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甯推動千名幹部下基層 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作者:東南網三明站
建甯推動千名幹部下基層 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征遷組幹部在現場進行放樣

東南網10月21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通訊員 饒麗英 文/圖)深秋時節,建甯大地,秋高氣爽,一股實幹擔當、幹事創業的熱潮撲面而來。項目建設接力賽跑,民生工程如火如荼,城市管理精雕細琢,鄉村振興亮點紛呈……

今年以來,建甯縣圍繞服務“聚合力、補短闆、創示範、惠民生”的發展目标,采取“四個一批”辦法,抽調千名幹部下基層一線攻堅、駐村任職、服務企業、社群報到,推動幹部在一線錘煉本領促發展,用“腳底闆”丈量民心政績。

建甯推動千名幹部下基層 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征遷組幹部耐心為群衆講解征遷政策

“身”入一線,當好經濟發展助推器

“迎着晨光開早會,頂着烈日騰拆房,映着晚霞訪拆遷戶,亮着燈光議方案,深夜淩晨談簽約……”建甯縣入城大道景觀提升項目征遷組成員陳學輝這樣形容一線的工作常态。

邊走邊聊,記者随他步行,來到征遷群衆聶國民的金牛水泥店鋪。此前,因征遷遇到難處,聶國民對征遷工作一度消極抵觸。開了四年的店鋪,說搬就搬,并非易事,一時間,尋找合适的租鋪,讓他和征遷幹部都犯了難。

帶着政策下去,帶着需求回來,征遷組多次召開會商協調,最後,協調縣城投公司優先承租200多平米的店面。“沒有後顧之憂,我就放心簽了。”聶國民笑着說。

忙完這家,陳學輝又繼續下一家的忙碌。從第一次照面的芥蒂,到現在的談笑風生,這當中,是幹部們的腳步勤了,才讓關系近了,感情自然也深了。

從征地拆遷,到項目服務,征遷組30餘人全部沉到一線、取消節假日休息,全力攻堅,住建、國土、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都責任上肩,目前,完成征遷對象簽約13戶,征收各類建構築面積約1089平方米、征收土地約6畝,涉及杆(管)線7家22.4千米,重新整理“入城大道景觀征遷速度”。

入戶摸底、政策宣傳、測量、評估……幹部們細心吃透政策,耐心與群衆交流,說話有方法,溝通有藝術,政策有硬度,服務無限度。

參與一線征遷工作,年輕幹部揭建南認為,既是考驗,更是成長的曆練。在走訪日記中,他寫道:“隻有走得勤、走得近,群衆才會與你親。”

新常态,需要大擔當。如何最大限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引擎?那就是鼓勵幹部“堅持問題在一線發現、沖突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動、形象在一線樹立”。

從36個機關抽調150多名從業人員,充實到征遷和項目建設等一線。對涉及全縣發展大局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推進措施不力的機關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責問責,及時跟蹤幹部工作情況,加大工作考評和調整交流力度,真正讓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營造了人心思進、創先争優的幹事創業環境。

建甯推動千名幹部下基層 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幹淨整潔的大源村

“心”入一線,守護百姓幸福家園

晨光熹微,薄霧彌漫,大源村村部三樓最左邊一間房,已亮起燈光。

這間小屋,是吳學生“蝸居”的宿舍。洗漱後,他下到二樓電腦前,開始整理上報的材料,白天,他還要再繼續走訪幾家農戶。

吳學生,是國網供電公司的員工,今年選派到濉溪鎮大源村,挂職駐村第一書記。

從進村開始,他的身影穿梭在群衆間,腳步重疊在鄉路上,摸清情況後,他組織召集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開會,針對村民們反映的飲水不足、水源地缺少維護等問題,帶領村“兩委”逐一勘察現場、協調資金、火速開工。一連多日,他盯在一線、幹在現場,為水源地的沉澱池、積水池維修清淤,保障650戶村民飲水暢通。

建甯推動千名幹部下基層 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吳學生在桌前整理報上表格

村子要發展,産業是關鍵。“制種750畝、蓮子1100畝、煙葉350畝,涉及農戶約150戶……”制種和煙葉是支柱産業,但現有的18座烘烤房,均為密集式燃煤供能方式,不僅農戶烘烤操作累,還影響生态環境,與大源村“生态農業+旅遊”示範基地培育的定位不符。

