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作者:無白書生

公元618年五月,隋朝最後一位皇帝恭帝楊侑禅讓帝位給唐王李淵,李淵當時極力推讓,但不知他的這種推讓是出于真心還是故作姿态,反正《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有關于李淵“固讓”的記載。

就這樣,李淵接手了隋朝的政權,改國号為唐,建立唐朝,以618年為武德元年。李唐天下自此開始。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然而唐朝建立之初,國家并沒有完全統一,其疆土也隻限于關中與河東一帶,其他地區仍有很多的割據政權和勢力存在。

李淵對此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是以,從武德元年開始,唐高祖李淵就經常派遣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率唐軍東伐西讨,南征北戰,逐漸消滅盤踞在各地的諸王及其他勢力。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李密歸降大唐</h1>

隋朝末年,各地反隋勢力四起,而占據瓦崗的李密兵力很強大。唐祖李淵最初在晉陽起兵的時候,便派使者和李密往來交好。李密在給李淵的信中,則表現得十分驕傲無禮,妄自尊大,但也非常清楚李淵的勢力不可小觑,希望能夠與李淵齊心協力,建立如當年漢軍在鹹陽活捉秦朝末帝子嬰、周武王在牧野滅掉商纣王那樣的大業。

李淵當時正用兵于關中,恐怕招來強敵,便故意用謙卑的言辭來誇大他的驕橫,李密非常得意。從此,雙方使者往來不斷。

後來李密以陰險毒辣的手段殺了翟讓,自稱魏公,進而使其部将多有叛離之心。盤踞洛陽的隋将王世充素來和李密有沖突,于是派人離間李密的書記官邴元真等人和李密的關系。李密對待瓦崗軍翟讓舊部很不留情面,是以邴元真和羅士信等中了離間計,暗中歸降了王世充。

李密非常驕橫自大,毫不顧惜衆将士,攻占洛口糧倉,築起方化極十裡的城作為居處。并開倉放糧,也不加防守,取糧的人随意拿取,有的人離開糧倉以後拿不動了,就随手撒在路上,從倉城到郭門,路上撒的糧食厚達好幾寸。各路起義軍來取糧的近百萬人。

李密非常得意地對他的謀臣賈閏甫說:“這可以說是糧食充足的緣故啊。”賈閏甫回答說:“國家以百姓為本,百姓以糧食為天,現在百姓是以背着包袱潮水一樣地湧到這裡來,是因為這裡有糧食,百姓的天在這裡。可是主管糧食的官吏毫不吝惜糧食,恐怕總有一天,糧食沒了,百姓也紛紛離去,到那時,誰與您一起成就大業啊!”李密不聽勸說。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李密

洛陽王世充因糧食用盡,便擇選精兵攻打李密。李密出兵應戰。他根本不把王世充放在眼裡,連防禦的圍牆也沒修。王世充趁夜晚命将士埋伏在山谷中,然後縱兵進攻李密。

王世充先找一個貌似李密的人,把他捆綁上藏起來,等到雙方打得正激烈的時候,派人把這個人拉到陣前,大聲說:“我們已經抓到李密了!”衆将士接着一起高呼萬歲。李密的将士聞聽後驚慌失措,王世充的伏兵乘機從高處沖下來,李密的軍隊大敗而逃。

此時邴元真在洛倉開城投降,導緻李密的軍隊失去了重要的據點和糧倉,士氣大潰,最終瓦崗軍被王世充徹底擊敗。

邴元真、單雄信等投降了王世充,李密與王伯當、魏征等收羅殘兵敗将二萬人歸順唐軍。李密說:“我帶着百萬兵士解甲歸唐,怎麼也得給我個台司一級的官做。”

台司,即台省。唐代尚書省為中台,門下省為東台,中書省為西台,總稱台省。司為總管。

到了長安,李淵拜他為光祿卿上柱國,賜予邢國公爵位,李密大失所望,對此并不滿足。李淵還将表妹獨孤氏嫁給了李密,稱呼李密為弟。從這一點上來看,李淵做得相當不錯,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

原瓦崗将領秦叔寶、程知節、羅士信等,已經投降了王世充,但覺得他成就不了大業,也轉而降唐。李密的部屬右武侯大将軍徐世勣(jì)占據着李密原來的地盤,魏征寫信給他,勸他趁早投降。徐世勣說:“這裡的百姓土地,都是魏公的。”便把所占據郡縣的人口兵馬的數目書寫造冊,寫信給李密讓他主動獻給唐高祖,李淵非常高興,賜徐世勣姓李。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h1>

