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帝國的崛起與衰落--評《羅曼諾夫王朝》

劍影刀光,帝位傳承。

一個帝國的崛起與衰落--評《羅曼諾夫王朝》

書籍連結:《羅曼諾夫王朝》(The Romanovs: 1613-1918),西蒙·西巴格·蒙蒂菲奧裡(Simon Sebag Montefiore)著,Weidenfeld & Nicolson出版,745頁,售價25鎊。今年5月将由Knopf在美國發行。

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緩緩拉開大幕。當時的俄國,哀鴻遍野,戰火紛飛,卻在短短三百年間,一躍成為橫跨歐亞的龐大帝國。翻開俄宮秘史,字裡行間皆是羅曼諾夫家族的爾虞我詐。謀殺、折磨、背叛、淫亂、殘酷,寫就滿紙荒唐言。

西蒙·西巴格·蒙蒂菲奧裡在新書開篇介紹了開國君主邁克爾一世(也稱米哈伊爾一世),他接下了當時滿目瘡痍的俄國,面對強敵波蘭入侵,各大貴族分分合合的局面,最終郁結一生。之後他又寫到荒淫無道的彼得大帝,“弑君殺夫、篡奪王權”的凱瑟琳大帝(也稱葉卡捷琳娜二世),以及“性格乖戾、剝削成性”的亞曆山大三世,和1918年慘遭共産黨人滅門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這條皇室血脈無論如何“高雅、堅忍、幽默、尊貴”,到頭來依舊刑囚緻死,大概就是所謂的時運不濟吧。

當時的俄國地域遼闊,主張“天賦王權”(也被作者稱作“王權至耀”),東正教思想亦深入人心。如此一來,如何下放王權便成了關鍵。雖說彼得大帝與凱瑟琳大帝性格魯莽、行事殘暴,兩人卻是用人的好手:凱瑟琳大帝的心腹格裡高利·波特金(Grigory Potemkin)便是當時傑出的施政官;亞曆山大·蘇沃洛夫(Alexander Suvorov)的軍事才能同樣高人一等。不過,羅曼諾夫王朝的其他君主大多剛愎自用,難進忠言,害得帝國民不聊生。

蒙蒂菲奧裡此番推出《羅曼諾夫王朝》,相信不會讓廣大書迷失望。這名英國曆史小說家素來擅長以講故事的方式,将讀者帶入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其一系列有關斯大林的著作便是例證。在新書中,蒙蒂菲奧裡同樣描寫了大量生動有趣,甚至令人瞠目結舌的史料,展現了羅曼諾夫王朝的風起雲湧。當然,本書内容不乏淫穢與血光。羅曼諾夫家族的爾虞我詐、恐怖刑罰、勾心鬥角被全盤托出,令人膽寒。大量信件、日記片段得以曝光,進而揭開了塵封的宮廷秘辛。記得那個臭名昭著、導緻帝國崩毀的“妖僧”拉斯普京(Rasputin)嗎?書中稱,他的老二上長着一顆疣,迷得貴族婦女神魂颠倒。

撇開書中的重口味情節,作者的行文流暢自然,金句頻頻。他在書中寫道:“治俄之道,便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諸如此類的反思,在當下也頗具現實意義。不得不說,俄國宮廷就是權力中心,每位權臣用忠誠換得了大筆财富。這些手下明争暗鬥,卻終究掀不起内戰或革命,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不過,本書史料浩繁,讀來并不容易。許多人物僅昙花一現,若不是每章前設有家族譜系與人物清單,不少讀者怕是讀不下來。當然,書中的彩色插圖也能幫助讀者記住書中主要人物。可美中不足的是,本書地圖偏少,難免讓讀者對帝國的崛起與衰落一頭霧水。

本書深挖了俄宮秘史,展現了羅曼諾夫王朝對歐洲政局的影響,但對帝國當時的經濟、商業、社會與文化卻僅僅一筆帶過,着實可惜。曆史學家亞曆山大·艾特金德(Alexander Etkind)認為,俄國君主們仗着資源之豐,肆意開采,無度揮霍,結果帶來了亡國之殇。其實,在經曆了一系列動蕩後,俄國已初顯現代化痕迹。隻可惜,羅曼諾夫家族的統治者們依舊故步自封,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更是剛愎自用,終究未能推動改革,振興俄國。由此看來,曆史确實在不斷重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