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野人五
編輯:Mr.Friday
圖檔:網絡
星期五言:主流戰争片通常都會跟上一個主流的且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嚴肅主題,比如說反戰,比如說自由,比如說國豪等等。其戰争的正邪兩面也會泾渭分明,好人就是好人,壞蛋就是壞蛋。可偏偏有這麼一些導演、編劇在戰争片題材上另辟蹊徑,他們要麼讓角色遊離在政治背景下幹那些“局外人”的事,要麼把着戰争素材惡搞各方,把個嚴肅題材活生生拍成了荒誕鬧劇!
以下推薦10部電影有講逃生的,有演愛情和人性的,甚至有的你都不知道它在演什麼,但無疑這些電影都是在反政治正确性的,它們更多是将鏡頭對準了“人”。
“星期五文藝”上片——
1、《奇愛博士》(1964)
原名: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國家:美國
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
「推薦語」這部電影原名挺長,直譯過來是《奇愛博士或:如何停止焦慮并愛上炸彈》。電影涉及戰争雙方是美蘇,背景似冷戰,于是導演幹脆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裡到外惡搞了個徹底的,所有人物、道具、事件都成了笑料素材。如此一部“戰争片”拍出來會是什麼感覺呢?
2、《陸軍野戰醫院》(1971)
原名:Mash
導演:羅伯特·奧特曼
「推薦語」電影背景是越戰,可你在電影中似乎找不到任何戰争硝煙的蹤影,更沒有什麼正反角色了。有的隻是一群美國大兵在泡妞、踢球、玩過家家……故事甚至還是群戲表演,連主次都分不清。隻能看到那群“熊孩子”玩地亂成一鍋粥,不亦樂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或者說戰争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3、《七美人》(1975)
原名:Pasqualino Settebellezze
國家:意大利
導演:裡娜·韋特缪勒
「推薦語」故事的主角是意大利那不勒斯裡的一個遊手好閑的小白臉,好色好财好打女人緣。如此一個小油油,在面對戰争,面對納粹集中營,面對生命威脅時會做出什麼舉動呢?出乎意料的是:他打算色誘納粹恐龍級别女軍官。他最終能成功嗎?
4、《索多瑪120天》(1976)
原名:Salò o 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
導演:皮埃爾·保羅·帕索裡尼
「推薦語」事情發生在納粹徹底瓦解前夕,導演并沒有站在戰争的角度下講故事,而是将鏡頭對準幾個末日狂歡的納粹,甚至用一種冷漠旁觀的記錄視角将他們淫亂、病态、極端的日常日活細節表現出來。看了讓人毛骨悚然甚至反胃。說實話,也就帕索裡尼敢這麼拍了。
5、《現代啟示錄》(1979)
原名:Apocalypse Now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推薦語」一個美國大兵奉上級命,前往越南戰場調查一件神秘事件,于是乎,一場光怪陸離的旅程開始了,一切都跟你所想象的戰争情形不太一樣了……說實話,能把個戰争片拍出奇幻色彩,還拿了當年的戛納大獎,這也算奇事了。
6、《全金屬外殼》(1987)
原名:Full Metal Jacket
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
「推薦語」電影分兩部分,一部分發生在陸軍學校,一部分發生在越南戰場,前後兩場風格迥異,連主角都不同了。用庫布裡克的話來說:他隻想拍一部“關于戰争本身的電影”
7、《地下》(1995)
原名:Подземље
國家:(前)南斯拉夫
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
「推薦語」這是部荒誕鬧劇,但其時間幾乎涵蓋了南斯拉夫從建國到分裂瓦解的半個世紀的全過程,是以足可以稱得上一部史詩級别的鬧劇了!到底它鬧在哪又厲害在哪,看看便知。
8、《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2006)
原名:Obsluhoval jsem anglického krále
國家:捷克
導演:伊日·門澤爾
「推薦語」地球上哪個國家最愛“嘲諷”?如果是伊麗莎白時代,估計我得選英國,但要現在,我一定選“捷克”!尤其是他們的電影。看看這部《我曾侍奉過英國國王》,活生生一件納粹占領布拉格的嚴肅政治事件,讓他們拍得滑稽可笑,輕松幽默。當然,幽默背後便是人家對戰争的深刻反思。
9、《色戒》(2007)
原名:色,戒
國家:(合拍)
導演:李安
「推薦語」内戰下的虐戀,一面是政治理想,一面是人性本能,何去何從?
10、《江湖醫生》(2020)
原名:Charlatan
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
「推薦語」醫生的職責是看病救人,這本無可厚非。可在戰争狀态和政治高壓下,沒哪個醫生不是先政治站隊再看病救人的。如果在這種環境下哪個還把看病放在第一位,就像《江湖醫生》裡的這位,那就顯得怪異了!
本文由星期五文藝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