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郅

恍然間,高高已經離開我們将近十個月的時間,這十個月,我們對他的懷念,始終隐隐緩緩地潛流于心。
陳銘章和高宇橋與我們一樣,在每一個值得紀念的時間節點,都會通過社交媒體含蓄而不直露地以文抒懷,表達對高高的想念。
為什麼不堂堂正正地去懷念?因為他們倆都被不少人說成強蹭高以翔的熱度甚或被說成吃人血饅頭。
是以,隻能在謠言爆散之下,讓想念的浪花微微起伏,
二哥和陳導的懷念,宛如一聲聲泣血的提醒,一記記敲在我們的胸口,更像是為高高數着他越走越遠的腳步———因為,高以翔的腳步,每走到一個時間節點上,都是一個有意義的時刻。
就在十幾個小時前,高以翔的二哥高宇橋,在他的社交媒體發文:下雨了,中元過得如何?
他還特意配了三張照片,照片中的他打着傘,似乎取民間祭奠離人需打傘之意,也似希望幫助高高迎風打傘,讓他免受另一個世界的風刮雷吼。
粉絲們看到二哥發出的動态,不免有淚潸然,顆顆離殇之心猶自輕輕顫動。
有粉絲問,為什麼二哥總是後知後覺?
弦外之音就是二哥每每都是在節日的幾天後才發動态。二哥趕忙奉上“sorry”。
還有粉絲問二哥,“最後一張圖,眼睛遮住了。”二哥就回複到:“臉太大。”
另外一位粉絲看到這條評論,就接腔道:“ 二哥說,最後一張臉太大。還真是,9個月了,某人還在捆綁,希望大家遮住眼睛别看它,它就蹦哒不起來了!”
看來粉絲們對于二哥文字内容的解讀依然繼續,雖說他的字裡行間未必有這層意思,但這種解讀卻反映了粉絲們的态度———守護偶像,他們始終在路上。
就在幾天前,也就是中元節的第二天,導演陳銘章也接連發出一波動态。
當天,他在位于寶島淺水灣的一家海邊餐廳暢享假期時光。而在他的餐桌上,我們看到了一盤荷包蛋。還記得當年焦俊豔和高以翔在微網誌裡玩的“荷包蛋互動”的梗麼?
陳導動态裡的幀幀細節,都像窩住滿滿的瀝秋回憶的溫暖掌心,讓我們為之無比雀躍的同時,更對他的懷念方式無比珍惜。
有粉絲就說: “怎麼看到導就像看到了以翔一樣呢?因為導拍攝的《遇見王瀝川》,讓大家認識了這麼帥氣、溫暖又善良的人。導,是慧眼識珠的人……”
這個景觀别緻的餐廳,還有一個特别文藝的名字叫“留夏”。
說實話,我剛剛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并未覺察出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但在一位觀察事物洞燭幽微的粉絲的評論中,看到了玄機所在。
這位粉絲問陳導:這個留夏是不是小秋說的stay?
而這個問題終是得到了陳導的肯定答複。
陳導的苦心在這些聰明人的洞穿之下,慢慢浮了起來。
而大家也不由想起電視劇《遇見王瀝川》中,瀝川在決定回蘇黎世前,小秋痛哭流涕地說着“stay”的畫面。
這畫面懸懸地挂住大家的眼簾,化作盈盈不絕之淚。
陳導給了我們進入瀝秋世界的線索,那線索,帶着純潔的光芒,那線索,也生就了一對天使的翅膀,飛向腳步越走越遠的高高,無畏亦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