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鄒魯探源之前人過年考

蔣志格

鄒魯探源之前人過年考

《拾遺記》:堯在位七十年,有鸾雛歲歲來集,麒麟遊于薮澤,鸱枭逃于絕漠。有祗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重晴,雙睛在目,狀如雞,鳴似鳳。時解羽毛,肉翮而飛。能逐搏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饴以瓊膏。或一歲數來或數歲不至。國人莫不灑掃門戶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于門戶之間,則魑魅醜類自然退伏。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為雞于牖上,蓋重睛之遺像也。

《路史》:帝舜命禹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于時八風循道,卿雲叢叢,俊乂百工,胥和而歌。

《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訂義〉鄭康成曰:正月,周之正月吉謂朔日。劉執中曰:正月之吉陽生、陰伏。其氣始和,歲事将興,而春令行矣。故因其始和而布治焉。〈按周之正月乃夏之十一月因布治系春令姑附載之〉《說苑》:昔齊桓公得管仲隰朋辯其言。說其義正月之朝,令具太牢進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筦仲隰朋東面而立。桓公贊曰:自吾得聽二子之言,吾目皆明,耳皆聰,不敢獨擅。願薦之先祖。

《管子·首憲篇》: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憲于國,五鄉之師、五屬大夫皆受憲于太史。

《左傳》: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绛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于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醜甲子矣。〈注〉其年正月一日甲子,蓋夏正建寅之月周之三月也。

《列子·說符篇》: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鸠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競而捕之,死者衆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墨子秘要》:元日取鵲巢,燒灰著于廁,以避兵。撒門裡以避盜賊。

《鬼谷子》:元旦之夕,汛掃,置香燈于竈門,注水滿铛,置杓于水。虔禮拜祝,撥杓使旋,随柄所指之方,抱鏡出門,密聽人言第一句,即是蔔者之兆。

《孔叢子》:邯鄲民以正月旦,獻爵于趙王,而綴以五采。王大悅,申叔以告子順。子順曰:正朝放之示有生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注〉。徐廣曰:一作正。宋忠雲以正月旦生,故名正。索隐曰:系本作政又生于趙。故曰趙政。一曰秦與趙同祖以趙城為榮故姓趙氏。正義曰: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始皇以正月旦生于趙,因為政。後以始皇諱故音正。

《三齊略記》:荥陽有眢井。沛公避項羽逃于井中。時雙鸠集井上,人謂在井,羽曰:井有人鸠不集,沛公遂免難,故漢世正旦放鸠。

《通典》:漢至武帝用夏正。百官賀正月。二千石以上,上殿稱萬歲。舉觞禦座前,司空奉羹、大司農奉飯,奏食舉之樂。百官受賜宴享,大作樂。

漢宣帝修武帝故事。間歲正月一日至河東祠後土。《萬歲曆》:漢成帝诏:除正旦殺雞與雀。

《漢官儀》:正旦朝賀,三公奉璧上殿,向禦座北面。太常贊曰:皇帝為三公興,三公伏。皇帝坐,乃前進璧。《後漢書·吳良傳》:良初為郡吏。歲旦與掾史入賀門下。掾王望舉觞上壽,謟稱太守功德。良于下坐,勃然進曰:望,佞邪之人,欺謟無狀,願勿受其觞。太守斂容而止宴。罷轉良為功曹。

《陳禅傳》:永甯元年,西南夷撣國王獻樂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明年元會作之于庭。安帝與群臣共觀,大奇之。陳禅獨離席舉手大言曰:昔齊魯為夾谷之會,齊作侏儒之樂,仲尼誅之。帝王之庭不宜設外國之技。

《陳翔傳》:翔為侍禦史,正旦朝賀,大将軍梁冀威儀不整,翔奏:冀恃貴不敬,請收案罪。時人奇之。

《戴憑傳》:憑為侍中,尋拜虎贲中郎将,以侍中兼領之。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帝令群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诘,義有不通,辄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馀席,故京師為之語曰:解經不窮戴侍中。

《典略》:魏明帝使博士馬均作司南車,水轉百戲。正月朝造巨獸、魚龍漫衍、弄馬倒騎、備如漢西京故事。《晉書·禮志》:歲旦常設葦茭、桃梗、磔雞于宮及百寺之門。以禳惡氣。按漢儀則仲夏設之,有桃印,無磔雞。及魏明帝大修禳禮。故何晏禳祭,議雞特牲,供禳釁之事磔雞宜起于魏印本。漢制是以輔卯金,又宜魏所除也。且未詳改仲夏在歲旦之所起耳。

