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魚人工繁殖技術

虹鳟魚的人工繁殖主要包括親魚培育、人工授精、孵化和仔魚的管理幾個連續階段。
第一節 親魚培育
培育健壯和繁殖力強的親魚,可獲得理想的采卵、受精、孵化效果及優良的魚卵、稚魚。對準備用作次年産卵的親魚,經選擇後從春季開始進行周年培育。親魚的選擇标準是體質健壯、無病、年齡4~5齡。
1.親魚培育的環境條件
親魚培育所需魚池要求寬大,水流暢通,池水溶氧量豐富。通常的面積100~300平方米,具體情況要根據發展方向與規模來确定。水深一般在1~1.4米,注水量為每1000平方米0.05個流量(即50升/秒)。适宜培育水溫上限為12~13℃,下限4~5℃,産卵前6個月的水溫不宜超過12℃。在該溫度下培育,有利于獲得優質卵。若于5~20℃培育則難以獲得優質卵,周年在16~17.5℃的水中培育,親魚成長良好但其性腺發育不成熟。為了有利于親魚性腺發育,性成熟前注水量應加大。親魚培育的适宜密度為5~10公斤/平方米。
2.親魚個體大小與懷卵量的關系
親魚的懷卵量多少及其卵徑大小與魚體大小和年齡相關,個體大、高齡魚的卵粒大而且數量多(見表6-1)。卵徑大小又關系到直接孵出仔魚的大小,如卵徑35毫米,孵出仔魚全長12毫米;卵徑7毫米,孵出仔魚全長20毫米。
表6-1不同體重虹鳟的懷卵量和卵徑
體重(公斤) 0.5 0.9 1.5 2.1 2.8 3.5 4.2
懷卵量(粒)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卵徑(毫米) 4.0 4.5 5.0 5.5 6.0 6.5 7.0
虹鳟魚苗種生産上,對采卵親魚齡期的确定,各國選擇标準不一樣。日本為2、3、4齡,北韓為4、5齡,我國多為2、3、4齡。
3.親魚培育的管理
虹鳟魚人工繁殖效益的高低,與親魚的培育管理好壞密切相關。培育親魚要有專人進行管理,尤其是要注意加強對環境條件和飼料營養的調控管理。
親魚性腺的發育是在外在和内在兩方面條件适宜的情況下完成的。無論是外在環境條件的不适宜,還是内在條件如飼料營養的缺乏,都會影響虹鳟親魚的性腺成熟。影響虹鳟親魚性腺發育的重要外因有:
(1)水溫
虹鳟魚性腺發育的适宜水溫在13℃以下、15℃以上時,不僅會出現異常卵,而且發眼率顯著下降。水溫4℃以下時,性腺發育停止,産卵期推遲。根據日本畸玉水産試驗所資料,産卵期前一個月,親魚培育水溫應保持在145℃以下,水溫過高,不良親魚出現率增 高,魚卵發眼率僅30%~50%。山西省臨汾市虹鳟魚養殖點,由于親魚培育的自然水溫過高,是以繁殖效果一直受到影響。
(2)光照
魚類發育從對光照要求的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長日照魚類,一類是短日照魚類。虹鳟魚屬短日照魚類。日照時間在12小時以内,虹鳟魚性腺發育快,如光照超過12小時發育反而變慢。是以,要使虹鳟魚性腺發育良好,在日照這一點上應盡可能人工控制在12小時以内。用人工調節光照周期的方法,可以控制産卵期。目前日本已經周年均可采卵,即春
季3~6月,夏季7~10月,冬季11~2月。
(3)異性刺激
在自然界,雄魚對雌魚的性腺發育有刺激作用,是以,在虹鳟親魚培育過程中,采取雌雄混養,在産卵前一個月進行分養。親魚飼養的雌雄比例可掌握在4∶1左右。
(4)培育親魚用飼料
虹鳟魚魚卵的品質直接影響卵的受精和孵化效果。根據對虹鳟魚魚卵進行的觀察和内含物分析可分為3級:一級卵,呈桔紅色,卵粒圓而飽滿,同腹卵粒大小均勻,每100克鮮卵維生素A在460國際機關(I.V.)以上,胡蘿蔔素在20毫克以上;二級卵,橙黃色,卵粒圓而飽滿,大小均勻,維生素A在400國際機關(I.V.)上下;三級卵,淺黃色,卵粒欠圓、不飽滿,大小不均,維生素A在160國際機關(I.V.)以下。一、二級卵均為優質卵,三級卵為劣質卵。受精率和孵化率以一級卵最高,二級卵次之,三級卵最低。這是由于卵黃中的胡蘿蔔素和蝦紅素對虹鳟魚的精子具有活化效應的緣故。