起初,汾陰薛舉占據隴西,薛舉死後,其子仁果繼續占據此地。薛仁果發兵圍攻并占領了唐朝的隴州。李世民想讨伐仁果,便率兵到高塘,薛仁果派宗羅喉率兵抵抗,李世民率重兵從原北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羅喉兵士慘敗,數千人被斬首。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李世民又帶二千多騎兵乘勝追擊,他對将士們說:“順利無阻的大好形勢,機不可失。”率兵一直追到城下,圍攻到半夜,守城的人争相投降,仁果無計可施,也隻好投降。薛舉、薛仁果父子在西北犯上作亂兩年,李淵下令在長安将薛仁果斬首。

李世民平定了仁果凱旋而歸,唐高祖李淵派李密前往幽州迎接李世民。李密一向依仗自己聰明有謀略,又勞苦功高,在唐高祖面前還常帶幾分傲氣。可是,見到李世民,不禁十分驚訝歎服。他私下對手下殷開山說:“真正英明的君主,不像這樣,怎麼能平定禍亂!”

但李密一直恥于屈居人下,想與王伯當一起謀反,便對李淵說:“山東的很多人,都是我過去的部下,請讓我去招撫他們,然後去攻打王世充,就會像揀草一樣容易了。”李淵同意了,并以王伯當為李密的副帥,把他們派到山東。

李密到了山東之後,首先占據桃林縣,逼迫抓獲了很多人,然後直奔南山,又铤而走險向東,想去投奔原伊州刺史張善相。唐行軍總管盛顔師率兵讨伐,殺了李密和王伯當,把他們的頭帶到長安,張善相也投降了唐軍。

當時,李軌占據河西稱帝,唐派張俟德到涼地招撫他。李軌自稱他的堂弟大涼皇帝都甘願在他面前稱臣,因而不接受唐朝的官位和爵位。唐高祖非常惱怒,決定興師讨伐他。

李軌的大臣安修仁的哥哥安興貴在唐室做官,他上書請求去說服李軌,給李軌講明利害關系。如他不聽勸說,弟弟安修仁是他的親信大臣,讓安修仁在他身邊尋機暗算,再容易不過了。唐高祖李淵采納了安興貴的建議,便派他去招撫李軌。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然而李軌并沒有聽從安興貴的規勸,安興貴便與弟弟安修仁暗中結交西域各部族,聯合攻打李軌,李軌應戰失敗,被安興貴活捉送到長安。李軌叛亂三年,于619年在長安被斬首。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擊敗劉武周、朱粲</h1>

杜伏威占據曆陽降唐,唐高祖任他為和州總管,封吳王,賜姓李。

李子通占據海陵,公元619年攻克江都。後又在吳郡打敗沈法興,沈法興投江自盡。李子通遷都餘杭。唐高祖命杜伏威派他的部将王雄誕攻破餘杭,李子通逃到杭州,杭州又被王雄誕攻破,李子通被活捉送到長安。

當初,杜伏威與輔公祐是一對好友,杜伏威降唐以後,輔公佑留守在丹陽,輔公佑便背叛杜伏威,并殺了王雄誕造反,自稱宋帝。唐派趙郡王孝恭、嶺南道大使李靖去讨伐輔公祐。王孝恭即将發兵,為衆将士設壯行酒宴。突然,壇子裡的酒變成了血,在場的人都非常驚恐。王孝恭舉止自若地說:“這是輔公祐掉腦袋的征兆。”說完,将酒一飲而盡,大家都心說誠服。

王孝恭、李靖等,向輔公祐發起進攻,輔公祐果然大敗。他棄城東逃到武康,被當地人抓獲,送到丹陽斬首示衆,江淮一帶得到平定。這一帶從杜伏威起義到輔公祐被殺,戰亂了十一年。

割據河東一帶稱帝的劉武周勾引突厥侵擾唐的并州,占據了晉陽,駐守的唐軍也被擊潰,齊王李元吉逃回長安。劉武周又派宋金剛攻占了晉州、龍門、浍州等地,關中的安全受到嚴重威協。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乘河水封凍,引兵從龍門渡過黃河,集結在柏壁,與來金剛對峙,多次擊敗宋金剛的部将尉遲敬德、尋相等。宋金剛糧草用盡隻好北逃,李世民窮追不舍,在呂州大敗尋相,然後乘勝向北迫去,一晝夜追趕二百多裡,戰了幾十個回合。衆将士請求等糧食運到再繼續追殺,李世民說:“現在宋金剛無計可施,隻顧逃命,如稍有怠慢,讓他有了緩兵之計,就無法再攻了。”于是,繼續策馬追趕,一直追到雀鼠谷才追上宋金剛。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宋金剛邊戰邊跑,一天之内交戰八次,都被唐軍打敗。李世民已經兩天沒吃飯,三天沒解甲了。他又引兵追到介休,宋金剛于城下再戰,又大敗,便騎馬逃跑。

