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坑,兩塊磚,三尺牆,圍四邊”,這是過去一些農村廁所髒亂差的真實寫照。
“捂鼻子,踮腳尖,蚊蠅飛,臭熏天”,這是過去一些農村群衆如廁難的真實寫照。
小廁所,大民生。農村廁所革命關系到億萬農民群衆生活品質的提升,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但長期以來,在很多群衆眼中,建廁所是小事情,“難登大雅之堂”,如廁也就變成了一件将就的事情。
改廁,首先要讓群衆改思想、改觀念、改習慣。農村廁所革命工作開展以來,各地迎難而上,攻克群衆“思想關”,讓群衆從“要我改”轉變成“我要改”。
四川省彭州市:打通群衆的“隔心牆”
2017年,四川省彭州市石迎村原黨支部書記付波在改廁摸底調查時,碰了一鼻子灰。
“雖然村民都是幾塊木闆拼起一個旱廁,甚至有的廁所下面就是豬圈,但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付波說,大家覺得上廁所“天生”就離不開髒臭,廁所建得再好難道就不髒不臭了嗎?
村民的态度,并沒有讓付波氣餒。“雖然大家過上了好日子,但是還沒養成好習慣。”付波說,“大家沒真正感受到衛生廁所的好處,包括我們一些村幹部,是以對改廁這件事毫不在意。”
不改思想, 難改廁所。在推進廁所革命前,彭州市發起了一場針對基層幹群的“思想革命”,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教育訓練力度,提高基層幹部和農民群衆對改廁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四川省彭州市召開全市城鄉“廁所革命”工作推進會。
為此, 彭州市印發了《農村旱廁改造工作實施方案》,之後又召開了全市城鄉廁所革命現場會。在全國愛國衛生月期間,邀請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對市農業農村局、各鎮(街道)、各鎮衛生院(社群服務中心)業務負責人、部分村社負責人等200多人進行了教育訓練。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深化他們對改廁工作的認識,隻有上司幹部熟悉了解戶廁改造的重要意義和技術要求,他們才能更好地發動和引導群衆。”彭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激發農民群衆改廁的積極性、主動性,彭州市衛健局一方面在人流集中的市集散發農村改廁宣傳手冊、宣傳折頁、挂曆等資料,廣泛宣傳廁所糞污處理不當帶來的危害、使用衛生廁所的好處、糞污無害化處理原理等知識。另一方面在村莊張貼戶廁改造宣傳畫,還組織村幹部通過村民會議、院壩會、入戶走訪等方式當面向農民講解改廁的好處。
四川省彭州市通過在農村繪制宣傳圖畫、智語,發放宣傳冊等措施,向農民講解改廁的好處。
據統計,廁所革命開展以來,彭州市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6萬餘份,動員群衆21.9萬餘戶。
光說不練假把式。要讓農民群衆真正從内心裡接受改廁,必須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彭州市采取了先小範圍示範、再大範圍整村推進的工作方式,在20個鎮(街道)建立了7個市級示範點,每個鎮(街道)建立1~2個鎮級示範點,率先高品質推進戶廁改造。
九尺鎮寶馬村就是示範點之一。很多到此參觀改廁的村黨支部書記感慨 :“看人家改得那麼好,自己村也不能落後。”
“通過讓村黨支部書記參觀示範點,村民自己體驗和對外宣傳,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地口口相傳,營造了良好的改廁氛圍。”彭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黨員戶中開展試點,也是彭州市推進改廁工作的有效做法。天彭街道利安村村幹部介紹:“引導黨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對于推進全村的戶廁改造很有幫助。”村民胡靜以前不願改廁,覺得花錢多,但是看到村裡黨員先改的廁所不錯,就動心了。現在新廁所使用友善衛生,整個院子也沒有了異味。
隆豐街道井堰村村民張寶從之前最将就變成了最講究,兩個廁屋的牆壁和地闆上都貼上了不同風格的瓷磚,“以前如廁是受罪,現在是享受。”張寶開玩笑說。
目前,彭州市農村改廁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
河北省井陉礦區:改出個樣來給群衆看
