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年傀儡天子曹髦,才同曹植,武類曹操,卻在最好的年華死去

作者:讀史

<h1>

</h1>

文:消炎藥片(讀史專欄作者)

公元254年,蜀姜維攻陷魏河關、臨洮等縣,戰火不斷;吳國的桓慮謀殺相國孫峻失敗,殘暴酷虐的孫峻大開殺戒,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北面的魏國也不太平,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為齊王,李豐、太常夏侯玄等一批高官被處死,魏國國都洛陽人人自危、一片肅殺。

在血雨腥風的亂世之中,曹操的曾孫、曹丕的孫子,14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繼位。

對于曹髦,時人的評價很高。

大臣鐘會說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陳思王就是曹植,太祖是曹操。

《文心雕龍·時序》稱曹髦“少主相仍,唯高貴英雅,顧盼合章,動言成論”。他舉目就有了文章,發言便成了理論。

《魏氏春秋》說,“公神明爽俊,德音宣朗。”他不僅有才華,還有顔值。

也許不做皇帝,曹髦會是一位流芳千古的大文學家;也許早生幾十年,曹髦也會是一位有所作為的宗親貴族。

但命運似乎給他開了個玩笑,偏偏安排才華洋溢的他做受人擺布的傀儡皇帝。可他即便燃盡生命,也想要掙脫命運的安排,不到20歲就被刺身亡,造就了一段悲情的曆史。

01、期許

原本曹芳被廢後,司馬師想立的皇帝并不是曹髦,而是曹操的兒子、彭城王曹據。但魏明帝曹睿的老婆郭太後不同意。

太後明元郭皇後說:“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來立,我當何之?且明皇帝當絕嗣乎?吾以為高貴鄉公者,文皇帝之長孫,明皇帝之弟子,于禮,小宗有後大宗之義,其詳議之。”

郭太後給出的理由是:司馬師想立的曹據是曹操的兒子,魏明帝曹睿的叔叔,而她是曹睿的老婆,立曹據就意味魏明帝斷子絕孫,于禮不通,她這個太後也身份尴尬,輩分亂套。

郭太後的身份擺在那裡,傳國玉玺也在她手上,司馬師不敢硬來。況且,不管立哪個為皇帝,掌握實權的還是司馬氏,對政局并沒有多大影響。

最終,司馬師與群臣商量後,按照郭太後的安排,迎立曹髦當皇帝。

曹氏後人那麼多,為什麼郭太後從中選擇了曹髦作皇帝呢?在官員與太後索要玉玺、準備登基儀式時,太後留下了這個答案:“我見高貴鄉公,小時識之,明日我自欲以玺緩手授之。”

郭太後在曹髦小時候見過他,必定是小曹髦給郭太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才選擇了曹髦繼承皇位。這也意味着,郭太後對曹髦是有一定的期望的。

02、登基

剛進宮的曹髦并沒有讓郭太後和群臣百官失望,14歲的他表現出了超乎年齡的成熟。

雖然地球人都知道,儀仗隊伍大老遠地把曹髦從山東邀請到河南洛陽,是準備去做皇帝的。但在正式登基前,他的身份仍然隻是皇室宗親,仍然隻是一名普通的臣子。

大臣請曹髦入駐前殿,曹髦搖搖頭說:“不可以的,這裡原本為先帝們的舊居,我為臣子萬萬不能越位居住。”

大臣跪拜迎駕,文武百官都來到西掖門南面跪拜迎駕,曹髦趕緊起身下車回拜還禮,表示:“我也為人臣,與他們平起平坐,應該回拜!”

被郭太後召見,到了止車門,随從說皇帝可以乘車進宮,曹髦堅持下車步行,他說:“我今天僅僅是被皇太後召見,召見我有何事,我還不得而知,是以仍該止車才是。”

從整個進朝登基過程來看,曹髦始終清楚自己的定位,舉止得體,自然大方,赢得一緻好評,文武百官都稱贊不已,可以說,14歲的曹髦登基首秀,可以打個“滿分”。

03、少康

曹髦不僅是懂禮貌的好少年,還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

甘露元年二月,曹髦借宴請群臣之際,提出了夏少康與漢高祖劉邦孰優孰劣的問題。他在與群衆的辯論中,極力推崇夏少康,認為少康的曆史成就高于劉邦。

劉邦大家都很熟悉,那夏少康是誰?

