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包比 一夜美學
今年,從順德的和美術館到上海的“挑戰”大展,從河源的詩之禮堂到北京的“青春”大展,安藤忠雄的名字一直沒有離開中國,沒有離開人們的視野。這位剛過 80 歲生日的著名建築師,橫跨了兩個世紀,曾摘掉 5 顆内髒,在耄耋之年仍然向着百歲目标進發。他是時候,也有底氣去做回顧人生創作曆程的全球巡回大展。如今展覽的第五站來到了北京,這場 80 歲生日過後開幕的展覽以“青春”為題,回溯解讀更純粹的青春心态。這場展覽裡不僅有象征青春的青蘋果藝術裝置,還有大家耳熟的兩座教堂,以及安藤忠雄仍在耕耘中的直島……這不隻是一場建築展,也是安藤忠雄的人生。

安藤忠雄全球巡回展中國北京站·青春
2021.10.12—2022.1.9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在北京造三座房子
1:1複刻三大精神空間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冥想空間©️文築國際 攝影:田方方
走進展覽舉辦場地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大門,一樓大廳中央高聳的清水混凝土大圓柱很難被忽視,相信每個來看展的觀衆都會第一時間被它勾住目光。這是三大 1:1 複原的精神空間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冥想空間。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冥想空間 © Stephane Couturier
1995 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創立五十周年時,安藤忠雄設計了這座建築。這個直徑和高度都為 6.3 米的圓筒,門即是窗,完全對稱分布在兩個相對的方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冥想空間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最為震撼的細節需要人走進空間内擡頭看,建築頂部将縫隙作為采光的天窗,安藤忠雄說“希望以盡量少的設計元素實作豐富且震撼的光影效果”。這個空間沒有多餘的元素,超越一切宗教和派别,成為真正的“冥想空間”。
如今這個沉默的圓筒被複刻在展覽現場,也是首次再現,每個人都可以走進去,展開一段冥想。“如何讓空間表達出一種堅定而獨立的意志”,安藤忠雄在設計時留下的疑問,這次我們有機會親身作答。
✝️
©️文築國際 攝影:田方方
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冥想空間”一樣堅持用最少的設計元素實作最震撼光影效果的還有大家熟知的“光之教堂”,大阪的光之教堂這次也被 1:1 複刻到展覽現場。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柯布西耶借着朗香教堂證明追逐光線也能創造建築,安藤忠雄受此啟發,設計光之教堂追逐光的神聖。與前者相比,光之教堂在有限的預算内更加極緻。混凝土牆内隻有幾排座椅、講壇和正面牆壁上巨大的十字開口。虔誠的朝聖者來到幽暗的光之教堂坐下,面朝着十字光芒,接受光的洗禮。
安藤忠雄曾說:“希望象征性的光十字架,可以成為以禱告為目的而聚集于教堂的人們的心靈名額。雖然在規模上這是非常小的建築,不過再度讓我思考到,光的力量足以影響人類精神。”
受疫情影響,現在想要去大阪參觀光之教堂非常困難,即使沒有疫情,也并非容易事。在這個複刻版的光之教堂裡,光的力量依然存在,依然強大,收拾好心境,無論在大阪還是北京,光之教堂都足以影響你的精神。
▲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彩色玻璃
與位于大阪的真正的光之教堂相比,這次展覽還多了一份天然的禮物——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二樓有一組彩色的玻璃窗,日光正好穿透它們,照進複刻版光之教堂的十字架中,為教堂内帶來七彩斑斓的驚喜。
另一座精神空間“水之教堂”則藏身于展廳深處,來看展的觀衆紛紛在長椅上就坐,安靜聆聽着緩緩的古筝琴聲,這個精神建築此刻無關于任何宗教教義,但仍然能帶領着在座的每個人進入自我的沉思。
位于北海道的水之教堂建在山區平原上,以“水”為主題,十字架矗立于湖中,未走進教堂,先聞水聲。四周的山景也是水之教堂的一部分,春夏綠意盎然,秋季色彩斑斓,到冬天銀裝素裹,更加純粹和神聖。這次複刻就選擇了冬天的景色作為背景,靜谧,肅穆。
設計水之教堂時,安藤忠雄說在他眼裡,建築是一種特殊的裝置,它能與自然取得和諧統一,使人直覺地感受到大自然豐富的生命力。正是從水之教堂開始,他着力探索“建築與自然相融合”的主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冥想空間、光之教堂、水之教堂,這三座 1:1 複刻的精神空間無疑是“安藤忠雄全球巡回展中國北京站·青春”中最大的亮點,安藤忠雄自己也說“1:1 的建築模型其實并不多見,很少有”。
