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導語:</h1>
在西漢建立之後,要面臨的問題有很多,當時的頭等大事就是解決匈奴,但是剛剛建立的漢朝剛經曆完戰争,再接着攻打匈奴是很不利的,就進行了休養生息,在國力恢複後,漢朝這才有了跟匈奴對抗的資本。

西漢名将
在西漢時期,有着許多有名的名将,統治者能夠遇到一個好的将才,那麼将會省去很多的事情,甚至說一個好的将才能夠頂上一隻軍隊都不為過。
在西漢初期,我們經常受到匈奴的騷擾,我們在恢複國立之後,也是有了能力來解決掉匈奴,于是我們便由衛青、霍去病這些名将率領着軍隊前去攻打匈奴,按道理來說我們攻打匈奴會遇到很多的阻礙,就比如說我們不熟悉匈奴的地形,我們前去攻打很容易迷路。因為在前些年的時候,我們派出的軍隊常常迷路,也不知道去哪裡跟部隊彙合,就無法進行有效的攻擊。
迷路這件事情放在衛青、霍去病的身上的時候,就顯得沒有作用,當衛青、霍去病兩個人第一次攻打匈奴的時候,就取得了不菲的戰果,在此後幾年攻打的過程當中,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沒有一次因為迷路而受到阻礙。
迷路的将軍
在西漢時期,還有一位有名的将領,但是他的一生比較的坎坷,他就是李廣,李廣早在少年的時候就憑借着熟讀兵法被人們熟知,在李廣成年之後,也是率軍開始跟匈奴交戰,李廣每次都憑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次又一次的打敗匈奴的入侵。就是這樣一個勇猛的将領,竟然都沒有一個像樣的爵位,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西漢的評審機制了,當時是根據俘虜了多少人,多少戰馬,總之,評判的标準還是十分的客觀的,李廣之是以沒有爵位,與李廣本身的功勞大小有關。
李廣之是以沒有立下太多的功勞,這與李廣本身有關了,李廣在攻打匈奴的路途當中,因為分辨不清楚方向常常的迷路,這就不能及時的擷取戰功,這才讓李廣沒有擷取到爵位。
李廣作為一名将軍,其實隻在攻打匈奴的時候迷過一次路,就是在漠北之戰當中,李廣被安排在側翼支援,不認識路的李廣才在這次戰争當中迷了路。
迷路的原因
作為跟衛青、霍去病一樣有名的将軍李廣為什麼會迷路,而衛青和霍去病卻不會呢?顯而易見的是,兩個人之是以不迷路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對于武器裝備的使用,尤其是重用戰馬,馬作為代步工具,在趕路的時候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旦戰馬發現路線不對,那麼就會立刻調整方向,如果在進攻的道路上迷路後,那麼就可以讓馬兒帶着你原路傳回。
張骞在出使西域回來之後,帶回了西域的地圖,在有了詳細的地圖之後,為戰争掃除了很大的障礙,雖然可能存在偏差,但是要比沒有的強。
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俘虜這個點了,我們在跟匈奴打仗的時候,都會俘虜匈奴的俘虜,這些被俘虜的将領就會成為漢朝軍隊的向導,為漢朝的軍隊指導方向,為漢朝軍隊趕路節省了很多的時間。
以上是衛青和霍去病不會迷路的原因,那麼李廣的迷路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更多的是自己的準備不足,在打仗前的時候,李廣并沒有做好路線規劃,正是因為規劃不到位,才會迷路。
李廣的向導也不靠譜,李廣的向導往往是臨時找來的,都是半吊子的向導,這也是李廣迷路的原因。
最後也是要說李廣本身了,作為一名老将,對衛青、霍去病本身有着不滿情緒,李廣是憑借着自己的努力奮鬥出來的,李廣本身是有本事的,但是本身的性格比較狹隘,常常有着嫉妒情緒,這樣的嫉妒情緒表現在了衛青、霍去病二人身上,衛青霍去病二人是有着深厚的家族傳承的,李廣就認為兩個人是憑借着裙帶關系才能夠上位的,這樣的想法也是讓衛青有意給李廣穿小鞋,常常故意安排李廣走一些繞遠的路。這就導緻李廣不能夠及時的擷取戰功,不能夠被封為爵位的原因。
結語
總的來說,李廣之是以迷路,就是因為自己本身不思進取的思想,沒有與時俱進的精神,沒有從自身找尋原因,隻認可自己的判斷,最後迷失的是李廣本身的人生。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