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鮮切枝20元,盆栽80元,今年小紅果降價了。”
餘有祥口中的小紅果,學名北美冬青。每年12月起,果實轉色紅滿枝,是近年新春花市的新寵。

中國人,對紅色有特殊的感情。
冬季能挂紅果的,國内隻有帶綠葉的枸骨,沒有一種植物是冬季落葉挂滿紅果的。
2004年,在杭州一家園藝公司工作的餘有祥,從荷蘭花展照片上發現了北美冬青,對它一見傾心。
當時,國内還沒有人認識這種植物。
花了整整兩年,從荷蘭打聽到日本,還有美國,餘有祥終于知道了它的名字。
從此,開啟了北美冬青在中國破冰之旅。
1】10萬塊買了4000根“筷子”
隻在照片上見過的小紅果,它适合在國内生長嗎?栽培管理上有什麼講究?
“搞園藝,就是要搞别人沒有的東西。”這是餘有祥的人生信條。
2006年,在對小紅果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園藝科班出生的餘有祥一擲十萬元,從荷蘭進口了4000株筷子大的小苗,隻是照片上一面之緣的植物,終于見到了活物。
如今,北美冬青在浙江、山東、遼甯、雲南等省均有栽培,總面積1萬畝,超過一半在威海。
北美冬青是灌木,不是喬木,小苗第一年不怎麼長高,以後每年都能長五十厘米,基地最初從荷蘭引進的品種叫“奧斯特”,最高不過長2米多。
之後國内所有的苗種,都是從餘有祥當初從荷蘭引進的4000株“筷子”裡扡插繁殖而來。
不過,北美冬青的扡插,是夏季進行的。濕熱的浙江,其實不太适合它的繁殖。
剛開始,本土扡插苗的成活率隻有20-30%。餘有祥嘗試了兩三年,成活率一直無法提高。
2】“筷子”變金子,年賺500萬元
浙江苗不好養活,反而是那些賣去山東的小苗,當地農戶養大以後,扡插的成活率倒挺高。而且,北方的小紅果,品相上也比南方的油亮許多。
植株成活率低,果實品相不好的問題,就出在浙江夏季高溫、高濕的環境上。
餘有祥前後摸索了七八年,找到一套南方栽培北美冬青的解決方案。
他把北美冬青種在大棚裡,避雨栽培可以減少病菌病的發生,果面光潔了。自然就會油光發亮,顔值更高。
基地裡有扡插小苗的大棚,夏季高溫,要不停在大棚膜外澆水降溫,讓小苗涼快度夏,這樣小苗成活率提高到了90%。
春天長葉,夏天開花,秋天落葉,冬天挂果,基地的北美冬青,銷售種苗是從2010年開始的。
當時,一年生小苗的售價是15元/株。十年後的今天,價格跌到4元/株,但苗圃依然有3元/株的利潤。
剛開始,基地年出苗量大約是50萬株。按照每株賺10元錢算,餘有祥前些年光賣苗,一年的利潤就有500萬元。
3】小紅果讓農家換來城裡兩套房
在北方,夏季涼爽,北美冬青不需要設施栽培,每畝地,每年的維護成本大約是5000元。
來買小苗的基本是北方省份、雲南高海拔地區的農戶。在那些地區,北美冬青是露地地栽的,養護成本要比南方低很多。
現在市場上比較多見的,也是北方的鮮切枝産品。一般,苗圃有采購商上門收購,販賣到雲南花市,再批發去廣州、上海、杭州等城市零售。
農戶一畝地種600-1000株苗,種苗後第三年便有産出,同一棵樹兩年割一次,折算後每畝地每年能割4000條鮮切枝。
往年,鮮切枝收購價30元/枝,今年20元/枝,每畝收益在1-2萬元。以100畝地的家庭農場為例,保守估計,兩夫妻一年能賺100萬元。
餘有祥在山東泰安有個客戶,夫妻倆種了2年北美冬青,賺到的錢,第三年就在泰安市裡買了兩套房。
4】噴一噴就能挂果,網紅盆栽來了
餘杭徑山,餘有祥的“閏土農業”北美冬青基地,其實面積隻有100多畝地,除了賣苗,這裡主要還是主人用來搞新品研發。
美斯特
這幾年,餘有祥又從國外引進了十幾個北美冬青的品種,選育出的新品種叫“美斯特”,它株型更小,很适合盆栽,地栽最高也隻能長1米。
北美冬青是雌雄異株植物,如果隻養會挂果的雌株,第二年單株是無法結果的。這也是多年來,主要是鮮切枝産品走俏市場的原因所在。
今年,餘有祥研發了可以人工幹預,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促使單株結果的方法。開花的時候,家養的北美冬青,隻要用藥水噴一噴,每年冬天都能觀賞到小紅果。
現在,北美冬青也有了合适的盆栽品種,可以走進千家萬戶的陽台、露台,成為家庭園藝的下一個網紅單品。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