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和媽媽一樣,成了最前線的戰士”

“媽,我一會兒就要出發上夜班了!”馳援武漢的北京世紀壇醫院急診科護士劉宇航在接班之前,跟遠在北京的母親劉德芬視訊通話,螢幕另一頭的媽媽

身穿白大褂,頭戴圓帽,雖有口罩遮擋,但對女兒的關愛仍從眼角的笑紋中透漏了出來。

2月4日,本端曾釋出《長大後我成了你!母女倆京漢千裡共“戰疫”》一文,引發網友、讀者的極大關注。2月6日,記者特意在武漢前線,找到女兒劉宇航護士,了解她的“戰疫”情況。

“我和媽媽一樣,成了最前線的戰士”

劉宇航拿着手機與媽媽視訊通話

劉宇航今年25歲,是北京世紀壇醫院團隊裡年齡最小的一位,但和前輩們一樣,隻要站上前線,同樣是無畏疫情的戰士。

“我已經完全适應了。”劉宇航到現在已經有三次在隔離病區接診的經曆。她說起初也有一點忐忑,因為被感染的患者難免情緒焦躁甚至恐懼,讓他們的情緒平穩下來,是一個護士必須盡到的職責,她擔心自己安撫不好患者的情緒。不過随着接診量的不斷增長,起初的不安逐漸消失了。“學會換位思考、将心比心就好了,我們要知道每位患者焦慮的根源,并不斷地鼓勵他們。”

“我和媽媽一樣,成了最前線的戰士”

穿着防護服的劉宇航

“一切行動聽指揮,做好每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打點滴、補水、測量體溫……這些流程對于一名急診科護士來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劉宇航護士說,她感覺隻是把北京的急診室搬到了武漢。

“我和媽媽一樣,成了最前線的戰士”

說起自己的工作,她總是輕描淡寫,但前輩們并不這麼看。“她們真的很不容易。”很多醫生告訴記者,在病房裡,護士的工作往往比醫生還要繁重。如果碰見需要緊急搶救的病患,醫生和護士的體力消耗幾乎沒有差别,可在在患者的日常護理中,護士才是真正頂在一線的人。她們與患者的接觸時間也更長,風險相較于醫生還更高。而在這些因素之前,還要加一個前提,就是這身加倍消耗體力的防護服。

馬上要去上夜班了,劉宇航護士抓緊時間和媽媽通話。簡短的對話,也基本都在提醒對方要做好自我防護。此時的她們,既是一對母女,也是一對師生。

“我和媽媽一樣,成了最前線的戰士”

回想剛剛接到自願報名馳援武漢通知的那一刻,劉宇航的選擇,和17年前抗擊非典時母親的選擇幾乎如出一轍。對于國家,她們選擇了“召之即來”,對于家庭,她們選擇了“先斬後奏”。劉宇航護士說,她要像媽媽一樣,成為最前線的戰士。

“我想對爸爸媽媽說,你們也要照顧好自己,尤其是同樣在一線的媽媽,一定要防護好自己,爸爸不要擔心我們,要做我們堅強的後盾,等着我們母女戰勝病毒平安回家。”走出記者的鏡頭,年輕的劉宇航再次奔赴前線。

來源 北京日報用戶端

記者 景一鳴 王雅賢 和冠欣

編輯 蔡文清

流程編輯 王夢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