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給你一支神筆可以改寫電影曆史,你會選擇哪一章?
正在Netflix熱播的《好萊塢》中,制片人瑞恩·墨菲選擇了1940年代的好萊塢。
這不是他第一次拍好萊塢的故事。2017年,他就策劃了一部講述瓊·克勞馥和貝蒂·戴維斯之間愛恨情仇的《宿敵》。
3年前,他選擇遵從真實曆史叙事。這次,他大刀闊斧、進行虛實結合的改編,讓大量虛構角色和少數真實角色在同一時空出現,大玩平行宇宙。
劇透警告!
肉眼可見,編導在一些關鍵史實上進行了修改,比如:1940年代大片廠就有了女性CEO、黑人同志編劇受到重視等。
最後一集的改動,更是“腦洞大開”,1948年20屆奧斯卡結果被大幅修改:影星洛克·哈德森攜手自己的黑人男友走上紅毯,黑人編劇拿到獎後發表出櫃宣言、黑人女星拿到奧斯卡影後、華裔女星黃柳霜拿到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我們來詳細看一下,20屆奧斯卡部分獲獎名單與《好萊塢》改編版的名單對比:
第20屆奧斯卡部分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君子協定》
最佳導演:伊利亞·卡贊《君子協定》
最佳女主角:洛麗泰·揚《農家女》
最佳女配角:西萊斯特·霍姆《君子協定》
最佳劇本:《夢幻街奇緣》
《好萊塢》修改的部分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梅格》
最佳導演:雷蒙德·安斯利《梅格》
最佳女主角:卡米爾·華盛頓《梅格》
最佳女配角:黃柳霜《梅格》
最佳劇本:阿奇·科爾曼《梅格》
不得不說,《好萊塢》的這份名單裡,夾雜了不少制作人的私貨(種族歧視、性别平權等)。實際上,這些“修改”後的美好願望,在如今的好萊塢還未全部實作。
雖然《好萊塢》的腦洞改編,是該劇的特色之一。但喜惡同因,也有一些影迷頗為不解,甚至反感。例如,雖然洛克·哈德森的性取向是圈中公開秘密,但他從未和黑人男友一直亮相過頒獎典禮,編劇為何要對真實存在的人物和事實,做這樣的修改?
這還要從該劇的制作人/導演/編劇瑞恩·墨菲說起。
制片人瑞恩·墨菲
瑞恩·墨菲作為好萊塢公開出櫃的同志影視制作人,曾一手策劃《歡樂合唱團》《美國恐怖故事》《美國犯罪故事》等頗受好評的作品。
他認為自己的好萊塢之路很幸運,但曆史上比他更有才華的人,卻從沒得到過這樣的機會。
我覺得世上最悲傷的事,是未被承認的潛力。在劇中的奧斯卡典禮上,那些才華橫溢又小心翼翼年輕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大家很清楚,現實生活中,有大把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從未沒成功過,很多人默默無聞,這種反差讓人感到恐怖。
20世紀40年代,制片廠門外的群演
《好萊塢》流露出的“恐怖”,不單單指夢想與現實的差别。它還直白揭露了,“先鋒者”與世俗偏見做抗争,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劇中有場戲,是一家電影公司,因為啟用黑人女星挑大梁演女主,被衆人圍堵示威,口中罵罵咧咧。不僅如此,激進的種族歧視者,還在黑人女星的家門口,擺上燃燒的十字架威脅。
想來實在是荒誕。劇中的年代背景是20世紀40年代,7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人們,如果對一部劇的選角不滿,頂多在社交平台怒刷一星,洩洩私憤。但在當年,卻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正常生活。
由此可見,瑞恩·墨菲比上世紀的同志電影人幸運多了,起碼他不怕公開自己的性取向,甚至可以大膽拍攝《好萊塢》這樣的作品,為不同種族和性向的同行發聲。
《好萊塢》從構思到開播,花了20多年。為什麼一定要拍這部戲?瑞恩·墨菲這樣說:
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如果能在曆史關鍵時刻勇敢往前走一步,那麼很多進步的東西,會提早幾十年到來,這是我拍《好萊塢》的中心思想。
