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19日報道,一項新的研究稱,海豚與人類以及猴子和類人猿等其他靈長類動物具有相似的性格特征。
英國赫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對8個國家的134頭寬吻海豚進行了近十年的研究。
他們發現,與靈長類動物一樣,這種水生哺乳動物展現出了好奇心、社交性,以及融合了“外向性和随和性”的性格特征。
人們已經知道,猴子和類人猿的性格特征與人類相似。但這項研究自稱是首個考察海豚是否具有相同性格特征的研究。
這項研究始于2012年,研究報告發表在今年的英國《比較心理學雜志》上。
動态社交
赫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布萊克·莫頓說:“海豚是此類研究的絕佳對象,因為與靈長類動物一樣,海豚具有智力和社交性。”
他說:“我們推斷,如果智力和合群等因素促成了個性的形成,那麼海豚應該具有與靈長類動物相似的性格特征。”
盡管已經适應水中生活,而且最後與靈長類動物有共同的祖先是在9500萬年前,但寬吻海豚的“若幹行為和認知特征”類似于人類以外的靈長類動物。
黑猩猩和寬吻海豚都生活在所謂的“裂變-融合”社會中。這意味着,個體在群體中有着動态的關系,它們每天在相同的聚合中多次合并或分裂。
過去,寬吻海豚種群一直被視為由不變成分構成的社會群體。而最近對寬吻海豚的長期研究表明,它們的種群構成會發生變化。
此外,莫頓博士及其同僚在研究論文中指出,黑猩猩和海豚也都使用工具,而且腦容量相對較大。
至于人類,根據20世紀80年代開始流行的“五大性格特質”理論,人類的行為由五種性格特征組成,包括開放性、盡責性、外向性、随和性與神經質。此前已有大量研究關注靈長類動物在多大程度上具有這些特征,但莫頓博士的團隊希望研究處于完全不同環境中的智能動物。
性情獨特
莫頓博士對英國報紙聯合社的記者說:“科學家仍未完全弄明白,為什麼我們的行為會歸結為這五個特征。弄明白這個問題的一個辦法就是,将我們自己與其他動物進行比較,我們有什麼共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共同點。”
為了确定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海豚性格的進化,莫頓博士的研究團隊考察了134頭寬吻海豚——56頭雄性和78頭雌性——的性格結構。
研究人員在墨西哥、法國、美國、荷蘭、瑞典和巴哈馬等8個國家的不同設施觀察了這些海豚。
研究人員向各個設施熟悉海豚習性的從業人員發放了調查問卷,以評估每頭海豚的性格。
他們發現,海豚的行為與上述模式基本一緻。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寫道:“我們發現了四個領域。其中三個——開放性、社交性和不随和性——類似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和其他物種的性格特征。”
第四種是方向性,即高盡責性與低神經質的混合體,這是海豚所獨有的。
充滿好奇
專家們認為,盡管存在不同,海豚仍然與我們非常相似。
莫頓博士說:“與許多靈長類動物一樣,海豚的腦容量比維持其身體基本功能所需的腦容量要大得多。”
他說:“這種大腦物質的過剩實質上成為智力的來源,而智能物種往往充滿好奇心。”
他說:“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與形形色色的人互動并建立關系。海豚之間也是這樣。”
莫頓博士說:“總體而言,無論你生活在哪個生态系統中,聰明和具備社交能力都可能對某些性格特征的進化起到重要作用。”
他強調,要确定海豚所表現出的所有性格特征,工作才剛開始。
他說:“研究人員開展進一步研究至關重要,因為這不僅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生活在海洋深處的物種,還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