《輿服志》:象車漢鹵簿最在前。武帝太康中平吳後,南越獻馴象,诏作大車駕之以載黃門。鼓吹數十人,使越人騎之。元正大會駕象入庭。

《三十國春秋》:晉元康九年正月大會。有鸠入禦座武帳中,拂司空張華之冠。

《晉書·王渾傳》:帝嘗訪渾元會,問郡國計吏方俗之宜。渾曰:陛下欽明聖哲,光于遠近。明诏沖虛,詢及刍荛。斯乃周文疇咨之求。仲尼不恥下問也。舊三朝元會,計吏詣軒下。侍中讀诏,計吏跪受。臣以诏文相承已久,無他新聲。非陛下留心方國之意也。可令中書指宣明诏,問方土異同。賢才秀異,風俗好尚,農桑本務,刑獄得無冤濫,守長得無侵虐。其勤心政化,興利除害者,授以紙筆盡意陳聞。以明聖指垂心四遠,不複因循常辭,且察其答對文義,以觀計吏人才之實。又先帝時正會後,東堂見征鎮長史、司馬、諸王國卿、諸州别駕。今若不能别見,可前詣軒下,使侍中宣問。以審察方國于事為便。帝然之。

《陶侃傳》:侃都督荊州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鹹不解是以。後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馀雪猶濕。于是以屑布地。其綜理微密,皆此類也。

《孟嘉傳》:褚裒正旦朝庾亮,亮大會州府人士。裒問亮:聞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覓。裒曆觀指嘉謂亮曰:此君小異,将無是乎。亮欣然而笑。晉鹹康起居注:十二月庚子,诏曰:正會日,百官增祿,賜醽酒,人二升。

《晉書·列女傳》:劉臻妻陳氏者,亦聰辯能屬文。嘗正旦獻椒花頌。又撰元日及冬至進見之儀行于世。《風土記》:嶽州自元正獻歲,鄰裡以飲宴相慶至十二日罷。謂其日為雲開節。

《邺中記》:元日,石虎于殿前設金枝銅燈百二十枝,名金枝華秀。

《裴氏新語》:正旦縣官殺羊懸其頭于門,又磔雞以副之。俗說以厭厲氣。元以問河南伏君,伏君曰:是月也。土氣上升,草木萌動,羊齧百草,雞啄五谷,故磔之以助生氣。

《會稽先賢傳》:魏朗,字少英,為郡功曹佐。正旦掾吏顧龛披裘以加朝服。朗以裘非臣服,龛不敬。敕卒撤去。龛恚而不聽朗,右手鳴鼓左手撤裘。以聞,府君喜朗,遂退龛,以朗代之,朗辭病不就。

《世說》:元帝,正會,引丞相王導登禦床,王公固辭,中宗引之彌苦。王公曰:使太陽與萬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帝乃止。

《西征記》:太極殿中有銅龍,長三丈。銅樽容三十斛。正旦大會,龍從腹内受酒,口吐之于樽中。

《宋書·禮志》:正旦元會設,白虎樽于殿庭。樽蓋上施白虎,若有能獻直言者,則發此樽飲酒。案禮記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蒉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曆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之曰:蒉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太師也,不以诏,是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亵臣也,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蒉也,宰夫也,唯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蒉洗而揚觯。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斯爵至于今。既畢獻斯揚觯謂之杜舉白虎樽。蓋杜舉之遺式也。畫為虎,疑是後代所加,欲令言者猛如虎,無所忌憚也。

《符瑞志》:大明五年正月元日,花雪降殿庭。時右衛将軍謝莊下殿,雪集衣,還白。上以為瑞,于是公卿作花雪詩。

《壽陽記》:趙伯符為豫州刺史。立義樓每至元日,乃于樓上作樂。樓下男女盛飾遊觀行樂。

《南齊書·世祖本紀》:建元四年十二月己醜,诏曰:緣淮戍将,久處邊勞,三元行始,宜沾恩慶。可遣中書舍人宣旨,臨會後每歲皆如之。

《東昏侯本紀》:永元三年春正月丙申朔,合朔時加寅漏上八刻。事畢,宮人于閱武堂元會,皇後正位,閹人行儀,帝戎服臨視。

《蕭穎冑傳》:上慕儉約,欲鑄壞大官。元日,上壽銀酒鎗。尚書令王晏等鹹稱盛德。蕭穎冑曰:朝廷盛禮莫過三元。此一器既是舊物不足為侈。帝不悅,後預曲宴銀器滿席。穎冑曰:陛下,前欲壞酒鎗,恐宜移在此器也。帝甚有慚色。《酉陽雜俎》:梁主常遣傳诏,童賜群臣歲旦酒、辟惡散、卻鬼丸三種。

