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不久前,一則新聞讓人倍感心痛,濟南一個年僅23歲的女孩在宿舍自殺了。

“我不可能逃脫我爸的命運,我太害怕他了。”

“我累了,就讓我歇歇吧,請不要救我。”

她留下一封長長的遺書,悲傷絕望之情溢出文字,但卻沒有怨恨這個世界,反而字裡行間都透露着溫柔。她對舍友表達歉意,讓所有人都不要為她難過,對給予她巨大壓力的父親,也反複說着“對不起”。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為什麼這樣一個善良的女孩會無路可走?

羞辱式教育下的一場悲劇

在遺書中,可以看出父親的語言與肢體暴力是推向她走向絕路的原因。

挨打就像家常便飯。她很小的時候僅僅因為不想洗頭,就被父親迎面一個巴掌,打得鼻血直流。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看不懂詞典,找父親問完還是不明白,失去耐心的父親直接将字典砸了過去。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更令人窒息的是可怕的語言暴力和當衆羞辱。“笨”這個字眼是父親對她的高頻形容詞,即使考了全班第一難逃責罵。壓抑和恐懼充斥着女孩的童年,常常被吓到渾身顫抖,甚至尿褲子。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情窦初開的女孩在高三時談了一段戀愛,父親發現後,用非常肮髒的字眼辱罵她,甚至當衆暴打女孩,這件事導緻她兩個星期沒去上學。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大學以後,女孩想考研去大城市闖蕩,而這與父親要她考選調生的意願相違背,女孩的決定再次遭到阻撓,父親言辭激切地告訴她,“你愛怎樣就怎樣,以後别和我有來往!”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這件事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女孩說,她太害怕了,怕父親發脾氣,怕未來沒有希望。

悲劇劃上句号。

這場父女“戰争”中,父親“勝”了,女兒“逃”了,結局滿含血淚。

在現實生活中,比起身體虐待,更常見的是語言暴力。

孩子失敗,要責罵他;孩子成績好,要潑上一盆冷水以防驕傲自滿。

在羞辱式教育中長大的孩子,往往過于懂事。而“懂事”的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呢?電影《狗十三》中有一段台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羞辱式教育,以愛為名,卻如同一把利刃,割得孩子遍體鱗傷,而在“懂事”的要求下,連喊痛的勇氣都沒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h1>

孩子的心靈十分敏感脆弱,摧毀這樣一顆柔軟的心有多容易?曾看過一位班主任老師的說法:

“摧毀一個孩子隻要不搭理他就夠了,三次打招呼無視後,他就會長久的低下頭;讓一個孩子變得自閉也很容易,隻需當衆狠狠地批評他。”

羞辱的殺傷力如此巨大,自尊被踩在腳下的孩子,會深深地覺得“我不行”;長期被忽視的孩子,終生都在撫慰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内在小孩。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更讓人擔憂的是,那些長期處于壓抑狀态的孩子,在痛苦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爆發。

近些年,青少年因為家庭原因自殺的新聞屢見不鮮,不要苛責他們玻璃心,孩子的世界很單純,愛恨都是一口氣。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徐凱文曾提到,“一些青少年自殺,不是因為想殺掉自己,而是想要殺掉父母的孩子。”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深入人心,我們很難說服自己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是錯誤的、有私心的。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這就導緻許多孩子在被父母羞辱式教育後,會轉向自責,無法批評父母,隻能自我攻擊。他們覺得被粗暴對待,确實源于自己的差勁與卑微。很多人一生都難以走出自卑的陰影,甚至難以建立親密關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h1>

可能有很多種原因:

有的父母認為隻有極為嚴厲的教育才有效果;

有的父母自己就是在羞辱式教育中長大的,延續了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也确實有一部分父母,會把孩子當做宣洩情緒的出口。

但無論是何種原因,羞辱式教育都該停止了!

每個孩子誕生在這個世界都應該是出于愛,語言暴力與愛的初衷背道而馳,不僅會将彼此的關系越推越遠,更會給孩子留下難以撫平的心靈傷疤。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h1>

從“父母都是對的”中解脫出來

“打是親,罵是愛”“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我們文化中,承認父母是錯的往往很難。

這就導緻很多孩子即使被羞辱,也要用“父母是為了我好”來忍受暴力。

而事實上,即便是以愛為名的暴力,仍然是錯誤的,暴力的核心永遠是傷害。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父母也是凡人,他們也會犯錯,我們承受了錯誤的養育方式,而這并非理所應當。

同時,要勇敢地表達自己觀點和立場,通過理性溝通告訴父母自己的選擇是出于何種原因,而不僅僅是回答“那就這樣吧”“好吧”,隻有直面沖突才能平等有效地對話。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照亮人生的那束光源于我們自己

關于原生家庭這個熱門話題,時下有兩種普遍觀點:

一種是原生家庭決定論,認為原生家庭對一生的影響是根深蒂固,難以撼動的;另一種則更為樂觀,認為我們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改變人生,後天的自我修煉才是決定性因素。

我更認同後一種觀點,照亮人生的那束光正是源于我們自身。将一切負面結果全都歸因到原生家庭,等于放棄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太過遺憾。

23歲花樣女大學生命喪宿舍: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原生家庭羞辱式教育,是該停止了為什麼羞辱式教育那麼常見?羞辱式教育這道疤,究竟該怎樣治愈?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力量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雖然無法選擇出身,但“改變”在每一個當下都能夠發生,人生的主動權始終在我們自己手裡。

請相信,即使命運給了你一手爛牌,仍然有機會靠自己赢得漂亮。無論從何時開始改變都不晚,一定不要輕言放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