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在水稻的田地裡,可用于耕田犁地的牛是較為常見,而且由于牛主要用于生産勞動和性情溫馴的不緊慢動作,大多人都會有親近的感覺。

可是同為食草動物的馬卻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尤其馬相似于狗一樣的忠誠性情,是以陌生人不明是以接近馬時,往往會感受到一定的威脅。
這樣威脅的來由或許是因為馬經常在兵戈相見的戰場上相見。
是以今天在水稻的田地裡看見了幾匹蒙古馬并不是常見的現象。
或許是某個村民由于娛樂,以及其他原因特意飼養的也未可知。
當然,馬之是以會比牛更讓人感覺到威脅,應該還有着馬相對牛而言,體型更大,速度更快,更容易使性子發脾氣。
在我國常見到的是原産蒙古高原的蒙古馬,相對較為矮小的蒙古馬頭大頸短,胸寬鬃長,皮厚毛粗。
既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也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通常飼養調馴為軍馬使用。
動物界、馬科的蒙古馬原産蒙古高原,身體上長有以青、骝和兔褐色為多的濃密膚毛。
體格不大的它們平均肩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
蒙古馬身軀粗,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
蒙古馬通常喜歡在不同季節采食不同草的新鮮草尖。
生命力極強的它們也能适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能夠生存。
一般8小時可走60公裡左右路程。
在它們全力奔跑之時,可達時速近五十公裡。
一般在草原區騎乘,可以日行50-100公裡的狀态連續行走10餘天。
短距離騎乘速度記錄1600米為2分0.8秒,15.5公裡為24分12秒。
作為軍馬的它們在戰場上比較穩定,不易發生驚乍的情緒,而且乏勇猛。
蒙古馬主要有産于内蒙古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草原的烏珠穆沁馬。
産于内蒙古昭烏達盟的百岔溝,被稱為“鐵蹄”的百岔鐵蹄馬。
以及産于内蒙古烏審旗沙漠的烏審馬等主要三種。
蒙古馬已經被農業部确定為138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