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聯賞析與實踐——說理(二)

作者:桑榆落照

夢裡驚魚,姜翁渭畔垂鈎處

心中教子,孟母機旁斷杼時

賞析

上聯是說睡夢中驚擾了魚兒,正式姜太公釣魚的渭水河畔。太公釣魚的典故出自《武王伐纣平話》,姜尚因命守時,直鈎釣渭水之魚, 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鈎來”。姜尚,姜太公實名,姜姓,呂氏,名望,名尚。字子牙,号飛熊,也稱呂尚。人稱姜太公、太公望。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嶽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呂地,是以得呂氏。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是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為國施展才華。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因為立下赫赫功績,獲封山東齊地,始創齊文化,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韬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曆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曆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睡夢中都想到太公釣魚,表達了心心念念都想學習太公,學業有成,報效國家。

下聯對以孟母斷杼的故事,意思是心中總是惦念着教育孩子,那就要不時地思索講解孟母斷機杼的良苦用心。學習孟母為了孩子的學習教育折斷梭子來現身說法教育孟轲不可荒廢學業。故事最早見于漢代大儒劉向編撰的《烈女傳·母儀》,講的是孟轲之母仉(zhǎng)氏,夫死,狹子以居,三遷為教。及孟子稍長,就學而歸,母方織,問曰:“學何所至矣?”對曰:“自若也。”母憤因以刀斷機,曰:“子之廢學,猶吾之斷斯機也。”孟子懼,旦夕勤學,遂成亞聖。翻譯成白話是說,孟母姓仉氏,到孟子年齡大一點,孟子經常逃學。一天,他很早就回來了,孟母正在織布,孟母看見他,便問他:“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孟子說:“為了自己。”孟母非常氣憤,用剪刀剪斷織布機上的布,說:“你荒廢學業,就像我剪斷這織布機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學苦讀,後來成為僅次于孔子的聖人。

孟母斷機的故事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循循善誘;做事要有決斷性,一旦認為是錯的就當機立斷改正錯誤,同時隻有好好學習,持之以恒,才能成才。

實踐

上聯運用了曆史典故,下聯也要對以相應的曆史典故。上下聯都很好地借助曆史人物成功的案例說明一個人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心懷大志,勤奮學習,持之以恒,缺一不可的道理。上聯落于“處”,處所,下聯一般首選結于“時”,這樣時間處所錯落,角度變化豐富靈活。平仄搭配,十分工整,幾無變格。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詞性對仗也做到了凝詞煉字,力求工對。

留一聯句,誠邀大家聯對。

恨海難填,精衛枉銜山木去

[祈禱][祈禱][what][what]

對聯賞析與實踐——說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