他想象來看展的人們“在看到一個個建築時,也許會想,啊,‘光之教堂’是這樣的感覺,這個建築是這樣的想法啊......”接收這些展示的資訊,内化為自己的思考,這就是 1:1 複刻建築的最大意義。
将整座直島搬過來
從直島系列項目看景觀的創造
除了原大複刻的精神空間,另一個讓我感動的是展覽第三部分“景觀的創造”,現場将一個巨大的直島模型放置在地面上,“島上”分布着安藤忠雄設計的建築小模型,背後是滾動播放的視訊介紹。每介紹一座建築,建築模型上方的射燈便會點亮,引導着我們一座一座去了解。
▲ 地中美術館 ©松岡滿男
直島被稱為日本的藝術之島,如今同時提到“直島”和“安藤忠雄”,大家很容易想到他設計的地中美術館。1988 年,日本 Benesse 控股集團負責人福武總一郎(業主)委托安藤忠雄“在直島上建造一座聚集世界各地的人們,能讓大家感受到勇氣的美術館”。
2004 年,地中美術館在直島的南部落成。地中美術館的表面隻有幾個方形、三角形開口,正是這些開口為館内莫奈等藝術家的作品帶去光亮,印象派畫作注重對自然光線的描繪,而美術館本身也是如此。
起初,安藤忠雄并不太看好這個荒僻的島嶼,但他這樣形容福武總一郎:“在這個追求合理、追求便利和經濟性的世界上,他卻關注着一個世界之外完全不同的世界”,這種純粹鼓舞了安藤忠雄。
從 1987 年到現在,安藤忠雄在直島完成了 7 個項目,以地中美術館為代表,他将建築的幾何構想藏于直島變幻的地形中。從邀請藝術家駐地的 Benesse House Museum 到地中美術館,從李禹煥美術館到以安藤忠雄命名的 Ando Museum,現在,每年都有七十萬人來直島的美術館參觀。
在直島,人類與藝術,場所的自然與風土互相對話,今年安藤忠雄還在着手推進兩個直島的項目,也不難了解他為何朝着百歲進發,為何要将展覽取名為“青春”了。
一場長達80歲的青春
“青春”展裡的青春之處
青春,是不懼怕失敗、直面困難的挑戰心。
青春,是身陷逆境,永不放棄夢想的頑強心。
青春,不是人生中的某一段。
青春,是心的樣貌。
✍️
安藤忠雄
▲ 永遠的青春-青蘋果手繪稿 ©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攝影:操上和美
在進入美術館的大門前,每個人都要與這顆巨大的青蘋果藝術裝置先見面。青蘋果的出現并非固定節目,安藤忠雄特地強調“這個‘青春的蘋果’将是本次展覽的标志”。
他說:“在學生時代,誰都有過‘我想做這樣的事兒,我想這樣活’的理想和夢想。這個青蘋果,便象征的是你我十幾歲、二十幾歲的那顆青春之心。我在其中想分享給大家這樣的資訊——不失‘青蘋果之心’,堅持奔跑,就算 100 歲,也能擁有一場 100 歲的青春。”
,時長02:05
正因為這是一場以“青春”為題的人生回顧展,在展覽的許多細節、不少展品裡都能感受到安藤忠雄蓬勃的生命力,最後再來分享看展過程中我捕捉到的有感觸的地方,而更多感動就交給每個讀者去現場感受了。
▲ 來自“童書森林中之島(こども本の森中之島)”官網
在衆多的建築模型裡,這個模型也擁有一隻小小的青蘋果。這是去年建成的兒童圖書館“童書森林中之島(こども本の森中之島)”,位于安藤忠雄的家鄉大阪,是他捐贈給家鄉兒童的一份禮物。
在這次展覽中,安藤忠雄就提到了家鄉建設。他說,在日本很多人離開了自己所在的城市地方,一去不複返,這樣并不好,“一個人在成功後,還是應該要想着回國、歸鄉,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而努力。”
▲ 巴黎證券交易所 ©松崗滿男
也有一些感動來自家鄉之外,今年,安藤忠雄參與改造的巴黎證券交易所終于開館。他将高達 9 米的混凝土圓筒結構插入到古老的建築中,明确了美術館的新身份。而這座改建建築的模型來到了展覽現場,無法遠赴巴黎參觀,但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這次新舊交融的改造。
安藤忠雄告訴大家:“這座美術館的擁有者弗朗索瓦·皮諾,在離開家鄉、獲得事業成功後,一直在思考如何為社會做些貢獻,而這座現代美術館正是他的答案。”盡管改造過程很是困難,他和弗朗索瓦·皮諾花費 30 年時間,一點一點,互相切磋,一起琢磨,最終還是呈現出這樣壯觀的建築。這種執着,讓我們站在建築模型旁也覺得動容。
在 80 歲的安藤忠雄看來,“青春是意氣風發,是一股心勁兒”,你會怎樣定義青春呢?來展覽現場找找你的答案吧。
策展人:水谷孝明(日方) 馬衛東(中方)
位址: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北路9号
展期:2021年10月12日(周二)至2022年1月9日(周日)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四、周⽇10:00—18:00(最後入場時間:17:30)
周五、周六10:00—20:00(最後入場時間19:30)
(每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圖檔及資料來源:文築國際、北京當代藝術基⾦會、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童書森林中之島(こども本の森中之島)”官網、一夜美學
你如何看待安藤忠雄耄耋之年的青春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