虹鳟魚魚卵的品質與親魚食物品質有關。以魚蝦為食的野生虹鳟,魚卵多為優質卵,呈紅色或桔紅色。用于親魚的全價飼料的粗蛋白不低于38%,粗脂肪不高于6%,碳水化合物不高于12%。每公斤飼料中維生素A不低于2萬國際機關,維生素D不低于2000國際機關,維生素E不低于75毫克。添加酵母粉和螯蝦粉、蝦蟹粉、蟹殼粉等有助于卵質的提高。螯蝦粉等不能起到使卵子紅色素增多的着色作用。
培育性腺發育良好的虹鳟親魚,必須投飼一定量營養豐富的精飼料。為了提高魚卵的品質,飼料配方應随着性腺發育的不同階段而作相應的調整,以滿足親魚在不同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求。
第二節 人工授精
1.雌雄鑒定
虹鳟魚雌雄的鑒别,主要依據體色、頭部及吻端加以差別。體色深,頭部及口大,下颌向上彎曲,蓋住上颌,背部略隆起,腹部硬、無彈性,洩殖孔不突出,吻端尖者為雄性魚。體色較雄魚淺,頭部及口小,背部不隆起,腹部大而柔軟,有彈性,生殖孔明顯突出,吻端鈍而圓者為雌性魚。
2.成熟度鑒别
臨近産卵的親魚體色發黑,沿側線的彩虹帶特别鮮豔,食欲減退,并有互相追逐咬鬥的現象。成熟雌魚腹部膨大柔軟,生殖孔紅腫外突,當尾柄上提時,兩側卵巢下垂輪廓明顯,輕壓腹部有卵粒流出體外。成熟的雄魚體色變黑,體表粗糙且粘液稍有減少,生殖孔周圍較軟,輕壓腹部,即見精液流出。通常在2個月的采卵期中,雌魚不是同時成熟,為了便于及時采卵,防止卵粒過熟流失,需每周進行一次成熟度鑒别,鑒别後及時采卵及按成熟度分養。雌魚池内可放幾尾雄魚,以促使雌魚早熟。親魚暫養池可用幼魚池或用大池隔成小池代替,水的流量應保持在30升/秒以上,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尾。
3.采卵和受精
采卵多用擠壓法,擠壓者用毛巾包住雌魚尾部,使生殖孔面向采卵盆,輕壓生殖孔前方的腹部,隻要輕輕施加壓力,成熟卵即随之順生殖孔流出。擠卵過程動作要輕柔快捷,盡量不使親魚受傷。
人工授精普遍采用幹法授精,輕輕擦幹雄魚體表水珠,用擠壓法将精液直接擠于卵上,每5~7尾雌魚卵用2~3尾雄魚精液即可,或按每一萬粒卵滴入10毫升事先取好的精液,将精液與授精盆中的魚卵混合,用羽毛輕輕攪拌均勻使精卵充分接觸;然後加入少量的等滲液或清水快速均勻攪拌1分鐘,使精卵結合,完成受精過程,再換水攪拌1~2次,洗去多 餘的精液和破損的卵皮,在水中放置30分鐘,待卵充分吸水膨脹,使卵膜硬化并富有彈性, 然後計數裝入孵化器中進行孵化。
成熟的卵采出後在空氣中停留時間越長或遇水會降低受精率,是以采出的卵在未加入精液前切不可遇水,而且每次采卵授精的時間應掌握在2分鐘之内。
在整個采卵、采精和授精及清洗的過程中,必需在遮光條件下進行,防止魚卵暴露在直接照射的陽光下。
親魚離水5分鐘以上容易死亡,因而采卵後應立即放入流水池中,并投以優質、易消化的餌料,以利親魚體質的恢複。
4.魚卵的計數
将吸水膨脹後的卵逐個排列在呈角鐵狀的卵子計數尺上,測出20厘米長度的範圍内排列的卵粒數量,然後查表(見表6-2)即可得出每升容積的卵粒數和卵徑,再乘以實際容積就可求得實際獲卵數。
表6-2魚卵數量測算表
20厘米長度内卵數(粒) 50 48 46 44 42 40
卵徑(毫米) 4.0 4.16 4.34 4.54 4.76 5.0
每升卵量(粒) 18400 16400 14400 12500 10800 9400
20厘米長度内卵數(粒) 38 36 34 32 30
卵徑(毫米) 5.26 5.55 5.88 6.25 6.66
每升卵量(粒) 8000 6900 5800 4900 4000
第三節 孵 化
1.受精卵的發育和敏感期特點
卵從受精至孵出所需日數因水溫而異,在平均水溫7.5℃下需46日,即343個累計溫度。根據黑龍江水産研究所的試驗,當平均水溫9℃時,孵化期約30~38天。從受精卵至發眼期的日數約為孵化所需日數的一半。根據虹鳟魚胚胎發育的敏感期特點,可以劃分為胚盤形成期、卵裂期、胚環和胚盾出現期、體節分化期、發眼前期和發眼期六個階段。
