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逃出絕命鎮》:種族主義問題中的“白色脆弱”

《逃出絕命鎮》:種族主義問題中的“白色脆弱”

觀看一部優秀的電影讓我能夠親身經曆不同人的人生,我可以換位思考,我可以感受不同性别、不同種族和不同階級的人生。

文丨Lsoo

編輯丨張愛卿

《逃出絕命鎮》由喬丹·皮爾編導,以其對美國種族關系問題的深刻影射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和贊譽。

《逃出絕命鎮》:種族主義問題中的“白色脆弱”

《逃出絕命鎮》海報

在這篇文章裡我想着重讨論“白色脆弱”這個話題,以及《逃出絕命鎮》一類的電影對其的大膽挑戰。

“白色脆弱”一詞源于 2011 年羅賓·迪安熱洛的一篇學術論文,揭露了美國白人常常刻意營造出一種回避種族壓力的生活環境這一現實問題。

《逃出絕命鎮》:種族主義問題中的“白色脆弱”

羅賓·迪安熱洛論文原稿

這一環境給他們提供莫大的安慰,卻也降低了他們面對種族壓力時的容忍度,進而導緻了如今被稱為“白色脆弱”的現象。

這裡的腳注補充了一些因社會階級導緻的細微差别,即勞工階級的白人不像住在郊區的富人那麼不食人間煙火,盡管如此,社會的大方向依然是在以各種方式,把白人作為一個群體庇護和隔離起來,而其中一種方式就是電影。

最近一部可以闡釋“白色脆弱”和電影關系的作品是詹姆斯·鮑德溫作品的紀錄片《我不是你的黑鬼》。

《逃出絕命鎮》:種族主義問題中的“白色脆弱”

《我不是你的黑鬼》海報

和《逃出絕命鎮》一樣,《我不是你的黑鬼》并不僅僅叙述最常見的種族歧視現象,且聚焦于道貌岸然的上流白人如何使有色人種怒不敢言。

讓他們沉入“谷底”,喬丹·皮爾對此解釋道。所謂“谷底”是指我們被邊緣化,無論我們如何尖叫掙紮,都會被完全消聲。

《逃出絕命鎮》:種族主義問題中的“白色脆弱”

《逃出絕命鎮》劇照

和電影裡常見的露骨的種族歧視不一樣,“白色脆弱”則更是一個潛在的問題,這是因為很多影片雖然常常會加入黑人演員和反映種族問題,但是他們往往都會被扭曲、粉飾一番,以緩解白人可能會感受到的種族壓力。

《逃出絕命鎮》:種族主義問題中的“白色脆弱”

《逃獄驚魂》

例如将黑人去性别化、強調白人主角對種族問題的環境産生了如何深刻的推動作用,而最主要的手段是運用雙方和解的情景來向觀衆呈現白人們真的問心無愧,《逃獄驚魂》就是一個典例,對此詹姆斯·鮑德溫寫道:

當西德尼跳下火車時,白人們懸着的心都放了下來,但當那些圍觀的黑人看到這一幕時,他們叫喊道:“快回到車上來,你這個傻瓜!”那個黑人跳下火車的目的就是要讓白人們安心,是為了讓他們放心,他并沒有仇視他們,盡管他們犯下了錯誤,但是這種錯誤也是情有可原,不過《逃出絕命鎮》中對白人就沒有那麼仁慈了。

《逃出絕命鎮》:種族主義問題中的“白色脆弱”

就算是片尾暗示了某個可能和解的瞬間,喬丹·皮爾依然冷酷到底,我認為就他對“白色脆弱”的輕蔑态度來看,他實際上傳遞了一個重要資訊,即完全沒有被白人粉飾過的美國黑人,心底裡的真實感受,其論調給予了種族問題更深刻的了解,即便這種觀點是世俗暫時難以接受的。

這部電影包含了真實可靠的影響,無論幕前幕後都能幫助我們增進彼此間的了解,最後我将以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之言作結語。

《逃出絕命鎮》:種族主義問題中的“白色脆弱”

羅傑·伊伯特

觀看一部優秀的電影讓我能夠親身經曆不同人的人生,我可以換位思考,我可以感受不同性别、不同種族和不同階級的人生,我可以穿梭時空、擁有不同的信仰,它讓我更加自由,讓我的心胸更寬闊,讓我融入地球上所有人類構成的大家庭,它讓我與其他人建立聯系,不再局限于自我,過着一天又一天重複的生活,偉大的電影作品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予我們以教化,亦使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逃出絕命鎮》:種族主義問題中的“白色脆弱”

「電影實驗室」 是聚焦影視産業的垂直資訊平台,關注包括影視及泛媒體領域資訊、電影解析與批評,以及視訊音頻平台等未來影視内容發展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