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作者:全球知名女性

搜狐娛樂專稿(山今/文 小婉/策劃)正如大部分觀衆所預料的那樣,《第一爐香》的口碑并不好。

豆瓣評分一直在5.6和5.7之間反複橫跳,始終沒能跨過及格的坎。這也成為許鞍華為數不多的,評分沒有及格的電影。

這仿佛一次事先張揚的翻車。

從定好演員、片場路透釋出的那一刻開始,到臨近上映前的下沉式土味營銷,圍繞《第一爐香》的嘲諷就沒斷過。電影中那些格格不入的台詞甚至引發了觀衆的頻頻笑場。

糟糕的選角必然是《第一爐香》最讓人無法直視的問題,卻不是唯一的問題。從演員到服裝設計,從編劇到導演,《第一爐香》好像哪哪都不對味兒。

這部擁有強大班底的電影,遺憾地呈現了“1+1+1≈0”的效果。

01 糟糕的選角,疼痛的演技

平心而論,電影裡所有擁有姓名的重要角色,幾乎隻有梁洛施選對了。

她飾演喬琪喬同母異父的妹妹周吉婕,是一位混血交際花,血統複雜,“美得帶些肅殺之氣”。而梁洛施本身就是中英葡三國混血,整體氣質和角色比較貼合。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其他角色,馬思純、彭于晏、俞飛鴻、範偉的選角都不成功。

且不說原著裡對于角色的具體形容,單從人設和形象上來看,馬思純和彭于晏就對不上。

葛薇龍是一位還在讀書的學生,因為缺錢讀書來投靠姑媽。出身中産,對浮華又腐敗的上流社會也沒有什麼認知,甚至可以說帶着點好奇。

在樓底下的上流人士聚會的時候,會自己偷偷地試衣櫃裡的漂亮裙子。具體氣質可以參考《金粉世家》中的劉亦菲。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但馬思純明顯不符合葛薇龍的形象。她五官好看,但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踏實的乖乖女,有些健壯的身材,也不太符合人物需要的脆弱感。

最殘酷的是,片中幾乎每一套服裝,都在放大她身材的缺點。有些厚實的腰部和四肢,不夠好看的背部線條,實屬有些慘不忍睹了。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而男主角喬琪喬是一位吃軟飯的花花公子,而彭于晏那健康的小麥色皮膚,練得恰到好處的肌肉,和想象中蒼白又脆弱的軟飯渣男相去甚遠。

當電影中台詞說混血兒都很陰郁,又帶點丫頭氣之後,彭于晏版的喬琪喬穿着背心、露着壯碩的小麥色手臂就出來了。

喬琪喬說我養不活自己,但他看起來一口氣能拉五輛黃包車,樸實又自律。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俞飛鴻很漂亮,清冷、獨美的仙女氣質也和姑媽不搭。這麼好看的女人,可能不太需要侄女去幫忙釣男人。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範偉飾演金主司徒協,供養葛薇龍和姑媽的uncle,但他看起來像是從《不成問題的問題》裡走出來的,精明又市儈的小市民。

既然形象已經救不回來了,那麼演技來湊?可惜演技也沒湊上。

俞飛鴻和範偉倒是演得很好,憑借自然且到位的演技撐住了角色。問題出在兩位主角身上。

馬思純在努力飾演一位愛而不得的心碎女學生,但時常用力過猛,留下肉眼可見的、笨拙的表演痕迹。

在電影前半部分,她飾演天真的小女生,微微噘嘴、瞪大眼睛、扭捏的小動作,全都是浮于表面的套路演法,讓人懷疑她是否真正進入過角色。

馬思純發揮得最好的部分在電影尾聲。劇情進入疼痛愛情之後,到了她最擅長的環節,演得還算自然。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彭于晏的表演也算不上多出彩,他在努力飾演軟飯硬吃的花花公子。

電影中他也演出了油嘴滑舌又花心的感覺,但離軟飯渣男差得還遠,時不時地還是會散發出“駱駝祥子”的樸實氣質。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負負也沒能得正。在明顯不合适的選角和糟糕的演技之下,馬思純和彭于晏沒能演出情侶的感覺,兩人仿佛不熟的同僚,隻是在尴尬地說着劇本安排好的台詞。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盡管選角和演技已經先敗一步,但《第一爐香》的問題遠遠不止于此。