介休被攻克後,尉遲敬德和尋相在永樂投降。李世民得到尉遲敬德非常高興,任他為右一府統軍,并讓他把他的舊部下八幹人編入各軍營。

劉武周聽到宋金剛失敗的消息,非常害怕,便放棄并州,逃到突厥,宋金剛和一百多騎兵也逃到突厥,并州從此安定。劉武周叛亂四年,後來和宋金剛都被突厥所殺。

楚朱粲聚衆二十萬,搶劫于江漢之間,每攻破一個州縣,就揮霍當地積存的糧食,赤身裸體地奸淫當地的婦女,對她們百般調戲。要離開時,就把剩下的糧食燒掉,将婦女和嬰兒煮熟吃掉,并且說;“沒有比人肉的味道更美的了,隻要其郡國有人,何必擔心挨餓呢?”沒有糧食就吃人,搶掠城裡的婦女和嬰兒,作為軍糧。

淮安土豪楊士林起兵攻打朱粲,各路義軍都紛紛響應,朱粲大敗,逃到菊潭。楊士林率漢東四郡降唐,朱粲也投降了唐朝。唐派激騎常侍段确去慰勞。段确乘着醉勁兒羞侮朱粲說:“聽說你好吃人肉,人肉什麼滋味啊?”朱粲回敬他說:“吃喝醉了酒的人,味道就像糟豬肉一樣。”段确聞聽怒罵朱粲,朱粲将段确煮熟吃掉,便在菊潭大開殺戒,然後逃跑投降了王世充。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h1>

當時,王世充已經篡奪了隋朝皇位稱帝,唐委派秦王李世民率各路兵馬進攻鄭地以占領東都,鄭河南的多數州縣相繼投降了唐朝。

投降唐朝的尋相等劉武周的大将又多叛唐而去,唐将懷疑尉鎮敬德,把他囚禁在軍營裡。屈突通、段開山對李世民說:“尉遲敬德勇武超群,留着他必留下後患,不如殺了他。”李世民說:“敬德如謀反,怎麼能在尋相之後呢?”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李世民指令立即釋放尉遲敬德,并把他帶到卧室裡賜予黃金。李世民對放尉遲敬德說:“大丈夫重義氣互相敬慕,小小的猜疑不要介意,我絕不信讒言,陷害忠良。你真要走,我就用這黃金資助,以表我們曾經共事的情誼。”

不久,李世民率五百騎兵巡行戰地,王世充的一萬多騎兵突然到來包圍了他們。單雄信持槊直刺李世民,在這緊要關頭,尉遲敬德縱身躍馬大喝一聲,橫穿過來将單雄信刺下馬。屈突通率大隊人馬趕到,大敗王世充。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真不知如何報答你千鈞一發之際的救命之恩。”賜尉遲敬德一小箱子金銀,從此,尉遲敬德更受恩寵。

當初,王世充侵占了夏的黎陽,夏王窦建德攻占了鄭的殷州來抵。從此,鄭夏兩國互相憎恨,不相往來。如今,唐軍逼近洛陽,王世充聽說唐軍壓境,極為恐惶,便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的部下、中書侍郎劉彬說:“天下大亂,唐占據關西,鄭占據河南,夏擁有河北,三足鼎立。現在唐興兵逼近鄭地,鄭地窘迫,它一旦滅亡,夏國也不能獨立存在,不如放棄前仇發兵救援鄭國。夏攻其外,鄭攻其内,裡應外合,唐軍必敗。唐軍撤退以後,再慢慢地觀察形勢的變化,如果能攻占鄭國就攻占它,然後合并鄭、夏兩國的兵力,乘唐疲憊戰敗之機,就可以奪取天下了。”窦建德聽從了他的意見。

當時,唐軍圍攻洛陽,城裡缺少糧食,正在這時,窦建德的救兵趕到了,并寫信給李世民,請他退兵潼關,重修舊好。李世民召集部下商議此事,衆将都說應避其鋒芒,不可硬拚。郭孝格卻說:“王世充處境十分窘迫,輕而易舉地就可以活捉他,窦建德運糧遠道來救他,這簡直是上帝想讓他們倆滅亡,不超過二十天,就能把他們抓獲。”