夏少康是夏朝的一個曆史人物,傳說現在的“酒”就是他第一次釀造出來的,但曹髦推崇他,可不是因為愛喝酒,而是因為夏少康實作了人生大逆轉,以逃亡王子的身份實作逆襲,史稱“少康中興”。

少康的父親相是夏朝的一任君主,被奸臣寒浞所殺。少康逃亡到虞國,借助部落實力與夏後氏遺臣合力,攻滅寒浞,恢複了夏王朝的統治。是以成了曹髦推崇的對象。

通過這次辯論,曹髦實際上向群臣們宣布了自己的政治宣言,他要像少康一樣中興魏國。

他發出了“中興之主”的宣示,也做出了“中興之主”的樣子,一登基就以身作則、勤儉節約,下令削減天子的車馬服飾和後宮費用,在太學裡與學者認真讨論《易經》《尚書》《禮記》等經典著作,展現了一定的學術見解。

少年傀儡天子曹髦,才同曹植,武類曹操,卻在最好的年華死去

04、突圍

一個愛民如子、厲行節約、勤思慎行的聖君形象呼之欲出,可惜他有志向有抱負,卻沒有“中興之主”的環境,舉目望去,文武百官的臉上都寫着兩個字——“司馬”。

曹髦努力通過各種方法來加強自身的勢力,團結優秀的人才,并尋機分化司馬氏集團。

他經常以文學的名義籠絡一批文士。“魏高貴鄉公好才愛士,望與裴秀、王沈、鐘會并見親待,數侍宴筵。公性急,秀等居内職,急有召便至。以望外官,特給追鋒車一乘,武貪五人。”

就是說曹髦經常在宮殿舉辦文化沙龍,召集一批文學愛好者一起吟詩作賦,侍中王沈、散騎常侍裴秀、黃門侍郎鐘會都在内職,參加聚會很友善,司馬望是外職,曹髦性子急,每逢聚會就派沖鋒車到外面去迎司馬望進宮。

可這不是單純的文藝聚會,這幾個人除了有文學才華,在司馬氏一派眼裡或多或少都有些“曆史污點”,是曹髦想要努力拉攏争取的對象。

裴秀和王沈都曾受到司馬氏政敵曹爽的辟舉,任其椽屬,“及爽誅,以故吏免”。

司馬望,乃是司馬孚之子。而司馬孚是司馬一族中對魏晉禅代态度十分暖昧的人物,齊王芳被廢,司馬孚“悲不自勝”。

曹髦用盡全力,想在司馬氏的權力大廈中撬開哪怕是一絲一縫的空隙,卻依然不可得。被他視為心腹的王沈、裴秀,在得知他将要起兵刺殺司馬昭的第一時間,就跑去向司馬昭告密。

被他視為好友的司馬望,“雖見寵待,每不自安,由是求出,為征西将軍、持節、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擔心因為皇帝的恩寵被司馬昭懷疑,請求從中護軍的職位外調到大西北當将軍,把自己流放得遠遠的。

而鐘會,由始至終都是司馬昭的人,是司馬昭監視曹髦文學聚會的一枚棋子。

司馬氏的權力大廈,始終橫亘在年輕的曹髦面前,曹髦在巨大的陰影下左突右沖,但始終沖不出這陰影的籠罩。

05、平叛

朝堂上衮衮諸公道貌岸然,朝野外曹魏遺臣獨木難支。

毌丘儉,就是一位戰功赫赫的曹魏遺臣,他曾平定遼東、兩征北韓、擊退東吳。

曹髦登基那一年,毋丘儉被司馬師廢黜魏帝曹芳、改立曹髦、藐視曹魏皇權的行為激怒了,起兵做拼死一搏。

曆史沒有發生奇迹,在懸殊的軍事力量差距下,勢單力薄的毋丘儉很快就被消滅了,但他的犧牲并不是沒有意義,司馬師在平叛的過程中身受重傷,在班師回朝的過程中舊疾複發身亡。

曹髦還利用這次機會,下诏讓司馬昭留鎮許昌,并命另一個将軍傅暇率諸軍歸還洛陽。

曹髦計劃乘司馬師死後權力短暫真空之機,剝奪司馬昭之兵權。可惜,司馬昭并沒有理會曹髦的“聖旨”,大搖大擺地班師回朝,順利完成了權力的交接。

曹髦對司馬昭的公然抗旨,無可奈何。

接任毋丘儉鎮南将軍職位的,是諸葛誕。

在司馬昭剛剛執掌朝政時,曾派心腹賈充試探諸葛誕對實行禅讓的态度,諸葛誕義正言辭地斥責了賈充,旗幟鮮明地表态:“如果洛中發生危難,我願為國家而死。”