劇中,他确實用虛實結合的方式,讓一些美國電影史的關鍵人物,提前邁了一步。
接下來,我們不妨仔細看看,《好萊塢》到底“篡改”了哪些史實。
NO.1關于黃柳霜,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左:黃柳霜,右:楊雅慧劇中扮相
說到好萊塢的華人女星,年輕的觀衆熟悉的可能是劉玉玲、溫明娜或者剛在金球獎拿到影後的奧卡菲娜。
其實,早在1920年代,黃柳霜就成為第一個有國際聲譽的好萊塢華人女星,也是首位在星光大道留星的華人演員。
黃柳霜的職業生涯漫長且豐富,演藝事業跨越了默片、有聲片、電視劇、舞台劇以及廣播劇,但她在西方觀衆眼中是被扭曲的東方形象,隻能扮演抽鴉片的妓女或者邪惡的東方女性角色,很難得到公平的表演機會。
《好萊塢》着重提到了,黃柳霜當年沒能演成《大地》的事情。
劇中展示了黃柳霜在試鏡時的優異表現,但電影公司覺得選擇華人演員不會有票房,後來讓德國的白人女演員路易絲·賴納出演女主角。
結果,路易絲·賴納憑借《大地》蟬聯了奧斯卡影後,而黃柳霜隻能在一旁暗自神傷。
劇集中黃柳霜在奧斯卡暗自神傷
黃柳霜和《大地》失之交臂的事,是真實存在的。
《大地》改編自賽珍珠的同名小說,原著曾獲普利策獎(1932)和諾貝爾文學獎(1938),是20世紀由西方人撰寫的中國題材小說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935年,米高梅公司籌拍《大地》時,并沒有選擇黃柳霜,這讓她相當失望。第二年,黃柳霜便回到中國,學習中國語言及中國文化,跟随梅蘭芳學習平劇。
路易絲·賴納在《大地》中的造型
《好萊塢》用虛實結合的方式,彌補了黃柳霜的遺憾。
劇中後半段,導演雷蒙德邀請黃柳霜在《梅格》中擔任女配角,并讓她一舉拿下第20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劇中的黃柳霜,在台上發表了一番獲獎感言。可能,也說出了不少好萊塢華人演員的心聲:
作為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的華裔演員,不是憑借出演黃種人、展現東方美而獲獎,而是憑借出演一個女人,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獲獎。
《好萊塢》關于黃柳霜“虛構”的戲份,還跟一部電影《上海天使》有關。
該劇第二集中,一位新人導演慕名前來,希望黃柳霜能加盟自己的新片《上海天使》。不過,後來這個項目被電影公司否決了,他們還是認為找亞裔演會影響票房。
那麼,當年的黃柳霜是什麼情況?她到底在幹嗎呢?
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黃柳霜已經淡出了影視圈,專注于支援中國的抗戰,戰後才恢複演藝事業。劇集中《上海天使》的電影項目,當然也是不存在的。不過,該片應該影射的是黃柳霜1937年出演的《上海女兒》。
可惜的是,黃柳霜一生并未提名過奧斯卡。不僅如此,現實生活中,至今也沒有華裔演員拿過奧斯卡表演類獎項。
黃柳霜
值得一提的是,劇集中扮演黃柳霜的華裔演員叫楊雅慧。
今年46歲的她,出生于中國台灣,父母都是華人。在好萊塢奮鬥多年的她,曾在美劇《危機邊緣》《生死狙擊》中亮相,也在《尼克松傳》《情歸阿拉巴馬》《雙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有過演出,曾憑伍思薇執導的《面子》提名第42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楊雅慧說,在當下的好萊塢,華裔女演員依舊是看不見的少數。這次扮演黃柳霜,她也希望大家能了解黃柳霜的成就,希望好萊塢能糾正這個錯誤。
楊雅慧
NO.2女主角集多位黑人女星于一體
卡米爾·華盛頓
勞拉·海瑞爾扮演的卡米爾·華盛頓是《好萊塢》的女一号,是個完全虛構的人物。
劇中,她是“王牌”電影公司的簽約演員。雖然才華橫溢,但因為“種族問題”,一直在女仆這樣的角色裡打轉,隻能說一些設計好的滑稽台詞,這讓她相當郁悶。
在男朋友兼導演雷蒙德以及黑人編劇阿奇的幫助下,她出演了電影《梅格》的女主角,并且拿到20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但在真實曆史上,54年後,哈莉·貝瑞才實作了這個目标。
