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作者:發芽石

“清華大學培養的學生,應該擁有國之重器、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而不僅僅是去謀求一個職業,否則和藍翔技校有什麼差別呢?”

這段著名的論調,出自高曉松之口。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因為高曉松的這番話,藍翔技校的校長還專門站出來,跟高曉松battle。

“咱們藍翔技校就是實打實的學本領,不玩虛的,你學挖機就把地挖好,學廚師就把菜做好,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如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有什麼差別呢?”

其實,在高曉松人設還沒有“崩”得稀碎的時候,他留給大家的印象,始終都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羽扇綸巾、誇誇其談。看不慣的,要罵;聽不慣的,也要罵。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這麼多年高曉松一路走來,他在網絡上掀起的罵戰,大大小小十餘起。

有的人不打不相識,也有的人結下了一輩子的梁子,但高曉松總算是罵出了些名堂和名聲。

就是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如今也碰到了“對頭”。這一次,高曉松也學會了“罵不還口”。

正是應了這句話: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此前,李承鵬在自己的朋友圈公開炮轟高曉松。

他痛批高曉松為“高潮型表演人格”,怒斥高曉松的個人脫口秀節目《曉說》文稿出自他人之手。

這篇李承鵬釋出在朋友圈的讨伐“檄文”,傳到網上之後,被網友瘋狂轉發。

昔日好友、倒戈相向。而且上來就是一通劈頭蓋臉的“扒皮”,這事兒擱誰身上誰都受不了。

可這一回,高曉松偏偏就忍了。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這邊廂,得理不饒人的李承鵬繼續“開炮”,又發表了名為《李承鵬把高曉松的皮給扒了》的文章,來勢洶洶。

文章中李承鵬大罵高曉松多年來的圈錢行為,直接給高曉松扣上“雞賊”的帽子。

但高曉松呢?

不僅沒有了當年與各大門派對罵的氣勢,甚至連出來正面回應的勇氣也消耗殆盡。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明顯處于上風的李承鵬絲毫不顧及昔日的友情,乘勝追擊,發表了第三篇戰鬥檄文。

他痛斥高曉松的作品,所表達的觀點僅僅隻是滿足了山寨文藝粉的幻想。

無數人都在等着看身經百戰的“矮大緊”,以他三寸不爛之舌與李承鵬掀起世紀罵戰。

畢竟人家都已經“罵”上門了,豈有不還口之理?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令所有人都跌破眼鏡的是,在這次事件中,高曉松全程保持了謙謙君子的風度。

任爾破口大罵,我自巋然不動,渾身上下透露出與世無争的氣質。

曾經那個仗着才氣和名氣,四處向人開炮的高曉松,這一次怎麼啞火了呢?當真是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高曉松成名很早。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90年代初,内地歌壇上掀起的“校園民謠”,高曉松就是“始作俑者”。

《同桌的你》《戀戀風塵》《青春無悔》《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白衣飄飄的年代》,這些脍炙人口的時代經典,奠定了他文藝才子的美名。

不光寫歌,他還寫書、做生意、拍電影、辦脫口秀,什麼時髦他就幹什麼,反正就是要勇立潮頭。

高曉松另一半的盛名,幾乎就是大大小小的罵戰給他攢起來的。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2003年,高曉松為阿朵寫了《盛開》和《想念自己》兩首歌,并以制片的身份親自為阿朵拍攝了《盛開》的MV。

一來二去,兩人的感情也變得超出了合作夥伴的範疇。但後來兩人鬧崩了,阿朵不止一次内涵高曉松。

高曉松也是個“善茬”,他創作《殺了她喂豬》作為回應。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因為歌詞中充斥着各種不堪入耳的粗口,導緻被禁。

2006年,作家白烨、陸天明等人向當時的文壇新人韓寒發難,随後陸天明之子陸川請好兄弟高曉松加入戰局。

高曉松應邀入局之後,單獨開辟出了一條戰線,可以說“戰績斐然”。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高曉松發聲明指責韓寒的小說《三重門》,未經授權引用了他《青春無悔》的歌詞。

