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婚姻故事》引起廣泛關注。
片尾,男女主分道揚镳的畫面,不免讓人唏噓。
也讓人不禁思考:當感情有了無法修補的裂痕,婚姻還能否繼續下去?
在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上,一部影片或許給出了參考:
它被很多影迷稱為窒息版《婚姻故事》,講述了一對經曆過背叛的夫妻攜手一生的故事——
《婚姻連系》

電影開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四口之家看似平凡而美好的生活:
慈父嚴母與一對姐弟,一起外出、回家,一起吃飯,看《動物世界》。
然而,就在當晚一次夫妻間再普通不過的摩擦之後,丈夫阿爾多向妻子婉達坦言:自己出軌了。
一番争吵後,阿爾多出走。
婉達雖然嘴上說着“要麼你走,要麼我走”,卻在丈夫出門後連忙跟到窗前,偷偷觀察丈夫的反應:
第一次,他在樓下徘徊;
第二次,他不見了蹤影。
此後,他冠冕堂皇地與情人生活在了一起。
這個家成了他偶爾來看望孩子、逗留片刻的中轉站。
冷靜之後,婉達開始試圖挽回丈夫。
最初,她追到阿爾多的機關質問。
挽回的說辭是,孩子們需要你。
阿爾多是一名知名的電台主播,工作地在羅馬。
在那裡,婉達隻一個對視,就憑直覺認出了阿爾多的出軌對象,雖然丈夫從未向她提及。
出軌對象是阿爾多的同僚,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女人:
自信洋溢,笑容舒展。
收音機電台裡,女人用俏皮的聲音念着童話台詞——那是丈夫常給孩子們讀的睡前故事。
婉達知道,丈夫是徹底變心了。
于是接下來,她的挽回方式,變得激進起來。
帶着孩子們跟蹤丈夫和小三。當街推搡丈夫,手撕小三被攔下,失态地拉扯,又狼狽地離開。
在挽留未果之後,甚至選擇輕生……
而丈夫也表現得相當決絕,在寫給婉達的信中,直言不諱地表示:
“就算你死了,也不能阻止我愛莉迪亞(情人)。”
在那之後,婉達與阿爾多正式離婚。
撫養權被交予婉達,而出于對前夫的仇恨,婉達也拒絕讓阿爾多再見孩子。
脫離失敗婚姻後的婉達,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她逐漸變得自信、迷人,就像變了一個人。
幾年後,她終于同意讓阿爾多與孩子們見上一面。
多年未見,孩子們明顯有些生疏。
但心底對父愛的渴望卻從未消失,就像兒子不知何時學會了父親奇怪的系鞋帶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而女兒得知這别扭的系法是從爸爸這兒學來的,趁這次見面讓爸爸也教教她。
影片的意大利語片名LACCI,直譯為“鞋帶”。
鞋帶這一意象,代表着一家人始終密不可分的連系。
在與孩子們見面後,阿爾多回到與婉達曾經的家中。
曾經的恩怨已随時間煙消雲散,兩人臉上都浮起了笑容。
婉達溫柔而俏皮地誇贊阿爾多:“你總是很準時。”
并給他留了晚餐,讓他自己決定去留。
氣氛輕松而溫馨。
而阿爾多也被這久違的溫柔打動了。
兩人甚至還像戀愛時那樣調起情來:
“我想睡在你身邊。”
“為什麼?”
“因為孩子的床太小了,我不能每次醒來,都後背痛到不行。”
兩人相擁而眠。
影片開頭的那段争吵,因一把放在桌面沒來得及收起的菜刀。
丈夫帶點責備的口吻提醒妻子:“看那裡,如果他們當中有人拿了呢?”
妻子反過來質問:“為什麼你甯可廢這麼多話,也不自己收起來?”
就在生活的點滴之間,争不出的對錯之中,兩人丢失了正确的表達與傾聽的耐心。
愛意被消磨,婚姻早已生出裂縫。
而告别了柴米油鹽,在久違之後重逢時,反而又能夠輕易燃起火花。
那段時間,阿爾多與情人也開始因為各種日常的瑣碎和他與家庭的羁絆而開始争執不休。
對于阿爾多來說,如果一段感情最終總會走向一地雞毛,那為什麼不選擇原來那個有更多連系的家呢?