劇中卡米爾·華盛頓獲獎時刻
事實上,在1940年代的好萊塢,黑人女星很難獲得卡米爾·華盛頓這樣的成就。但還是有人接近過這個成就。制片人瑞恩·墨菲表示,卡米爾這個角色,雜糅了黑人女星萊娜·霍恩和多蘿西·丹德裡奇的特質。
卡米爾·華盛頓、萊娜·霍恩和多蘿西·丹德裡奇
萊娜·霍恩1938年初登銀幕,同米高梅公司簽訂拍片合約,成為第一個與好萊塢簽訂長期合同的黑人女演員,先後在《天堂小屋》、《莺歌鳳舞》等影片中扮演主角或配角。
多蘿西成名于1940年代晚期,1954年的《卡門瓊斯》更讓她拿到第27屆奧斯卡影後提名,但那年輸給了出演《鄉下姑娘》的格蕾絲·凱利。
萊娜·霍恩和多蘿西·丹德裡奇,職業早期遇到的問題,就像劇集《好萊塢》中演的那樣。要麼隻能在專供南方市場的“種族電影”裡出現,要麼隻能演黑人女仆,甚至有時候沒有署名。
NO.3洛克·哈德森和經紀人的“櫃中密事”
上圖:真實的洛克·哈德森和經紀人亨利·威爾森 下圖:《好萊塢》中二人的飾演者
傑克·皮克金扮演的洛克·哈德森,是《好萊塢》的主角之一,戲份相當重。更重要的是,這個角色有真實原型。
劇中,他一開始就以同志身份出現,在加油站認識了黑人同志編劇阿奇·科爾曼(傑瑞米·波普扮演)。
後來,他簽約了吉姆·帕森斯扮演的經紀人亨利·威爾森,經紀人給他取了藝名洛克·哈德森。經紀人不僅利用權勢PUA他,還經常性騷擾,安排他去取悅好萊塢的同志高層,甚至逼他更換牙齒。
劇中,在1948年奧斯卡典禮上,洛克·哈德森鼓起勇氣和男友走上了紅毯。
由于曝光了自己的性取向,他被媒體和大衆歧視,再也得不到電影公司的邀約,直到其經紀人決定開拍一部關于男同的電影。
劇集中洛克·哈德森和黑人男友走紅毯
曆史上的洛克·哈德森,是1950-60年代好萊塢偶像男星之一。他确實是同志,但大部分時間,都隐藏了自己的性取向。
為了平息公衆對他性向的懷疑,他曾在1955年與經紀人的女秘書菲利斯·蓋茨結婚,三年後便離婚。
洛克·哈德森
雖然和他合作過的伊麗莎白·泰勒、蘇珊·聖瓊·詹姆斯和卡羅爾·伯内特,都知道洛克·哈德森是同志,但他從未公開承認過。
直到1985年,洛克·哈德森成為最早公開自己罹患艾滋病的公衆人物後,關于他的性取向才曝光于天下。
洛克·哈德森1949年開始才出演電影,是以不可能出現在劇中1948年的奧斯卡獎上。不過,他在經紀人要求下,更換了一口牙齒,倒是真的。
劇中,吉姆·帕森斯扮演的經紀人亨利·威爾森,展現了好萊塢的陰暗面。
在制片人瑞恩·墨菲看來,亨利·威爾森就是那個時代的哈維·韋恩斯坦,是絕對的惡魔。現實生活中,哈德森一直都想離開這個經紀人,但亨利既跟好萊塢高層關系好,甚至還和黑手黨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想離開他的人,既要擔心事業前途,更要擔心生命安全。
該劇也呈現過亨利和黑道之間的關系。比如,有一幕是亨利為了壓住某男藝人的賣淫醜聞,直接找黑社會把八卦記者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亨利手段狠毒
NO.4《梅格》并非憑空捏造
拍攝“戲中戲”《梅格》,是《好萊塢》劇情的主脈絡。
《梅格》講的是一個女星在“好萊塢标志牌”下自殺的故事,劇中的角色們圍繞這部電影的拍攝和上映,進行着各種各樣的努力。
要在此說明的是,《梅格》這部電影是虛構的,但背後的事件在曆史上真實發生過。
1932年,24歲女演員佩格·恩特維斯特因為事業發展不順,從Hollywood燈牌的H字母牌上,一躍而下。
佩格·恩特維斯特
佩格原本是百老彙舞台演員,1920年代到30年代獲得不俗的成績,她來到洛杉矶來發展電影事業。但電影工業比舞台領域要困難很多,好不容易才在大衛·O·塞爾茲尼克的《十三個女人》争取到一個角色。
她相信這部電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她演的角色有同志的傾向,最終被全部剪掉。毀滅性的職業打擊,讓她一蹶不振,她最終選擇在好萊塢标志地自殺墜亡。她在遺書上寫道:“我很害怕,我是個懦夫,我對一切感到抱歉。如果我很早之前的這樣做,會少很多痛苦。”
劇中,同志黑人編劇阿奇·科爾曼根據這件事,寫了電影劇本《佩格》。後來為了配合黑人女星卡米爾出演,把劇本名字改成了《梅格》。