不到一年,諸葛誕就聯合東吳起兵反抗司馬昭,這次司馬昭學聰明了,不給曹髦半點機會,直接帶上曹髦和郭太後一起去平叛,還美其名曰“禦駕親征”。

雖然諸葛誕聯合了東吳,但也隻苦苦支撐了大半年。毫無懸念的,諸葛誕也被消滅了,從此,放眼魏國境内,已經沒有軍事力量可以制衡司馬昭了。

少年傀儡天子曹髦,才同曹植,武類曹操,卻在最好的年華死去

06、反抗

諸葛誕被讨滅之後,司馬昭權威日重,曹髦權威日去。

司馬昭步步緊逼,試圖讓曹髦為其加冕“九錫”,在曆史上,加冕“九錫”幾乎就是篡位的代名詞,隻剩下“禅讓”這一層遮羞布了。

“幹戈随風靡,武騎随雁行”,這是曹髦為數不多流傳于世的文章片斷,字裡行間無不透出英武之氣象,豪邁之氣概。

他不是一個窩囊的人。

甘露五年五月初六(260年6月1日),忍無可忍的曹髦發出了流傳千古的呐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忍受不了坐等被廢黜的恥辱,要“起兵”去“讨伐”司馬昭。

雖然他的隊伍隻有三百多人,雖然這三百多人裡,除了皇帝近衛軍士,相當一部分都是沒有戰鬥力的文臣和宮仆,雖然這些文臣裡,還有人像王沈、王業一樣居心不軌、第一時間跑去向司馬昭告密的人,但這絲毫沒有動搖曹髦的決心,曹髦親自拿着劍,駕着車,帶上三百多人浩浩蕩蕩地從宮裡出發了,去光明正大地挑戰手握數十萬重兵的司馬昭。

在宮門口,就碰到了聞風而來的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及其部衆,也許司馬伷不想背上“弑君”的罪名,退開了。

接着,又碰到了司馬昭的謀臣賈充和他的部衆,雙方正式開打,曹髦身先士卒、親自拿着劍厮殺,有皇帝的身份擺在那裡,賈充的部衆也不敢硬上,節節後退。

此時,賈充對他的部衆成濟說:“司馬公養你們這些人,正是為了今日!”成濟立即抽出長戈,上前刺殺曹髦,把他弑殺于車下。

一個20歲不到的青年皇帝,就此隕落。

07、後來

曹髦起兵時曾說,“這次我們也不一定會死。”

确實,雖然他隻是被當作傀儡皇帝被對待,但始終是名義上的皇帝。權臣敢于在權勢上壓制皇帝,敢于在禮儀上僭越皇帝,但始終憚于在肉體上消滅皇帝。畢竟,那要背上天下人的罵名,背上千古的罵名。

司馬昭聽到了曹髦死的消息,第一反應是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帶隊殺害曹髦的賈充,直到幾十年後,還被大臣庾純指責弑君之罪。

而親手殺了曹髦的成濟,被背負着巨大的輿論壓力的司馬昭三族連坐。

如果曹髦再忍忍,相信司馬昭最終也不會殺害他。曹髦的前任皇帝,曹芳,254年被廢,273年病逝,享年43歲。曹髦的後任皇帝,曹奂,265年被篡位,302年病逝,享年58歲。

也許曹髦再忍忍,也許他也可以像曹芳和曹奂一樣,做一個衣食無憂、附庸風雅的富家翁。

但曹髦就是曹髦,上天賦予了他一身的才華,他不願任人擺布、甘做傀儡。

唐人王勃認為,曹髦“公明決有餘,而深沈不足。”

如果曹髦的刺殺部署更周密些,心态更沉穩一下,結果會有變化嗎?

“甯做高貴鄉公死,不做漢獻帝生!”

兩百多年後的公元530年,同樣是傀儡皇帝的北魏孝莊帝元子攸發出了這樣的豪言壯語。

在周密部署之下,元子攸成功誘殺了權臣爾朱榮和元天穆。可不到三個月,他就被爾朱榮的弟弟爾朱兆俘虜北上,缢殺于晉陽三級佛寺,時年24歲。

終究,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的。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經典中國通史》(16冊) ¥188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