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五回 張角軍敗餘部踞宛城 孫堅登城奪槊斬趙弘

張寶逃進陽城,堅守不出。朱儁傳令大軍圍住陽城,一面攻打,一面差人去打探皇甫嵩的消息。 這日探子回報,具說:“皇甫嵩大軍連連取勝。朝廷見董卓屢次戰敗,命皇甫嵩前去取代董卓。皇甫嵩到時,張角已然病死;張梁領餘下部衆,與我軍相抗。皇甫嵩連勝七陣,終斬張梁于曲陽。開張角棺木,戮屍枭首,送往京師,餘下衆人,也已全部歸降。朝廷加封皇甫嵩為車騎将軍,領冀州牧。皇甫嵩又上表奏盧植有功無罪,盧植得以官複原職。曹操亦有戰功,任濟南相,即日班師赴任。”朱儁聽完,傳令三軍全力攻打陽城。陽城日益危急,城内黃巾軍将領嚴政刺殺了張寶,斬下張寶首級開城投降。朱儁遂又平定周圍幾郡,上表向朝廷報捷。

此時又有黃巾軍餘部三人:趙弘、韓忠、孫仲,聚起了數萬人馬,趁風放火,搶掠财物,号稱為張角報仇。朝廷下诏命朱儁以得勝之師前去征讨,朱儁領旨進軍。黃巾軍餘部盤踞宛城,朱儁前去攻城,趙弘令韓忠出戰。朱儁先命劉備、關羽、張飛去攻打城西南角誘敵,韓忠率精銳之衆,去西南角抵敵,朱儁自領二千鐵騎,徑取東北角。韓忠唯恐宛城有失,棄西南角領兵而回,劉備乘機從後掩殺,韓忠大敗,逃入宛城不出。

朱儁傳令四面圍城,不久城中斷糧,韓忠派人出來請降。朱儁不許,劉備言道:“昔日高祖取天下,皆招納歸降,人心思服;将軍又為何拒絕韓忠來降?”朱儁言道:“彼一時,此一時。昔日秦、項之際,天下大亂,群眾無主,是以招降給予賞賜,以勸他人效仿來降。如今海内一統,唯有黃巾造反;如若再容其歸降,則難以勸善。賊衆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可投降;如此隻會助長逆賊氣焰,實非良策。”劉備又道:“既然不許歸降,如今宛城四面被圍,猶如鐵桶,城内之人見投降不得,必定隻有死戰。萬人一心,尚不可擋,何況城中還有數萬死命之人?不如撤去東、南二面防守,隻從西、北攻打。城内賊衆必然棄城而逃,又無心戀戰,可即擒獲。”

第五回 張角軍敗餘部踞宛城 孫堅登城奪槊斬趙弘

朱儁拒降

朱儁點頭,随即撤去東、南人馬,一齊從西、北二面攻打。韓忠果然棄城而逃,朱儁與劉備、關羽、張飛率三軍随後掩殺,亂軍之中韓忠被射死,餘下黃巾軍衆四散奔逃。正追趕間,趙弘、孫仲二人又領了一支人馬來到,與朱儁混戰在一處。朱儁見敵軍勢大,暫時收兵撤退,趙弘趁機奪回宛城。朱儁在離城十裡之處紮下營寨,正想再次攻打宛城,忽見從正東方向來了一支人馬。為首一将,生得廣額闊面,虎體熊腰,正是吳郡富春人,姓孫,名堅,字文台,乃孫武子之後。

孫堅十七歲時,曾同父親到錢塘,見有十餘名海賊,劫掠商人财物,并在岸上分贓。孫堅對父親言道:“此賊可擒。”遂奮力提刀上岸,高聲大叫,作喚人狀;手指東西方向,作指揮狀;衆海賊以為官兵要到,丢下财物逃跑,孫堅從後追上,殺了一人。郡縣群眾知曉此事後,舉薦孫堅為校尉。後來會稽許昌造反,自稱“陽明皇帝”,聚衆數萬;孫堅與郡司馬招募勇士千餘人,會合州郡兵馬大敗許昌,斬殺了許昌和其子許韶。刺史臧旻上表奏明孫堅功勞,孫堅被封擔任鹽渎丞,盱眙丞、下邳丞之職。如今黃巾軍再次起事,孫堅又聚集鄉中勇武少年及衆多商旅,同淮泗精兵一千五百餘人,前來接應朱儁。

朱儁大喜,傳令孫堅攻打宛城南門,劉備攻打北門,朱儁攻打西門,隻留下東門,以圍堵追殺城内逃軍。攻城炮聲一響,孫堅率先登上城頭,揮劍斬殺二十餘人,其餘衆人不敢向前,四散而逃。趙弘飛馬持槊,直奔孫堅而來。孫堅大喝一聲,從城上飛身而下,正落在趙弘馬上,順勢奪下趙弘手中之槊,反手直刺,趙弘應聲落馬;孫堅騎乘趙弘馬匹,來回沖殺,無人可擋。孫仲見宛城失守,帶軍突出北門,正遇劉備,孫仲無心戀戰,隻顧奔逃。劉備張弓一箭,正中孫仲後心,孫仲翻身落馬。朱儁大軍随後掩殺,斬殺黃巾軍衆首級數萬,投降者更是不可勝計。随後南陽一帶,十數州郡皆被朱儁率軍平複。

第五回 張角軍敗餘部踞宛城 孫堅登城奪槊斬趙弘

孫堅登城

朱儁班師回京,朝廷下诏封朱儁為車騎将軍,河南尹。朱儁又上表奏明孫堅、劉備等人戰功。孫堅朝中有人情關照,受封别郡司馬上任去了。唯有劉備等待授官消息日久,仍沒得到朝廷封賞,兄弟三人郁郁不樂,上街閑行,正遇郎中張鈞車駕。劉備拜見了張鈞,将自己兄弟三人功績陳述了一遍,張鈞吃了一驚,竟有此事,随即進朝去見靈帝:“昔日黃巾造反,皆因十常侍賣官鬻(yù)爵(出賣官職爵位,以斂财富),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緻天下大亂。如今天下方定,應早斬十常侍,将首級懸挂南郊,分派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賞賜,則四海自可清平。”十常侍聽後大驚,急忙上奏靈帝:“張鈞所言實屬欺主。”靈帝聽信了十常侍之言,令武士逐出張鈞。

十常侍事後暗自商議:“此定是平黃巾有功之人,沒有授官,才生怨言。不如暫由官府登入人員姓名,按功勞大小先分小官去做,日後再做理會不遲。”是以,劉備被授予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一職,克日赴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