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常用的蘇雲金杆菌和核型多角體病毒到底有何差別?

蘇雲金杆菌和核型多角體病毒什麼差別呢?小編在這裡整理一下,可以詳細了解一下。

常用的蘇雲金杆菌和核型多角體病毒到底有何差別?

蘇雲金杆菌

蘇雲金杆菌,簡稱Bt,是包括許多變種的一類産晶體芽孢杆菌。該菌可産生兩大類毒素,即内毒素(伴胞晶體)和外毒素,使害蟲停止取食,最後害蟲因饑餓和中毒死亡。是以該杆菌可做微生物源低毒殺蟲劑,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特别是鱗翅目的多種害蟲。

防蟲原理

蘇雲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是一種包括許多變種的産晶體芽孢杆菌,可做微生物源低毒殺蟲劑,以胃毒作用為主。該菌可産生兩大類毒素,即内毒素(伴胞晶體)和外毒素,使害蟲停止取食,最後害蟲因饑餓和死亡,而外毒素作用緩慢,在蛻皮和變态時作用明顯,這兩個時期是RNA合成的高峰期,外毒素能抑制依賴于DNA的RNA聚合酶。該藥作用緩慢,害蟲取食後2天左右才能見效,持效期約1天,是以使用時應比正常化學藥劑提前2~3天,且在害蟲低齡期使用效果較好。對魚類、蜜蜂安全,但對家蠶高毒。

它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種或數種殺蟲晶體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ICPs),又稱δ-内毒素,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等昆蟲,以及動植物線蟲、蜱螨等節肢動物都有特異性的毒殺活性,而對非目标生物安全是以,Bt殺蟲劑具有專一、高效和對人畜安全等優點目前蘇雲金杆菌商品制劑已達100多種,是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殺蟲劑,因而倍受人們關注。但是,商品Bt制劑在生産防治中也顯示出某些局限性,如速效性差、對高齡幼蟲不敏感、田間持效期短以及重組工程菌株遺傳性狀不穩定等都已成為影響Bt進一步成功推廣使用的制約因素。是以,為了提高Bt制劑的殺蟲效果,對其增效途徑的研究已成為世界性的研究熱點,主要包括:篩選增效菌株;利用化學添加劑、植物它感素、幾丁質酶作為增效物質;昆蟲病原微生物間的互作增效等。

常用的蘇雲金杆菌和核型多角體病毒到底有何差別?

應用領域

蘇雲金杆菌适用作物非常廣泛。廣泛應用于十字花科蔬菜、茄果類蔬菜、瓜類蔬菜、煙草、水稻、高粱、大豆、花生、甘薯、棉花、茶樹、蘋果、梨、桃、棗、柑橘、棘等多種植物;主要用于防治鱗翅目害蟲,如菜青蟲、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甘藍夜蛾、煙青蟲、玉米螟、稻縱卷葉螟、二化螟、松毛蟲、茶毛蟲、茶尺蠖、玉米粘蟲、豆莢螟、銀紋夜蛾等多種害蟲。部分亞種或菌株對蔬菜根結線蟲、蚊幼蟲孑孓、韭蛆等害蟲也有防治作用。

核型多角體病毒

核多角體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一類專性昆蟲病毒,其加工制劑是病毒殺蟲劑。

常用的蘇雲金杆菌和核型多角體病毒到底有何差別?

核型多角體病毒呈十二面體、四角體、五角體、六角體等,直徑0.5-15uM,包埋多個病毒粒子,由蛋白質組成,不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苯、丙酮、1mol/l鹽酸,溶于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氨及硫酸的水溶液和乙酸。多在寄主的血、脂肪、氯管、皮肢等細胞的細胞核内發育,故稱核型多角體病毒。核型多角體病毒寄主範圍較廣,主要寄生鱗翅目昆蟲。經口或傷口感染。經口進入蟲體的病毒被胃液消化,遊離出杆狀病毒粒子,通過中腸上皮細胞進入體腔,侵入細胞,在細胞核内增殖,之後再侵入健康細胞,直到昆蟲緻死。病蟲糞便和死蟲再傳染其他昆蟲,使病毒病在害蟲種群中流行,進而控制害蟲危害。病毒也可通過卵傳到昆蟲子代。專化性強,一種病毒隻能寄生一種昆蟲或其鄰近種群。隻能在活的寄主細胞内增殖。比較穩定,在無陽光直射的自然條件下可儲存數年不失活。粉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在土壤中可維持感染力達5年左右。未見害蟲産生抗藥性。對人畜、鳥類、益蟲、魚等安全。不耐高溫。易被紫外線殺滅,陽光照射會失活。能被消毒劑殺死。

常用的蘇雲金杆菌和核型多角體病毒到底有何差別?

主要用于防治農業和林業害蟲。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已在約20個國家用于防治棉花、高粱、玉米、煙草、蕃茄的棉鈴蟲。世界上成功地大面積應用過的還有松黃葉蜂、松葉蜂、維基尼亞松葉蜂、舞毒蛾、毒蛾、天幕毛蟲、苜蓿粉蝶、粉紋夜蛾、實夜蛾、斜紋夜蛾、金合歡樹蓑蛾等害蟲的核型多角體病毒。中國自己分離培養,大面積田間治蟲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棉鈴蟲、桑毛蟲、斜紋夜蛾、舞毒蛾的核型多角體病毒。

通過以上的防蟲原理和應用領域介紹,使我們更全面了解蘇雲金杆菌和核型多角體病毒。

雲衆地服務宗旨:一個有态度、專注稻麥種植技術的農業自媒體,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若有不足之處,望朋友們發表評論。更多詳情請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略作調整,或向當地農業部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