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部灣的困境:100萬噸“漁業蛋糕”,越南是最大的“對手”?

說起北部灣漁場,老一輩的人肯定都耳熟能詳。和舟山漁場一樣,北部灣漁場也屬于中國傳統的“四大漁場”。根據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資源調查推算,北部灣内有90~100萬噸左右的海鮮可供捕撈,每年可以輸出30萬噸以上的優質海産品,是名副其實的“國民魚塘”。

北部灣的困境:100萬噸“漁業蛋糕”,越南是最大的“對手”?

北部灣區位圖

從地理位置來看,北部灣北臨廣西,東部是廣東的雷州半島,東南與海南相接,西部則是越南,是一個半封閉性的淺水海灣。據資料記載,北部灣出産900多種魚類和200多種蝦類,其中就有不少亞熱帶及熱帶的高檔經濟海産,比如藍圓鲹、海鳗、馬鲛、鲷魚、長毛明對蝦、斑節對蝦等等。

北部灣的困境:100萬噸“漁業蛋糕”,越南是最大的“對手”?

藍圓鰺

北部灣的漁業資源極為豐富,先後孕育了10多個重要的經濟漁場,而且海底地貌非常平坦,一年四季都适宜生産性捕撈,尤其适合開展拖網作業。然而和舟山漁場一樣,目前的北部灣漁場也陷入了“無魚可捕”的尴尬局面,很多傳統漁民紛紛轉業,告别了這個輝煌了40多年的“黃金漁場”。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部灣的漁業資源還非常穩定,但是長期的過度捕撈很快就使漁業資源走向了衰退。調查顯示,從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間,北部灣海域底拖網的漁獲密度下降了70%以上。曾經的優勢物種,比如紅笛鲷、黑印真鲨、長棘銀鲈的資源儲量已經嚴重衰退,甚至到了不可逆轉的地步。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北部灣出産的海水魚個頭普遍偏小,經濟價值也是以變低。漁獲物的低齡化、小型化已經成為一種常态,這也是漁業資源衰退的直接反映。

北部灣的困境:100萬噸“漁業蛋糕”,越南是最大的“對手”?

2015年北部灣北部海區的真鲷捕撈量超過了400多噸,過度捕撈現象依然嚴峻

衆所周知,海裡的魚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隻有适當的開發才能獲得長期的經濟效益。國内的漁業專家曾經估算,北部灣地區最适宜的捕撈強度為60萬千瓦(對機動漁船而言),超過了這一标準就屬于過度開發。

然而截止到2017年,北部灣地區(廣東 、廣西、海南三省)的機動漁船已經達到了9.6萬艘,總功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16萬千瓦,幾乎達到了标準強度的7倍。更可悲的是,這種超負荷的漁業開發已經持續了30多年,在這種背景下,北部灣漁場走向沒落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北部灣的困境:100萬噸“漁業蛋糕”,越南是最大的“對手”?

為了恢複北部灣的漁業資源,當地漁業部門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劃定底拖網的禁漁區、設定幼魚幼蝦的保護區、在資源修複區開展大規模的增殖放流活動等等。在1999年,我國還實行了南海伏季休漁制度,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漁業資源衰退的進度。

另一方面,為了減少漁民帶來的捕撈壓力,我國從2002年開始對海洋捕撈漁船進行管控,積極引導漁民轉産轉業,每年相關的補貼就發放了2.7億元。

北部灣的困境:100萬噸“漁業蛋糕”,越南是最大的“對手”?

部分漁民被集體勸退已成定局

即便如此,北部灣的漁業資源和上世紀70年代相比還是差了很遠。國内有專家指出,北部灣的漁業資源遲遲不見恢複,這和南海周邊國家的“自由開發”有很大關系。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明确提出:世界各國對其200海裡内的漁業資源擁有優先開發的權利。按照這一标準,中國和越南都有權對北部灣進行開發——事實上,中越兩國的漁民也正是這樣做的。

曆史上,中越兩國的漁民一直在北部灣海域共同作業,兩國的漁民也經常跑到對方的漁場開展捕撈活動,雙方的水産貿易聯系也相當密切。然而,這種合作一般都停留在共享“漁業蛋糕”這件事情上,而在資源修複的問題上,兩國遲遲無法達到共識,這也給北部灣的資源養護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北部灣的困境:100萬噸“漁業蛋糕”,越南是最大的“對手”?

2006年,海南邊防總隊驅逐非法捕撈的越南”三無“漁船

除了“合作”,雙方也爆發過不少摩擦和沖突。之前有媒體傳出,中國漁民曾在北部灣正常作業,但卻遭到了越南武裝部隊的襲擊和扣押。與此類似的漁業沖突還有不少,這一切都使得北部灣的管理成為了一個難題。如何合理、公平的開發北部灣,自然也就成為了中越兩國之間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關于北部灣的劃界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在此之後,中越兩國又經曆了3個階段的談判,前後跨越了27年。終于在2000年,兩國正式簽署了北部灣劃界協定,公平地解決了漁業争端問題。

北部灣的困境:100萬噸“漁業蛋糕”,越南是最大的“對手”?

中越兩國漁船分布圖(2021年2月)

北部灣的劃界雖然解決了一些曆史遺留問題,但也使我國北部灣的漁民失去了50%以上的作業水域。值得欣慰的是,中越兩國根據北部灣的漁業資源特征,協商設立了一個面積為3.3萬平方公裡的“跨界共同漁區”——在這一區域内,兩國的漁民可以互相監督、共同作業,同時也保證區域内漁業資源的良性發展。

然而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北部灣的“出路”已經不在于傳統的漁業捕撈,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一個半開放性的海灣,北部灣和外界水體的交換較少,出産的海水魚也基本上是北部灣所特有的,并且大多數魚類隻在灣内洄遊繁殖——這也就意味着,一旦漁業資源遭到破壞,就再也無法從其他海域中得到補償。

北部灣的困境:100萬噸“漁業蛋糕”,越南是最大的“對手”?

陷入困境的北部灣漁民

是以,即便中越兩國能夠聯合起來開展資源恢複計劃,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果。更何況,越南目前位于東盟國家的第三陣營,經濟發達水準還不及我國的海南和廣西,是以越南的漁業部門在北部灣開展增殖放流活動的“覺悟”并不高。

既然不能指望越南,那麼北部灣的未來又将何去何從呢?其實,北部灣的發展方向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發展休閑漁業。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北部灣位于西南、華南以及東盟經濟圈的結合區域,是我國面向東盟的前沿陣地,同時也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以客流量并不是問題。

其次,北部灣地區的氣候條件宜人,非常适合休閑度假、旅遊觀光。這裡年平均氣溫在22℃左右,琳琅滿目的海産品也可以進一步刺激遊客對高檔海鮮的消費。

北部灣的困境:100萬噸“漁業蛋糕”,越南是最大的“對手”?

北部灣碼頭邊的海鮮市場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部灣近岸還有着獨特而悠久的漁業文化,各地的漁村、漁港都保留着獨具一格的漁業文化遺産,比如婚俗文化、節俗文化等等。此外,漁船服飾、漁事漁會、漁諺漁歌也是另一筆隐藏的财産,利用這些特色“漁文化”發展“漁家樂”大有可為。

在中國近海漁業資源日益衰退的大背景下,如果不采取像長江流域那樣長期的禁漁制度,近海的漁業資源很難有根本性的恢複。在這種背景下,适當開發休閑漁業、增加漁民的收入或許是一條切實可行的出路。

對于北部灣的漁業困境及解決措施,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北部灣##黃金漁場##保護生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