高手過招,講究的就是穩、準、狠。

高曉松是毋庸置疑的高手,隻一個回合,他就鎖住了對方的“命門”。

因為有恃無恐,高曉松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寫道:

“就是看你罵人看不過去了,找你的茬——不過這個茬有點大——你在《三重門》裡全文引用了我的<青春無悔>,未獲我同意。”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字裡行間處處透露出高曉松式的高高在上——你韓寒欺負人,被我揪住了尾巴來找茬,我高曉松為了哥們,義不容辭蹚渾水。

事後高曉松委托了律師向韓寒發去了律師函,聲明《三重門》隻有在取得高曉松授權或者删去侵權内容後才能繼續發售,并要求韓寒盡快與高曉松方取得聯系。

同時在部落格上,高曉松則繼續向韓寒開炮:

“我為什麼要和你打官司?就是在找你的茬兒!為什麼要找你的茬兒?就是看不過去你縱容‘粉絲’群毆我哥兒們父子!”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當年韓寒也年輕氣盛,可他讓人攥住了把柄,不服軟也不行。韓寒宣布将小說中的歌詞删除,并接受高曉松的批評。

即便如此,韓寒依舊留下了一句脍炙人口的結語:“‘高’處不勝‘寒’”。

當年這場轟動文壇的罵戰,在韓寒的道歉聲明中告一段落。

經此一役,韓寒跟高曉松還成了朋友,但不難看出,彼時年輕氣盛的高曉松,為人處世由着自己性子來。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不管你是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還是德高望重的江湖前輩,在我這裡一律不好使。

“我看不慣你、我就要罵你”,似乎也成為了日後高曉松行走江湖的人生信條。

在那個年代,有人儒雅淡泊,有人謙遜有禮的,也有人熱血激昂,但像高曉松這樣“急公好義”、喜歡“路見不平一聲吼”的還真不多。

真性情,暴脾氣,有才華的高曉松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人們借助高曉松的嘴表達自己對一些人和事的憤怒。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

2010年,藥家鑫案成了全國網民的輿論場。作為名人,高曉松也出來走了兩步。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高曉松不僅痛斥藥家鑫,還表示要“封殺”西安音樂學院。高曉松義正辭嚴,引得圍觀群衆紛紛叫好。

罵完藥家鑫之後,高曉松很快就被打臉。

2011年,高曉松酒駕事件東窗事發,他被判入獄184天。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他說:“我覺得這個事老天安排得特别好,我特感謝這個事。年輕時你狂一狂也就算了,一個人到了40歲,還那樣就不好了。”

這件事反而讓高曉松更出名了。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痛定思痛之後,他的個人脫口秀《曉說》開播。

“一不當公敵、二不當公知,一切隻因閑來無事小聊怡情。上說星辰滿月,下說販夫走卒,動機絕不無恥,觀點絕不中立。”

幽默通俗的語句,精彩絕倫的故事,犀利獨到的見解,讓這部每集隻有二十多分鐘的個人脫口秀一夜爆紅。

第一季總播放量已突破一億兩千多萬,《曉說》三季總播放量已突破五億。

高曉松再一次憑借才華勇立潮頭。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在節目中,高曉松從社會文化講到軍事曆史,貫穿古今,縱橫中外。

當年高曉松用自己的見識與學識征服了一批又一批觀衆,影響了一代文藝青年的成長軌迹。

無數人向往着他口中的“詩與遠方”。不過高曉松還是那副怼天怼地的傲氣模樣。

2015年8月錘子科技的最新産品堅果手機釋出,錘子科技的創始人羅永浩對堅果手機的評價是:美得不像實力派。

不久後,這樣一張海報在微網誌上流傳開來——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此舉徹底惹怒了高曉松,畢竟當時的他是另一個手機品牌的代言人,此舉既是對高曉松的調侃,也是對高曉松肖像權的侵犯。

從不受委屈的高曉松立馬在微網誌上展開了反擊,大罵“這樣嚴重損害别人信譽的事情是怎樣low的企業才做得出?”

