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和友的水土不服,改名救不了

作者:直通長株潭

【潇湘眼】9月28日消息,今年4月在深圳熱鬧開業的文和友,近日突然變換裝潢,“文和友”的招牌被“老街蚝市場”取代。

深圳文和友發生了什麼?

9月15日,茶顔悅色快閃店宣布撤出深圳,将深圳文和友推入輿論中心。剛開業時,文和友出現“排隊500米”、“超4萬人排号”的盛況,不到半年,客流量明顯下滑,商鋪營業壓力明顯變大,不少進駐商家也不得不面臨撤店,還是堅持做下去的兩難抉擇。

廣州文和友同樣水土不服。去年7月落地廣州後,一直主推的小龍蝦,在廣州始終不溫不火。

文和友的水土不服,改名救不了

文和友CEO馮彬曾做過回應,“我們在廣州吃的最大的虧,在于想做廣州當地文化的同時,又舍不得把湘菜丢掉,這是我們最大的反思和最大的挑戰。”

為什麼文和友能在長沙成為超級大IP,卻沒辦法在别的城市複制?歸根結底,文和友具備濃厚的長沙地域基因,他可以作為長沙的名片,但卻沒辦法遷徙到地域文化基因同樣濃厚的深圳和廣州。

在此情形上,外來的文和友,隻能迎合本土化口味。廣州文和友适應當地口味,菜品調整為廣東人能接受的辣度。深圳文和友的改變更為徹底,不僅是裝修風格、供應鍊和菜單菜品上适配當地風格,甚至放棄“文和友”的IP,搖身一變成為“蚝工廠”,主打産品變成生蚝。而為了讓深圳文和友接上當地“地氣”,文和友深圳團隊針對當地消費者籌備沉浸式話劇,并花了很多經費、時間排練。

融入地域文化才能走得更遠

馮彬曾放話,未來5年,文和友要開設20家左右的城市文和友。文和友走出長沙,也會根據每個城市的屬性确認主題。他透露,目前南京的文和友正在建設之中。正在選址中、有望年内啟動的包括重慶、上海、天津、北京。

文和友的水土不服,改名救不了

但從廣州、深圳兩地的經驗來看,文和友的擴張步伐還需謹慎。要知道,文創行業和商業地産标準存在獨特性;好的經營模式可以遷移,但地域文化卻不可複刻。“文和友”在深圳可以變“蚝廠”,就意味着在其他城市可以變成其他的名義,無形中也在損害文和友最應該倚重的IP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