02 下沉的營銷,錯位的改編

和選角一樣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電影的營銷政策,散發出一種自暴自棄的味道。

“給愛而不得一個紀念日”、“我隻是假裝想走,而你卻真的沒挽留”……從文案到小視訊,《第一爐香》走卑微疼痛風,參考對象應該是《前任3》。

最開始還在惋惜,為什麼又來錯位營銷,《地球最後的夜晚》和《盛夏未來》的教訓還不夠嗎。

結果看完正片才發現,錯怪了,營銷政策可能是在向電影本身看齊。

張愛玲的《第一爐香》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葛薇龍最開始隻是想依靠姑媽,讀完書就回上海的女學生,最後卻“賣給了姑媽和喬琪喬”,一邊弄錢一邊弄人。

少女自身的欲望與堕落,夾縫中生存的戰前香港,共同造就了這出扭曲又壓抑的悲劇。

然而電影《第一爐香》,硬是讓電影院的觀衆發出了陣陣爆笑。

“我是你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他是我們大家的uncle”,寫出這種讓全場爆笑的台詞,編劇可能需要出來背一下鍋。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王安憶是很優秀的作家,但寫的劇本并不多,她在采訪中,“投資方那邊還說我的格式不對。好在後來又說格式不要緊,可以幫我整理,我想劇本可能有自己的格式吧。”

對于原著裡的台詞,王安憶說自己沒有能力再去虛構人物對話,“我基本上就是用原著裡的原話,再稍微派生出來一點。”但就是稍微派生出的這麼一點,顯得那麼格格不入。

其實原著比較短,需要編劇補充細節、擴寫,其中不乏有改動到位的部分。比如加入了一些姑媽的回憶,她成為四姨太去敬茶,精緻的面容上透着悲傷與認命。

許鞍華也用了閃回與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連接配接了姑媽與葛薇龍兩代人的選擇與命運。不同的時代,卻是同樣的悲劇。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但更多時候,導演和編劇對于原著的改編,呈現了一種了解的錯位。

王安憶在采訪中談到了許鞍華對于《第一爐香》的設想——“我就想拍一部愛情片,我已經到了這個年齡了,從來沒有好好地愛過,你要讓我愛一次。”

這大概就是許鞍華和張愛玲的不同。

張愛玲更加冷酷,她寫葛薇龍自己的欲望與虛榮。故事裡的每個人都是悲劇的共謀者,都和那華麗又爬滿虱子的上流社會融為一體,純粹、真正的愛情幾乎沒有出現。

但許鞍華很心軟。電影中,她給葛薇龍的選擇加上了很多外因。第一次是因為刮台風了,她被迫留下;第二次是因為在船上遇上了辱罵她的婦人。

葛薇龍的堕落幾乎是被迫的,被時代,被環境。以至于許鞍華呈現的葛薇龍,就是卑微的愛而不得,跟宣傳文案和馬思純的觀後感對上了。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盡管許鞍華很喜歡張愛玲,但她大概不是最适合改編張愛玲的那個人。

她拍過三次張愛玲,兩次口碑都很一般。但《桃姐》《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天水圍的日與夜》這種現實題材,許鞍華的發揮就很穩定。

紀錄片《好好拍電影》呈現的許鞍華,是一位真誠、謙虛又很接地氣的導演,她養了一隻貓,不願意把母親送去養老院,出行依舊會選擇公共交通。

也許這樣的許鞍華,沒辦法重制《第一爐香》如此殘酷又扭曲的悲劇。

低于預期的口碑之下,《第一爐香》的市場表現很一般,上映三天僅2000萬出頭的票房,預測總票房也隻有3600萬左右,似乎和強大的全明星主創班底不符。

紀錄片中,許鞍華談到了某一時期自己的電影不賺錢,找投資比較難。她大跨步走在街上,說“我不信我賺不到錢”。

主角被吐槽,口碑票房慘,但《第一爐香》的問題不隻在選角的失敗

資金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即便是許鞍華這樣的大導,也不得不接受妥協。

雖然不知道《第一爐香》的選角是不是她的妥協,但她曾在采訪中說,電影中全員講國語是出于市場的考慮。遺憾的是,這樣的妥協似乎并沒有帶來更多的市場。

從口碑和市場來看,《第一爐香》大概是失敗的。但它并不是那種粗制濫造、不用心的爛片,也許可以把它看做一次選角的失敗和改編的錯位。

至于鞍導,就像那部紀錄片的片名,我們仍然期待她能夠“繼續拍電影”、“好好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