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自貢發現中國最小的恐龍足迹,隻有10.2毫米長,大約一隻麻雀的大小

作者:上觀新聞

6月26日,一個由中外古生物學家組成的團隊宣布,他們在四川省自貢撫順發現了一個儲存完好的恐龍足迹,其中包括一個隻有10.2毫米長的微小恐龍足迹,這是中國有記錄以來最小的恐龍足迹。

這些"雞爪"是恐龍腳印嗎?

恐龍腳印是如何被發現的?

這必須從1998年7月開始。撫順縣永年鎮五裡村村民丁永福、丁永健兄弟,為了解決全家日常洗漱、洗衣服等用水的問題,決定用自己家旁邊的空地挖一個池塘來蓄水。由于松散的表面樁上覆寫着堅硬的黃灰色砂岩,丁氏兄弟将他們開采的長條石鋪在池塘周圍,以便于行走。雖然人們有時會注意到一些岩石表面在行走時覆寫着"雞爪"形狀,但他們并沒有多想。

2017年4月,丁永福的女兒丁麗在網上釋出了幾張池塘邊岩石的照片,并詢問照片上的"雞爪"是否是恐龍腳印。得知這一消息後,自貢恐龍博物館于2017年5月初通路了該遺址,并确認這是恐龍的足迹。5月中旬,自貢恐龍博物館在與對方協商後,将這些恐龍足迹化石收集回博物館,并進行了研究。

創造者大緻相當于現代麻雀。

從龔恐龍博物館收集的标本有八個腳印闆,其中第五塊闆上一個非常小的腳印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5号樓闆約0.35平方米,上面至少有44個三趾腳印。其中一個腳印長10.2毫米,寬9.6毫米,有三個不同的腳趾,第三個腳趾最突出,沒有清晰的腳趾墊,每個腳趾都有一個相對鈍的爪印。這個足迹是中國有記錄以來最小的恐龍足迹。

四川自貢發現中國最小的恐龍足迹,隻有10.2毫米長,大約一隻麻雀的大小

所提供物體采訪的化石闆

與這個小足迹相比,岩闆上的其他足迹更大,長度在2.2到6.2厘米之間。從形态學上講,這些腳印可以歸類為腳龍腳印。龍腳印的常見大小不到15厘米,以前在世界許多地方都發現了一些非常小的跷跷闆腳印。例如,四川峨眉白眉的峨眉腳龍腳印,曾經被認為是中國最小的恐龍腳印之一,擁有儲存最完好的腳印,爪痕為27毫米。

目前尚不清楚撫順标本是由新生恐龍還是小型成年恐龍留下的。這些闆塊包含一系列大小不一但形狀相對一緻的腳印,這可能代表了處于不同發育階段的小動物腳印的集合。是以,學者們傾向于認為,撫順的微小腳印是由一隻新生的恐龍留下的,估計長約12厘米,大約是現代麻雀的大小。

揭示動物腳恐龍的成年期前或極早形成的性質

如果撫順的微小腳印确實記錄了年輕動物足恐龍在生命早期階段的腳印,這可能表明一種早期或超過早的發展政策。早熟或超早成熟是主要龍種的古老特征之一,并已出現在一些恐龍(例如齒龍,反鳥)和其他脊椎動物(例如翼龍)中。在活體動物中,一些早齡或超早成年動物,如大多數陸地鳥類、猛禽,當它們從蛋殼中孵化出來時,眼睛已經睜開,全身有濃密的絨毛,腿部強壯,它可以跟随相對鳥類在一天之内覓食,甚至幾個小時。

四川自貢發現中國最小的恐龍足迹,隻有10.2毫米長,大約一隻麻雀的大小

提供微小的腳印受訪者

在對周圍岩層的露頭進行調查後,學者們認為,足迹的化石産量層是侏羅紀下部自流井群。自龔撫順在該地區下侏羅紀地層擴大恐龍化石記錄以來發現的腳印組合,首次記錄了貢洪侏羅紀時期的微小動物腳踏恐龍的腳印,揭示了動物腳類恐龍的早期或極早生命本質,以及微小的成年退化者存在的可能性。

大量的跷跷闆龍足迹顯示了當地動物腳類恐龍的豐度很高,這些恐龍在侏羅紀早期被證明廣泛分布在四川盆地,對恢複該地區的古生态、古地理和古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在自貢恐龍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學研究所,科羅拉多大學,德國古代爬行動物和兩栖動物博物館和查爾斯頓學院進行。該論文發表在《曆史生物學》雜志上。

專欄編輯:黃海華 文字編輯:黃海華 标題來源:小腳印和一角硬币。提供受訪者

來源:作者:黃海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