同時把釋出這張海報的微網誌個人使用者噴得渣都不剩,高曉松的粉絲也在開始圍攻錘子科技。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一小時後,羅永浩在微網誌出面公開道歉。

雖然是道歉,但道歉聲明的開頭還是把鍋甩給了高曉松,稱“沒想到您的粉絲完全不顧事實。。。”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高曉松是什麼脾氣?受了委屈,被人冤枉的事他從來不幹。

面對羅永浩的道歉,高曉松壓根兒就沒放在眼裡,一直到深夜也沒有出來回應。

最終,熬不住的羅永浩又再一次釋出了道歉聲明,言辭懇切,語氣謙卑。

心滿意足的高曉松這時才不緊不慢地用8個字打發所有等着看好戲的吃瓜群衆“,一起給大家普法,好。”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從此,高曉松算是把娛樂圈那套公關手段玩明白了,有名氣,有才華,更有粉絲,罵人更加潇灑痛快。

但順風順水的日子過得太久了,忘記了個體在時代變遷的驚濤駭浪面前也隻不過是滄海一粟,仍會被後浪拍在沙灘上。

成就高曉松的,是他在那個年代出類拔萃的才氣;而摧毀他的,是他在這個年代格格不入的“傲氣”。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人們總是喜歡造神,然後摧毀。

在高曉松的翻紅之作《曉說》之中高曉松時常發表令人大跌眼鏡的見解。更有網友發現,高曉松在節目中所說的部分内容存在明顯的知識性錯誤。

在短視訊平台興起的今天,觀衆已經不再對長時間的觀點輸出類節目持有足夠的耐心,人們更傾向于在短時間内獲得資訊以及精神享受。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很遺憾的是,在這一時代大趨勢面前高曉松落伍了。在《曉說》開播的時候,視訊脫口秀的形式算得上是新穎。

但在各大短視訊平台争相搶占流量高地,打造爆款IP的今天,脫口秀就像一杯鮮榨果汁。

雖然好喝有營養,但是制作成本高,費時費力,還沒有獨特的IP,怎麼幹得過新穎時髦的奶茶呢?

沒有流量就沒有觀衆。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2019年,最後一期《曉說》上線後節目停播。

現在的觀衆不再像十年前那樣好糊弄了,聽名人吹牛侃大山就能輕松掘金、挖流量的美夢一去不複返。

年少輕狂的時候,或許能被高曉松的高談闊論所吸引,但在社會上挨了“毒打”之後,人情世故都有了自己的見解,高曉松那一套就不再好使了。

現在的觀衆,不需要一個精神領袖來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是以面對依舊侃侃而談,恃才傲物的高曉松,人們開始不買賬了。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去年某媒體邀請高曉松參與一場直播,直播内容很簡單,就是邀請一衆文人為畢業季的學子送上畢業寄語。

在直播中輪到高曉松上場時,直播間的評論區罵聲一片。面對網友的滔天“罵聲”,直播被迫停止,高曉松慘淡收場。

或許現在的高曉松已經意識到,現在的自己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能夠“看誰不爽就開罵”的文壇才子,俨然變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公衆人物。

是以在面對昔日好友的炮擊與指責時,無法再像從前一樣痛痛快快地回怼回去。當初罵人的時候有多肆無忌憚,現在被罵時就有多心酸無奈。

高曉松終于做到了罵不還口:罵人的時候多痛快,挨罵的時候多無奈

高曉松自己曾經說過:“人生如戲,亦或是戲如人生?”

在高曉松戲劇性人生的背後,摻雜着種種的過往煙雲。任何一個人的命運不僅與自身能力禍福相依,更是與時代浪潮息息相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