NO.5費雯麗的精神問題
左:費雯麗,右:《好萊塢》中的費雯麗
凱蒂·麥吉尼斯扮演的費·雯麗,應該是《好萊塢》中的“頂流”。
曾出演《亂世佳人》和《魂斷藍橋》的她,在1940年代末期已是超級大明星。《好萊塢》則呈現了她在銀幕背後的真實一面:她在喬治·庫克的晚餐會上突然精神崩潰,最後是加油站的皮條客奧尼過來,才得到了些許安慰。
劇中費雯麗的焦慮時刻
曆史上,在1940年代末期,費雯·麗的身體越來越差,出現了精神分裂症的前兆,用如今的醫學術語是得了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情緒會在低迷和亢奮之間搖擺。
劇中,費雯·麗在崩潰之餘和皮條客排練的劇本叫《欲望号街車》,這是1951年她和馬龍·白蘭度合作的經典作品。
NO.6首位拿到奧斯卡的黑人女星
左:海蒂·麥克丹尼爾本人,右:劇中的海蒂·麥克丹尼爾
看過《亂世佳人》的觀衆應該都知道,扮演女仆的海蒂·麥克丹尼爾因為這個角色,成為首個拿到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黑人女演員。《好萊塢》劇集中,也出現了這個真實人物,由奎恩·拉提法扮演。
劇中,海蒂成為女主角卡米爾的導師。
她教卡米爾要怒斥白人對黑人的歧視,該硬氣時就得硬氣。還舉例說,自己參加奧斯卡頒獎禮由于種族隔離被拒之門外,希望卡米爾參加奧斯卡時能鼓起勇氣坐在第一排。
海蒂成為卡米爾的導師
卡米爾·華盛頓本就是虛構的角色,她與海蒂·麥克丹尼爾之間的故事,自然也是不存在的。
不過,海蒂當年無法進入奧斯卡頒獎現場的事,卻是真的。第12屆奧斯卡在洛杉矶國賓大飯店舉行,當時飯店實行種族隔離制,她獲特殊照顧才進入飯店。而在宣布獲獎結果之前,她隻能坐在現場後排的小桌子旁。
NO.7《亂世佳人》導演喬治·庫克的性取向
左:喬治·庫克,右:劇中的喬治·庫克
《好萊塢》除了呈現經紀人和演員混亂關系,還安排《亂世佳人》的導演喬治·庫克(丹尼爾·倫敦扮演),參加“很多帥哥在一起”的神秘派對。
喬治·庫克是美國最傑出的導演之一,曾5次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1965年憑借《窈窕淑女》獲最佳導演獎。他的電影,往往能成為女明星的代表作。凱瑟琳·赫本、費雯麗、葛麗泰·嘉寶、英格麗·褒曼和奧黛麗·赫本都演過他的戲。有八位女演員,因為主演他的電影,而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亂世佳人》一開始的導演就是喬治·庫克,他被劇組開除的事在好萊塢圈内有各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喬治·庫克了解克拉克·蓋博是同志才被迫走人,第二種說法是克拉克·蓋博覺得喬治·庫克太娘娘腔,逼迫電影公司開除對方。
NO.8終極大彩蛋—加油站的秘密
金點加油站小夥
《好萊塢》對于1940年代美國電影圈的潛規則一點都不避諱,尺度最大的橋段莫過于男主角大衛·科恩斯維特工作的“金點加油站”,一個打着加油站幌子的性交易中轉站。
衆多好萊塢名媛,來此“加油打氣”。隻要說出暗号“Dreamland”,就可以帶走一個帥氣加油員,做羞羞的事情。
迪倫·麥克德莫特扮演的歐尼,是這座加油站的首席皮條客,這個橋段并非瑞恩·墨菲編的故事,而是有曆史根據。
歐尼和他的加油站
一個名叫斯科蒂·鮑爾斯的男人,曾在自傳《我在好萊塢的冒險經曆和明星們的神秘姓生活》中提到,二戰後,他在洛杉矶好萊塢大道的加油站一直從事着皮條生意。
加裡·格蘭特、凱瑟琳·赫本、貝蒂·戴維斯等大牌明星,都有光顧過。這個加油站既提供異性之間的交易,也提供同性之間的交易。
斯科蒂提到的凱瑟琳·赫本、加裡·格蘭特、喬治·庫克等
更讓人咋舌的是,2019年鮑爾斯去世後,他被好萊塢認證為LGBTQ社群的榮譽人士,這也意味着加裡·格蘭特、凱瑟琳赫本和貝蒂·戴維斯可能真與這個群體有聯系。
綜合來看,瑞恩·墨菲确實在《好萊塢》中修改了一些史實。但真實的曆史或許比改編的故事,更讓人驚掉下巴。
部分資料來源:美國Bazar雜志和《時代周刊》雜志對瑞恩·墨菲的專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