多次和相關部門溝通後,吳學生請來老黨員、老幹部和農戶代表暢聊發展。他首先發言,“改造燃煤烘烤房,以煤改電,由人工操作改智能控制,既可烤煙又可以烘烤種子,一舉兩得。”

可最大的問題是,“錢從哪來?”“改造一座烘烤房4萬元,争取上級補助部分,村民自費一部分,改造後,每座一年可節省人力成本3000餘元。”随着讨論深入,方案獲得大家的支援。

蔬菜大棚的科學管理、果樹果木的剪枝嫁接、居住環境的改善提高……如今,建甯百姓的大小事,都有駐村幹部們活躍的身影,幹群合力,處處呈現繁榮穩定的鄉村振興新景象。

今年,建甯縣組織部門選優派強,抽調247名高素質駐村幹部到農村基層一線,帶領群衆緻富增收,挺起鄉村振興"脊梁"。

業務骨幹239人,占總選派人數比例為96.8%,其中科技人才153人,占總選派人數比例為61.9%。在建甯縣2021年新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情況統計表上,這一資料格外亮眼。

亮眼的還不止這些。 建甯縣将2022名在職黨員編入社群黨支部,促進在職黨員進社群、亮身份、送服務、樹形象、作表率,建構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來報到的黨員都很熱情,都希望為居民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水南社群黨支部書記朱菊媛說,如今,黨員“義工”活躍在社群,常态化開展志願活動,把貼心服務送到家門口。

腳底闆走一線,回應“家長裡短”。千名幹部貼近群衆,破解發展之困、滿足群衆之需,共同守護百姓的幸福家園。

建甯推動千名幹部下基層 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陳炳貴和同僚在明一天籁生态營養品有限公司進行指導

“情”入一線,不負“企”望辦實事

企業發展,不僅需要“舒心”與“安心”,更需要被“暖心”——有人時刻牽挂着你,這也是優質營商環境的“軟實力”展現。

“公司有一個常溫奶的增項,需要辦證,希望幫忙推進一下。”前不久,建甯縣市場監管局食品藥品安全總監陳炳貴,接到明一天籁生态營養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寶山打來的電話,當天下午,他和同僚趕往企業。“上門服務”的速度令黃寶山吃了一驚。

建甯推動千名幹部下基層 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福建半畝方塘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勞工正在生産黃精荷葉茶

“果蔬汁飲料生産線的順利投産,離不開幹部的支援。”福建半畝方塘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晶晶說,得知企業正進行技改,每周陳炳貴都會多次上門,一對一指導裝置調試、灌裝間無菌分區、空氣潔淨度檢驗等,目前,公司生産的黃精荷葉茶已投産,深受市場喜愛。

看似輕松解難題,背後卻是多艱辛。陳炳貴有70%的時間在企業現場,剩下時間都在努力“充電”,不知多少個夜晚,查閱資料,請教專家,隻為服務企業更高效。

“以前,坐等企業找上門來,現在是我們主動上門噓寒問暖,就怕他們有困難瞞着不肯說。”陳炳貴說,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企業,才能讓企業茁壯成長。

如陳炳貴這般,想企業所想,不負“企”望辦實事的入企服務發生在全縣166個企業和196個項目中。據了解,建甯縣結合“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将機關幹部與全縣企業和項目進行一對一包聯服務,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銜接、左右關聯的機關幹部入企服務網絡。

翻開“幹部進企”服務資訊台賬,企業訴求、辦結進展、存在問題等情況,一目了然,同時,針對未辦結的企業訴求,每周情況跟進、督辦,實作了全鍊條資訊公開透明,痕迹清晰,極大提升了服務效率。

截至目前,共收集企業困難問題78個。其中,幫助解決問題34個,正在解決44個問題中已初步解決25個……服務上的“加法”,換取了企業滿意度和市場活力上的“乘法”。

“加快建甯發展,關鍵在幹部,關鍵在作風。”建甯縣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說,千名幹部下基層 一線“賽馬”,賽出業績,賽出風采,成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下一步,建甯縣将繼續強化結果運用,讓有為者有位、讓吃苦者吃香、實幹者實惠,堅持在一線培養幹部、選拔幹部的用人導向,激勵廣大幹部在一線擔當盡責,為建甯縣高品質發展凝聚磅礴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