長期脫離家庭的阿爾多,在外遇的新鮮感褪去之後,又重新渴望起了家庭與親情的溫暖。
遇到沖突,懦弱的阿爾多總是選擇更容易的一條路——回避。
于是,他從一段關系,逃離到下一段,最終又逃回去。
回歸家庭後,阿爾多與婉達白頭偕老,時間一晃就是三十年。
然而,這并不是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
而是一場名為婚姻的災難。
因為曾經的背叛,複婚之後,婉達對丈夫像防賊一般,三十年如一日。
時不時地對他冷嘲熱諷,
總是話裡有話,時刻提醒阿爾多曾經的不忠。
“你在找什麼?”
“她可是個美女。”
而阿爾多也不無辜:多年來,他竟然一直對老情人念念不忘,
甚至珍藏着她的裸照,如供奉般将它們藏在從布拉格買的魔術盒子裡,擺在家中顯眼的位置,而婉達從不知道。
在電影原著小說《鞋帶》的封面上,一雙腳上的兩副鞋帶互相捆綁,鞋子的主人即将絆倒。
以此來隐喻着這對怨偶之間畸形的相伴:
當兩根錯誤的鞋帶被強行系在一起,生活的腳步難免踉跄。
一次,家中疑似遭遇盜賊,物什均被打砸,房間裡一片狼藉。
婉達無意中發現了丈夫的秘密,積攢三十年的怨恨一瞬間爆發。
她說她對他從來沒有過激情,沒有特殊感覺,
當初讓他回家,不是為了幸福,也不是為了愛情,
隻是想讓他償還一些,他從她那裡奪走的東西。
她甚至覺得:如果阿爾多當初和情人在一起,也許他們兩人都能獲得救贖……
這些年裡,這個出軌的人整日出現在眼前,提醒着你曾遭遇過的背叛;那個被你傷害過的人,時時刻刻提醒着自己曾犯下的錯事。
于是,一個整日陰郁暴躁,深陷仇恨與防備;
一個唯唯諾諾過完半生,擔心對方重翻舊賬,活在虧欠和對過去的留戀之中。
在許多人的認知裡,婚姻可以沒有愛,日子可以湊合過,但不能被挑破;否則就是可恥的,是承認自己的失敗。
是以在沖突發生的第一時間,
婉達的第一反應是:你為什麼要告訴我?
潛台詞是:你不說的話,我們可以假裝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對于阿爾多來說,
家裡的妻子,疲憊、麻木,低氣壓;
外面的情人,可愛、迷人,對生活充滿熱情。
他的背叛,是對新鮮刺激的追逐,也是責任感的缺失。
他向妻子坦白出軌,并不是對婚姻的忠誠,隻是為了減輕内心的負罪感。
為了所謂的連系,一段愛情,最終發展成了互相折磨。
然而,當婚姻發展到這個地步,無論離與不離婚,對孩子來說都是最不幸的。
收到父親的禮物卻被母親譏諷是小三挑選的,看見小三的裸照被父親珍藏在家中,目睹母親當街沖到父親和小三面前厮打……
每一個場景都像一把鋒利的刀,在孩子們心裡刻上一道傷口。
為了留住丈夫,婉達擋在門前,把孩子們叫過來。
“孩子們,爸爸覺得和我們待在一起像服刑。”
而阿爾多卻避重就輕般地強調:“你把孩子們吓到了。”
阿爾多口口聲聲說為了孩子,卻也并未付出太多。
他甚至沒想過争取一下孩子的撫養權,因為他怕孩子們的介入會改變他和情人激情、微妙的關系。
孩子成了母親手中的利劍,可以刺痛對方;
孩子也成了父親身前的盾牌,成了開脫的借口。
而無辜的孩子們,活得小心翼翼。
他們早早學會了聽話聽音,看到勢頭不對,馬上找借口躲開,他們害怕父母猙獰的面孔與刺耳的争吵。
為了留住爸爸,孩子們讨好般地将電視調到爸爸喜歡的頻道。
可爸爸并不可能因為一部卡通片就留下來……
孩子們甚至長大了也始終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下,害怕自己踏上父母的老路,
可最終,一個活成了Plus版的父親,比父親還要花心;
一個活成了Max版的母親,比母親更為極端,抵觸結婚生子,早已不相信愛情。
影片采用父、母、孩子的三重視角叙述,将一段勉強“白頭偕老”的婚姻給每個家庭成員帶來的傷害直覺展現,也闡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強扭的瓜不甜。
當婚姻觸礁,是選擇繼續維系,還是痛快道地别?
或許沒有标準答案。
但如若能夠多一點理性,少一點偏執,多一點溝通,少一點逃避,
那麼不論對自己還是孩子對來說,都将是更溫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