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争的詩和遠方

作者:燕趙都市報

7月1日《明月幾時有》上映了,這是距《黃金時代》三年後許鞍華導演的一部紅色主旋律影片。作為文藝片女王的許鞍華在駕馭主旋律影片上确實不同于一般的主旋律影片,她把視角放在了女性身上。

周迅主演的方姑是一個普通的喜愛讀茅盾文章的文藝少女,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認識了由彭于晏飾演的東江遊擊隊的神槍手劉黑仔,受他所托送茅盾夫婦和鄒韬奮到營救香港淪陷區文藝人士的船上。由此,方姑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最開始的印刷宣傳材料,分發宣傳材料,傳遞情報,最後成長為一名堅定的英勇的革命戰士。

戰争的詩和遠方

影片還有另一位女性角色,由葉德娴飾演的方姑的母親,個人認為這個女性角色的塑造超過了方姑。這是個有點自私會算計有點小農意識的母親,影片的開頭為了勸說茅盾夫妻繼續租她的房子,她特地帶上了兩塊糕點,其實本來有三塊,她想了下又拿走一塊。沒想到勸說不成,她又把糕點拿走了。反正都不再租房了,糕點也就省下來了。

面對女兒的抗日,她說,“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面對奴役,她沒有抗争的先覺意識。可是她是一個愛孩子,善良的母親,看着幫女兒拿情報的女孩子累得睡着了,她悄悄幫忙去取了情報,又準備過江去送情報。可是,卻被日本憲兵隊逮捕了。她對女孩說,“一定不要說認識我,如果你能活着出去,告訴方姑,我不會說的”。

個人認為老太葉德娴的表演超過了周迅,影片沒有表現她如何英勇,她不是一個戰士,她隻是一個母親,代表着神州大地千千萬萬的母親,為了子女的幸福犧牲了自己,她身上有着樸素的鬥争意識,樸素的家國意識,她何嘗不是一個戰士。

雖然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号稱“文藝片女王”的許鞍華在影片中依然有着濃濃的文藝範。影片片名用了蘇東坡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表達了對團圓的企盼;周迅用自己獨特的嗓音兩次朗讀了茅盾散文《黃昏》中的“風帶着夕陽的宣言走了,遠處有悲壯的笳聲,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 ”渲染了戰争來臨之前的山雨欲來風滿樓。

影片沒有戰争血腥的場面,沒有煽情的場面,伴随着久石讓的音樂,以小人物的視角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曆史大畫卷,讓我們看見了抗戰的詩和遠方。

(黃穎,原文刊載于7月10日燕趙都市報23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