“以前兒媳婦回來都不願意在家住一宿,原因就是上廁所不友善。現在可好了,廁所不僅進了屋,還沒味。孩子們回來能在家多住幾天了!”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陉礦區白彪村程墨榮談到改廁的好處合不攏嘴。
“起初決定改廁時,很多村民持懷疑态度,鄉親們不光嫌花錢,還擔心不好用,思想疙瘩解不開,甚至有些村民說政府勞民傷财。”白彪村一位村幹部說。
為此,村“兩委”決定由村幹部帶頭幹、帶頭試,闖出了一條依靠村委組織、發動農民群衆的改廁路。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陉礦區建立起農村廁所糞污處理隊伍,打消了群衆的後顧之憂。
“通過大喇叭廣播、電視台播放、明白紙發放、入戶走訪、召開動員大會、分村建設示範戶等形式,廣泛傳播農村改廁的重要意義、經驗做法和正确使用方法,讓老百姓逐漸了解改廁的好處。” 白彪村村幹部說,“老百姓不願意改,我們村幹部、黨員就先改,給農民群衆打樣,老百姓實地看到改廁後的好處,态度逐漸從抵觸變為接受。”
2018年,白彪村大部分村民的水沖廁所已經完工,但一些老年人卻不想改。“平時家裡就老兩口,外面也有公廁,沒必要啊。”面對上門勸說的村幹部,村民老趙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村幹部沒說什麼,隻是時不時請他們體驗一下改廁後的衛生間。“真幹淨,忒友善!”一段時間過後,老趙夫婦想通了,主動買來了坐便器。
但村幹部的能力再大,也顧及不到村内每家每戶的改廁工作。井陉礦區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将責任細化,将問題分解,以“黨支部—黨小組—黨員—村民代表”為主線,在黨員和村民代表家中先行先試,發揮典型示範作用,邀請群衆去家中體驗,感受改廁帶來的變化。
思想的疙瘩解開了,衛生廁所也就建起來了。如今,程墨榮成了廁所改造的宣傳者,逢人就勸:“趕緊改了吧,衛生廁所的好處你用用就知道。”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廁所怎麼建,群衆說了算
如果村民不願意改,還強行推進,最終會令效果大打折扣,導緻群衆不滿意。但改廁是一項民生工程, 如果不推進,政策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農村廁所改造糞污處理設施一角。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把改廁的“話語權”交給群衆,怎麼改、建在哪兒,全程讓群衆參與,廣泛深入地發動群衆、組織群衆、引導群衆。這成了黃州區改善農村幾千年以來如廁習慣的“法寶”。
黃州區杜家林村戶廁改造完成得早,然而拆除村民旱廁時,卻遇到不小阻力。原來,雖然家家都有幹淨的水沖式廁所,但一些年紀大的村民還是不習慣在“家裡蹲”,喜歡在“外面蹲”。可現在一個村隻有一座公用旱廁,一旦拆掉,“外面蹲”就不友善了。
怎麼辦?既要逐漸改變農民習慣,也要尊重習俗。按上級要求,黃州區隻需建設116個村級公廁,但區裡研究決定,增建388個組級公廁,滿足群衆的多樣化需求,也為拆除舊旱廁打消了群衆顧慮。
在一些城郊社群,居民住房間距小,沒有一家一戶建化糞池的空間,隻能建設村級大三格式化糞池。建在哪裡?如何建?改廁指揮部沒有簡單指定,而是充分征求村民意見。
“針對各家各戶地形條件不一的情況,讓農民自己商量、自己決策,村委會讨論,大三格式化糞池到底建在哪裡合适。”黃州區分管上司說。
如今,黃州區已建成大三格式化糞池100多個,解決了5936戶無地建化糞池的問題。此外,為解決土質疏松地段無法建設磚砌化糞池的問題,安裝一體化成品池2200個;根據地形條件,在保證容積率的前提下分别建造了不規則化糞池1020個。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農村公廁
提高群衆的參與意識也是關鍵。黃州區在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的過程中始終把宣傳教育放在首位,組織群衆自覺主動參與到廁所革命中。區鄉兩級召開工作動員會、教育訓練會、推進會60多場,各村召開群衆代表座談會260多場,廁所革命宣傳欄到村到組,印發宣傳冊6萬餘份,使廁所革命重要意義、政策、方案及建廁、改廁、管廁、護廁知識等家喻戶曉。
同時,黃州區建立了“區級上司包鄉鎮、區直部門包村、黨員幹部群衆齊心幹”的工作機制,區委書記以身示範,帶頭進村入戶做群衆工作、聽群衆心聲,遍訪工作推進遲緩的後進村,調研剖析問題,現場研究解決。區四套班子成員深入各自聯系的鄉鎮街道和村莊蹲點解決難題。通過“抓兩頭、帶中間”,打消基層幹部和群衆的思想顧慮,確定改廁工作有力有序推進,目前完成農戶廁所改造近3萬座,拆除旱廁1.4萬餘座。(王健任)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