王轶斌表示,詐騙分子之是以瞄準中老年為目标,一是這類群體的防範意識較差,二是潛在人群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三是他們存在自己以為“難以啟齒”的想法,往往羞于報案。
“家屬應當多與老年人開展良性的溝通,子女要一份多關心關懷,了解長輩真實的訴求,并給與正面的支援和引導。多向他們普及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以及社會新聞。對中老年的防範宣傳我們不能停留在表面,我們希望更多的家屬可以參與進來。”
民警也列舉了種種行騙手段和案例,作出警示和提醒。
日前,年逾八旬的劉阿姨來到農行上海闵行江川支行櫃面,要求辦理銀行卡轉賬業務。網點櫃面經理發現對方回答含糊言語中透露出“做投資”等字眼。銀行從業人員發覺劉阿姨在微信上與一人聊天,對方線上引導劉阿姨,稱“這是銀行從業人員正常的提醒,就轉這個賬号就行了,态度堅決一點”,銀行從業人員随即向警方求助。在民警與從業人員詢問下才得知劉阿姨欲将卡裡的4萬元轉到上海某商務咨詢公司“做投資”,對方跟劉阿姨保證這些錢轉過去幾天後就會轉回來,并且會每年給劉阿姨“分紅”。
在警銀關聯下,成功将80多歲劉阿姨的4萬元“投資款”勸阻了下來。無獨有偶,今年7月16日,上海市警察局闵行分局杜行派出所接到銀行從業人員報警稱,某女性客戶疑似正受到詐騙要進行彙款,勸阻未果欲離開櫃台,請求民警到場處置。民警王敏剛立即趕赴上址銀行,從業人員表示女客戶剛離開不久。民警順着從業人員指引的方向一路狂追近200米,終于在一個十字路口追上了疑似潛在被害人69多歲的徐女士,并立即詢問相關情況。
經了解,徐女士于幾天前在某社交軟體的舞蹈交流群裡結識了一名自稱在海外的優質男性,該男子借交流舞蹈為由加徐女士為好友。後該男子經常與徐女士交流舞蹈知識,慢慢地取得了徐女士的信任。幾天後,該男子稱在國外給徐女士購買了價值5000美元的化妝品,并已支付運費,就差清關費沒有付。他給了徐女士一個銀行卡号,讓其轉賬2.2萬元用以清關費用。在準備轉賬時,銀行從業人員懷疑徐女士遭受詐騙,于是選擇報警。直到民警出現,徐阿姨始終認為這是自己的“高品質男友”,最終2萬多元也被勸阻成功,但是徐阿姨要求民警為其保密。
闵行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反詐中心朱春花警官表示,目前從報警、預警資料來看,60歲以上的中老年受到電信詐騙的數量并沒有較大的增幅,這可能同前期的高密度、多元度的宣傳有着密切關系。但是投資理财、交友婚戀這兩類的電信詐騙案件的占比同比增加了近三成,“這從另外一方面可以說,老年人的理财欲望和交友欲望是客觀存在的,這也讓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而多數老年人在這方面有着更深一層的顧慮,很多潛在的老年被害人特别忌諱讓小輩知道自己受損。”
朱警官還總結了近期一些多發的老年人詐騙陷阱:
保健品騙局:詐騙分子打着免費贈送雞蛋、水果、小家電的幌子,專門租用場地向老年人宣傳公司的“保健産品”和“治療藥品”,誇大産品的功效誘惑老年人進而實施詐騙。,誇大産品的功效誘惑老年人進而實施詐騙。
風險提醒:老年人十分注重健康養生,于是騙子借此誘導老年人花天價購買毫無作用的保健品或藥品。同時,也有一些因疾病困擾的老年人會特别“迷信”各種“神奇”的療法,以求保長壽體健。殊不知,這樣正好進入了不法分子設計的圈套。
是以,面對保健品詐騙時,我們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藥,如果患有疾病,要主動到醫院就醫。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僞劣的保健品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贻誤治療良機。
中獎騙局:詐騙分子總是以各種“年會”、“公司周年慶典”、“特殊會員”等方式,想方設法讓老年人相信自己是中獎“幸運者”,或者以免費送老年人禮物,讓老年人交個人所得稅等理由,欺騙老年人轉賬到指定賬戶。
風險提醒:老年人應加強自我防範意識,不要輕信陌生人的可疑電話、短信;不要随意洩露家庭成員的身份資訊,更不要貪圖不勞之利。
“溫情”騙局:詐騙分子以空巢老人為目标,在老年人面前裝兒子、裝孫子,“關心”、“照顧”老年人,通過“陪伴”赢取信任,實施犯罪行為,詐騙财物。赢取信任,實施犯罪行為,詐騙财物。
風險提醒:老年人要樹立防範意識,遇事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輕信别人的話。更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關心老人,不要給騙子打親情牌的機會,讓老年人精神世界充實起來,不再被騙子的甜言蜜語哄得心甘情願地把錢掏出去。
“繳納養老金”騙局:詐騙分子假借認識人社局、社保局從業人員的名義,一次性收取未參保人員數萬不等的金額,謊稱可幫助未參保人員進行代辦服務,一次性補繳社會養老保險費即可享受養老終身俸。
風險提醒:建議老年人多關注一些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以及社會新聞。子女要多與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溝通,了解他們最近的生活狀況。許多案例中,騙子通常會讓老年人向家人隐瞞情況,如若發現老年人被騙,應立刻耐心勸導,及時止損,并立即報警。
冒充公檢法騙局:詐騙分子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從業人員,僞造“紅頭檔案”,利用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低,恐慌心理,稱要執行逮捕,須繳納保障金自證清白。
風險提醒: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或者網絡進行辦案調查,不存在“安全賬戶”或“核查賬戶”,更不會通過電話、網絡通知涉案人員核查資金、轉賬彙款等。若收到這類電話,一定要和家人多商量,有疑惑可咨詢附近公安機關,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
作者:何易
圖:部分漫畫來源于公安
編輯: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