(1)胚盤形成期累積度日為0~2個,此期卵充分膨脹,形成胚盤,油球集中于動物極。對外界刺激不很穩定。
(2)卵裂期為2~47個度日,此期細胞不斷分裂,分裂球不斷變小,末期出現囊胚腔。對外界刺激較為穩定。
(3)胚環和胚盾出現期為47~52個度日,此期胚盤直徑擴大。對外界刺激敏感性增高。
(4)體節分化期為52~104個度日,此期胚體動物極向植物極外包,末期囊胚層全部包圍了卵黃囊,胚孔封閉。對外界刺激反應最不穩定。
(5)發眼前期為104~107個度日。此期形成尾芽,開始血液循環。對外界刺激敏感性降低。
(6)發眼期為107~343個度日。此期血液循環加強,胚體扭動次數增加。此期對外界刺激反應穩定。
是以,在受精卵進行發育的前5個階段時應保證發育卵處于安靜狀态。進入發眼期的受精卵稱為發眼卵,累積溫度為220個度日。發眼期胚胎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最低,是發育階段上的安全期,此時可以進行長途運輸。
2.孵化的生态要求
日光照射和機械震動對受精卵有緻死作用,散射光對發育卵亦有不良影響。
孵化用水要求水質澄清,無雜質和懸浮物,水溫适宜。孵化最适水溫為9℃,适溫範圍為7~13℃,低于此範圍孵化日數延長,且孵化效果不好;高于此範圍,孵化發眼率降低,畸形仔魚增多。
孵化用水要求溶解氧充足。在水溫10℃下每10萬粒受精卵每小時耗氧量為260毫克,每10萬粒發眼卵每小時耗氧量為440毫克。孵出後耗氧量急劇增加,約為發眼卵的2~3倍。孵化時水中溶氧過少,受精卵的發育發生障礙,孵化日數延長,孵出的仔魚個體規格小。孵化用水的溶氧量應高于6.5毫克/升。
3.受精卵孵化的管理
虹鳟魚受精卵吸水膨脹後,經過計數後放入孵化器進行孵化。孵化器除仍采用卧式孵化器外,目前廣泛采用桶式孵化器和平列槽相結合的方法。桶的大小不一,盛卵2萬粒到10萬粒不等。孵化用水自下部流徑全部魚卵後從上部溢出,每桶注水量4~7升/分鐘。每4天用水黴淨消毒1小時,抑制水黴菌的生長。孵至累計溫度達220個度日、眼點明顯時轉入平列槽繼續。孵化過程中人工揀除死卵。平列槽槽内有自下而上流水的小槽4~6個。每個平列槽可盛發眼卵4~6萬粒,将卵鋪成一層平列放置。采用桶槽結合方法孵化,可大大節約用水和占地面積。孵化桶可架式放置,以每平方米8隻桶的面積可孵化近100萬粒魚卵。平列槽一層擺放,便于檢查管理,出苗後可在原槽中繼續飼養2~3周。整個孵化期間均使魚卵處于安靜狀态,并嚴格采用避光措施。
4.發眼卵的管理
(1)溫度:發眼卵孵化的最适溫度為9℃,是以應控制溫度在7~13℃。
(2)氧氣:發眼卵耗氧較多,即使短時間停水,也會因過于密集而造成缺氧窒息,是以孵化期間必須保證流水的供給,裝運時務必帶水操作。
(3)光線:卵對光線照射的抵抗力很弱,明亮光線照射數小時就會緻死,是以應采取相應的避光措施。
(4)振動:在孵化的整個過程中應保持安靜,防止一切噪音的幹擾及搬動時的振動。雖然發眼卵對振動的抵抗力已相對增強,但是仍應防止過于強烈的振動。
5.孵出仔魚的管理
桶式孵化器将受精卵孵至220個度日以後,及時轉入平列槽中孵化,容卵量以槽底平鋪一層為佳。每萬粒卵的注水量為每分鐘8~10升。及時清除死卵。當槽内魚卵開始出現破膜仔魚時,應加強檢查,及時清除卵皮和死苗,注意飼育環境的清潔衛生,經常刷洗槽孔,保持水流暢通。剛孵化出來的仔魚體質嫩弱,體色很淡,具有卵黃囊,伏卧于槽底,體長15毫米,靠吸收卵黃囊的營養繼續發育,經16~20天後,卵黃囊逐漸吸收,體表黑色素增多,遊動能力增強。此時若平列槽不夠使用,可移入無直射光的稚魚池中繼續吸收卵黃囊,使空出的平列槽繼續放入即将出膜的發眼卵,周而複始循環使用。
對不同發育階段的虹鳟稱呼如下:孵出至上浮,稱為仔魚;上浮至攝餌,稱為上浮稚魚;攝食至5個月齡左右(體重10克左右),稱為稚魚;5個月齡至周年,稱為當年魚;1~2周年,稱為一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