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進入深秋時節,池塘載魚量達到全年最高。随氣溫的下降,晝夜溫差較大,水層垂直交換頻繁,容易導緻藻相突變,引發缺氧泛塘。各養殖場在收獲捕撈時,在拉網、分撿和魚體消毒運輸等環節,應注意輕緩操作,避免魚體受機械性損傷而引起繼發性感染。水産品上市之前務必注意休藥期,確定上市水産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相關規定。禁止使用各類違禁藥品,保障品質安全。根據甯夏曆年病情流行趨勢及近期病害特點,現對2021年10月份甯夏水産養殖病情預測預報如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一、病情預測</h1>
1. 細菌性疾病:易感染柱狀黃杆菌病、細菌性腸炎病、細菌性敗血症、列印病、赤皮病和疖瘡病。關注區域為高密度養殖場。
2. 寄生蟲性疾病:易感染車輪蟲、指環蟲和錨頭鳋等寄生蟲疾病。關注區域為甯夏各養殖場。
3. 非病原性疾病:易發生肝膽綜合征,關注區域為甯夏各養殖場;甯夏各養殖場注意防範缺氧症引起的泛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二、防控措施</h1>
(一)預防措施
1. 養殖魚類生長末期,應根據池塘載魚量的變化,做好水質調節;當水體透明度不足30cm時,要适時加注新水,保持1.5m~2.0m水位,換水後使用含氯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每15d對養殖水體全面消毒1次,多使用微生态制劑調理水質。适當延長增氧時間,保證養殖水體含有充足的溶解氧,避免精養池塘因缺氧浮頭、發生泛塘。
2. 需要越冬的池塘要加強秋季培育,科學把控餌料投喂量,每15d增加投喂含有VC、VE的伴餌,每天1次,連續3d,可以增強魚體免疫力,提高魚體的肥滿度,確定越冬魚類成活率。
3. 并塘後的越冬池塘應全池潑灑含氯消毒劑,濃度為0.1mg/L,可預防和治療大部分細菌性疾病。
4. 加強日常管理,早晚巡塘,注意觀察水質和養殖魚類的活動、攝食等情況,對離群獨遊、遊泳失衡、攝食異常、體色發黑等情況,提早診治,及時處理,防止病害擴散,降低經濟損失。
(二)治療措施
1. 柱狀黃杆菌病可用濃戊二醛,按産品說明足量全池潑灑2次。也可以伴飼内服氟苯尼考(備注:休藥期内禁止出售商品魚),按産品說明足量投喂。
2. 細菌性腸炎、赤皮病和細菌性敗血症可用恩諾沙星(備注:休藥期内禁止出售商品魚)治療,每千克魚體每日2次、拌餌投喂量(100g:10g)0.3g,連用3d~5d。
3. 車輪蟲、指環蟲病可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
4. 錨頭鳋可用0.3mg/kg~0.5mg/kg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7d後重複1次,15d後再足量使用一次,每次間隔天數随水溫而定,水溫高時,間隔的天數少,反之則多。
5. 肝膽綜合征可用每千克飼料添加甜菜堿(30%含量)4g、大黃4g、黃芪5g、大青葉5g混合藥物拌飼投喂,療程為10d~15d。
6. 列印病可用含碘消毒劑,按産品說明足量全池潑灑,連續使用2次。
來源:甯夏回族自治區水産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