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花盛開,是戶外活動的好時機。
很多人都有野外遊的初衷,但是在上山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有一種昆蟲,在這個季節也出現了,就是我們常說的"爬草者"。
爬草者知道滴答聲這個名字。它是東北常見的吸血蠕蟲,雖然沒有翅膀不能飛,但它在草叢中快速爬行。
爬草蟲就像普通的瓢蟲,但是當它們充滿血液時,它們可以膨脹到蜘蛛大小的100倍。
草爬行者是一種有毒的吸血昆蟲。許多人在被咬傷後感覺不到。因為爬草者的血液中含有類似于麻醉劑的東西。
去年夏天,一名29歲的男子被送進黑龍江省第二醫院,當時他正在小興安陵森林公園玩耍,當時他被蜱蟲叮咬,三天後帶着發燒、肌肉酸痛、虛弱和頭頸部疼痛等症狀傳回。到醫院體溫可達39.5攝氏度。
結合上述臨床診斷,毒科和神經科醫生證明他們患有昆蟲傳播的傳染病萊姆病。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資訊顯示,氡在中國分布廣泛,是僅次于蚊子的世界第二大病原病媒,其叮咬可感染萊姆病、森林腦炎等疾病,在嚴重的情況下可緻死。監測未确診的發熱病例并識别蜱傳病原體,如與其相關的未知病毒,是控制新傳染病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年5月30日,佛山科技學院劉泉工作組與浙江大學周繼勇教授、内蒙古國立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王偉合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與中國人類發熱相關的新年分段病毒》。該研究首先報道了阿隆山病毒(ALSV),這是一種通過蜱叮咬傳播的黃色病毒亞段RNA病毒,并表明該病毒可能在中國東北引起一些發燒疾病。
阿隆桑病毒與許多症狀有關,包括發燒,頭痛和疲勞,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惡心,皮疹甚至昏迷。專家表示,到目前為止,該病毒僅在中國東北地區發現,但可能已經傳播得更廣。
"第一個"感染者最初是由一名來自内蒙古阿龍山的42歲農民發現的,他神秘地患上了發燒,頭痛和惡心。2017年4月,他前往内蒙古一家醫院。這位農民還說,他被蜱蟲咬傷了,起初醫生認為病人感染了蜱蟲傳播的另一種病毒,即傳染性腦炎病毒(TBEV)。該病毒通過蜱傳播,是該地區的一種局部疾病。但患者的TBEV測試呈陰性,導緻研究人員尋找其他原因。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患者感染了一種與其他已知病毒不同的病毒。
在發現這種新病毒後,研究人員開始檢查其他具有類似症狀的患者的血液樣本,并報告了蜱蟲叮咬的曆史。他們發現,374名患者中有86名在未來五個月内感染了阿隆山病毒。報告稱,幾乎所有這些患者都是農民或林業勞工。當研究人員在該地區測試蜱蟲和蚊子時,他們發現這兩種昆蟲都感染了這種病毒。
研究人員懷疑該病毒是由Tyga傳播的,Tyga在東歐和亞洲的部分地區被發現,包括中國,南韓,日本,蒙古和俄羅斯。盡管如此,這項研究并沒有證明蜱蟲實際上傳播了這種疾病,也沒有排除蚊子傳播這種疾病的可能性。紐約伊薩卡康奈爾大學獸醫學院助理研究教授勞拉·古德曼(Laura Goodman)稱這項新工作是一項"出色的研究",但表示它留下了懸而未決的問題。至關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需要确定哪些疾病"攜帶者"可以将疾病傳播給人類。
"在我們真正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無法完全确定病毒的潛在地理範圍,"古德曼說。然而,這項新研究中的研究人員能夠描述阿龍桑病毒的整個基因組,這些資訊将有助于更廣泛地監測該病毒。
在這項新研究中,所有86名患者都接受了與抗病毒和抗生素藥物聯合治療的症狀,并且在治療六到八天後症狀消失。報告稱,患者平均住院10至14天,最終全部康複,沒有任何長期并發症。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Alonsan病毒可能是以前未知的發燒原因,應該進行更多的研究來确定該疾病在其目前識别區域之外的地理分布。"
編輯:金婉霞;編輯:蔣偉
資料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快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