李世民認為他說得對,便率精銳騎兵出戰武牢東。窦建德被困在武牢,前進不得,多次交戰又總是失利。祭酒(官名)淩敬對窦建德說:“大王應該率全部的兵馬過河,攻取懷州、河陽,派得力的大将鎮守。然後便大張旗鼓,經過太行,進入上黨,奪取汾晉,直奔蒲津,就像入無人之地,拓展地盤廣收兵了,這樣就會震驚關中,鄭地之圍就可不救自解了。”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窦建德本來是打算聽從淩敬建議的,但王世充派使者一再告急,并暗中用金玉珠寶賄賂窦建德的将領。衆将都說:“淩敬是個讀書人,怎麼懂得打仗的事?”于是窦建德否決了淩敬的建議。淩敬堅持自己的見意與窦建德争辯,窦建德很生氣,令人強行将淩敬拉了出去。窦建德妻曹氏說:“祭酒的話很有道理,你為什麼不聽呢?”窦建德說:“女人家怎能明白這些事情。”

夏王窦建德率全軍出了牛口峪,擺開二十裡的陣勢。李世民命宇文士及率三百騎兵,由西而南佯攻,并囑咐說:“敵人如果不動,你應帶兵回來;如果敵人出擊,你就率兵向東。”字文士及來到敵人陣前,敵陣果然有行動,李世民說:“可以出擊了。”

李世民親自率輕甲騎兵當先,大軍跟在其後,激戰爆發,卷起滿天塵土。李世民帥史大奈、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歌等人,卷起旗幟沖入敵陣,沖殺出敵陣後,将唐軍旗幟展開。淮南王道元沖入敵陣後一直沖向敵陣背後,再返身殺回,窦建德軍大敗。窦建德也中槊負傷,楊武威騎馬追趕,窦建德從馬上摔下來,被楊武威活捉。

李世民将窦建德押至洛陽城下,給王世充看。王世充對衆将說:“我所依仗的夏王,現在已被活捉,雖然沖得出洛陽城,但已難成大事。”于是王世充換上白色衣服,帥太子和群臣來到唐軍營門投降,鄭地全部平定。王世充之亂,共三年。

李世民進入宮城,看見隋的宮殿,慨歎說:“窮奢極欲,想不亡國,做得到嗎!”于是下令把那些華麗的宮殿全部毀掉。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窦建德妻曹氏,率衆獻國降唐,夏地全部平定。窦建德共篡位五年。

李世民到長安,獻俘太廟。獻俘是一種古時軍禮。凱旋時以俘虜獻祭于太廟,以告成功。

唐高祖李淵下令赦免王世充,将窦建德斬首,又将朱粲斬首示衆。朱粲之亂共四年。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五、斬首江南蕭銑</h1>

當時,後梁宣帝的曾孫蕭銑占據江南稱帝,有四十萬軍隊,将領們多依仗軍功驕橫跋扈,蕭銑十分憂慮,于是将他們分散到各地屯田,削奪他們的兵權。

唐将李靖為趙郡王孝恭提出十條攻取蕭銑的政策,王孝恭上書給唐主。唐高祖征調巴蜀軍隊,派王孝恭和李靖率領,自菱州順長江東下。蕭銑倉促征調軍隊,但無法立即調集,隻得以現有的人等兵馬迎戰。李靖率兵奮力拚殺,大敗蕭銑,并乘勝直達江陵,攻入江陵外城.又攻破其水城,繳獲許多戰船。

李靖把戰船全部放入長江,讓其順流漂泊。衆将不解,紛紛議論說:“打敗敵人所繳獲的,應加以利用,為什麼放棄了讓敵人利用呢?”李靖說:“蕭銑的地盤,南臨嶺南北接洞庭湖。我們孤軍深入,如果攻城失敗,敵人的援兵從四面趕來,即使有戰船,又有什麼用呢?現在我們放棄這些戰船,讓它們沿江而下,敵人的援兵看見,一定會認為江陵已被攻破,不敢輕易前進,他們往來窺探猶猶豫豫,十天半月就過去了,我們就一定能攻下江陵。”

蕭銑的援兵看見戰船,果然猶豫不前。蕭銑被困又無外援,便對群臣說:“上帝不福于梁,如果一定要等到力盡,百姓就要蒙受禍患。”于是下令打開城門投降。

王孝恭将蕭銑押送到長安,蕭銑被斬首示衆,南方平定。蕭銑叛亂共五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六、俘獲劉黑闼</h1>

窦建德被處死之後,他那些在山東的将領也解甲歸田,但這些将領在當地橫行霸道,成為百姓的禍患。唐朝官吏對他們繩之以法,他們非常恐懼便想叛亂。正逢唐高祖下诏書征召窦建德舊将,範願、高雅賢等人說:“我們到了長安,一定不能保全。”便籌謀起義。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起事之前,他們進行了一次占蔔,蔔辭中說:“以劉氏為主。”于是便推舉窦建德舊部将劉黑闼為首,于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在漳南二次起義,設祭壇祭掃窦建德,告訴他要起義複仇。他們先後攻占了冀州,打敗了淮安王李神通、李藝和徐世勣等唐軍,又占領了相州,唐軍多遭失敗。半年之内,就完全收複了夏王窦建德故地。

魯郡起義軍将領徐圓郎曾經投降了唐朝,唐任他做完州總管,現在也率兵響應劉黑闼。劉黑闼勾結北方的突厥,兵勢大振,自稱漢東王,建都洛州。窦建德時的文武官員,全部恢複其原來的職位。他的管理方法,完全效仿窦建德,但作戰時的勇猛果斷則超過窦建德。

唐高祖派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去讨伐劉黑闼。李世民順利奪回了相州,又向肥鄉進軍,在洛水安營。劉黑闼多次挑戰,李世民堅守壁壘不應戰,而另派将士會阻斷劉黑闼運糧必經之路。這樣對峙了六十多天,李世民估計劉黑闼的糧食用盡了,一定會來決戰,便派人在洛水上遊修築堤壩,并告訴守軍決戰的時候把堤壩掘開。

劉黑闼果然率兵渡過洛水,在唐軍營前擺開陣勢。李世民親自率精銳騎兵作戰,守護堤壩的唐軍把堤掘開,河水暴漲,劉黑闼大敗。劉黑闼和範願等逃到突厥,山東平定了。

李世民率兵回長安,劉黑闼又帶突厥兵侵犯山東。李淵派齊王李元吉和淮陽王道元去攻打劉黑闼。道元率兵三萬,因和副将史萬寶不和,率輕騎兵搶先出擊,史萬寶卻按兵不動,因而戰敗而死,年僅十九歲。

秦王李世民聞聽後非常痛惜地說:“道元曾經随我征戰,看我深入敵陣,心裡也想效法,導緻這個結果。”說着,為他傷心落淚。

李世民自起兵以來,前後打了幾十仗,他常身先士卒,率輕騎兵深入敵陣,雖然多次遇到兇險,但從沒被刀箭傷過。太子中允王法、洗馬魏征對太子李建成說:“秦王功蓋天下,人人心說誠服,殿下隻是因為年齡最大,才位居東宮。現在劉黑闼的兵散離亡失,剩下的人不到一萬,殿下應該親自去攻打他,以擷取功名。這樣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

太子李建成便去請戰,高祖欣然同意,他便與齊王李元吉一起率兵去攻打劉黑闼。

唐朝統一戰争長達七年,除窦建德王世充外,還消滅了哪些割據勢力一、李密歸降大唐二、平定西北薛仁果與河西李軌三、擊敗劉武周、朱粲四、俘虜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五、斬首江南蕭銑六、俘獲劉黑闼七、尾聲

劉黑闼因糧食困乏,衆将士多逃亡離散,他也隻好逃跑,卻被其部下饒州刺史諸葛德威抓獲,諸葛德威獻城投降唐朝,劉黑闼在洛州被斬首。他受刑前感歎地說:“我在家鋤地種菜很安逸,被高雅賢引入歧途才落此下場!”劉黑闼叛亂一年,但一聲感歎卻來得太遲。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七、尾聲</h1>

徐圓朗戰敗逃跑,被當地人殺死。其餘的農民軍有的被隋所滅,有的被并入其他起義軍,有的滅亡了,有的投降了唐朝。武德七年(624年)燕高開道被其部下張金樹殺掉,張金樹投降唐朝,輔公佑也被滅掉了。隻有梁的梁師都逃去依附突厥,直到貞觀二年(628年),将軍柴紹等讨伐,他才被滅。

從公元618年李淵稱帝至624年,唐朝的統一戰争共進行了七年之久,終于消滅了各地的割據勢力和叛亂。至此,天下重新歸于一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