《梁書·元帝本紀》:大寶元年正月朔,左衛将軍王僧辯獲橘,三十子共蒂,以獻。

《南史·謝舉傳》:舉為太常博士與兄覽俱預元會。江淹一見并,相欽挹曰:所謂禦二龍于長途者也。

《魏書·太宗本紀》:神瑞五年春正月丙戌朔,自薛林東還至于屋窦城,享勞将士,大酺二日,頒禽獸以賜之。《高祖本紀》:太和十一年春正月丁亥朔,诏定樂章,非雅者除之。

《隋書·音樂志》:明帝武成二年正月朔旦,會群臣于紫極殿。始用百戲。宣帝即位,廣召雜伎、增修百戲、魚龍漫衍之伎,常陳殿前。

《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惡鬼。〈注〉按神異經雲,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馀,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以竹著火中烞熚有聲,而山�驚憚。元黃經所謂山�鬼也。俗人以為爆竹起于庭燎家,國不應濫于王者。

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饧,下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卻鬼丸。各進一雞子,造桃闆,著戶謂之仙木。凡飲酒次第從小起。〈注〉按《四民月令》雲:過臘一日謂之小歲。拜賀君親進椒酒從小起。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輕卻老。柏是仙藥。成公子《安椒花銘》則曰:肇惟歲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是知小歲則用之。漢朝元正則行之。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董勳雲: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周處《風土記》曰:元日造五辛盤。正元日五薰煉形。五辛是以發五藏之氣。莊子所謂: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藏也。敷于散出。葛洪煉化篇方用柏子、仁麻、仁細辛乾姜、附子等分為散井華水服之。又方江夏劉次卿以正旦至市,見一書生入市,衆鬼悉避。劉問書生曰:子有何術以至于此。書生言我本無術,出之日,家師以一丸藥绛囊裹之,令以系臂防惡氣耳。于是劉就書生借此藥至所,見鬼處,諸鬼悉走。是以世俗行之其方:用武都雄黃丹散二兩蠟和,令調如彈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帶之。周處《風土記》曰: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鍊形。膠牙者蓋以使其牢固不動。今北人亦如之。熬麻子大豆兼糖散之。案《煉化篇》雲:正月旦,吞雞子赤豆七枚辟瘟氣。又《肘後方》雲:旦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消疾疫。張仲景方雲:歲有惡氣,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二七枚雞子、白麻、子酒吞之。然麻豆之設,當起于此。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複食雞子,以從常則。

貼畫雞戶上,縣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注〉按魏議郎董勳雲:今正臘旦,門前作煙火,桃神絞索松柏殺雞著門戶逐疫禮也。《括地圖》曰:桃都山有大桃樹盤曲三千裡。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下有二神,一名荼一名壘,并執葦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則殺之。應劭《風俗通》曰:黃帝書稱,上古之時兄弟二人,曰荼與壘,住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妄搰人,援以葦索,執以食虎。于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虎畫于門,效前事也。

又以錢貫系杖腳,回以投糞掃上,雲令如願。〈注〉按《錄異記》雲:有商人區明者,過彭澤湖,有車馬出,自稱青洪君,要明過厚禮之。問何所須,有人教明但乞如願。及問以此言答。青洪君甚惜如願,不得已許之,乃其婢也。既而送出。自爾商人或有所求,如願并為即得。後至正旦,如願起晚,乃打如願。如願走入糞中。商人以杖打糞掃喚如願,竟不還也。此如願故事。今北人正月十五日夜,立于糞掃邊,令人執杖打糞堆雲雲,以答假痛意者,亦為如願故事耳。

《玉燭寶典》:正月之朔是謂正日。躬率妻孥潔祀祖檷。《古鏡記》:隋汾陰侯生,天下奇士也。王度常以師禮事之。臨終贈度以古鏡曰:持此則百邪遠人。度受而寶之。大業九年正月朔,有一胡僧行乞而至度家。弟績出見之覺其神彩不俗,便邀入室,而為具食。坐語良久,僧謂績曰:檀越家似有絕世寶鏡也。可得見耶。績曰:法師何以得知之。僧曰:貧道受明錄秘術,頗識寶氣。檀越宅上每日常有碧光,連日绛氣屬月。此寶鏡氣也。貧道見之兩年矣。今擇良日故欲一觀。績出之僧跪捧欣躍。

《隋書·新羅國傳》:每正月旦相賀,王設宴會班赍群官,其日拜日月神。

《通典》:永徽二年,诏元日,令中書令讀諸方表。

《舊唐書·岑文本傳》:太宗貞觀元年元日,臨軒宴百寮。文本上三元頌,其詞甚美。

《音樂志》:貞觀十四年,景雲見,河水清,張文收制景雲河清歌,名曰宴樂。為諸樂之首。元會第一奏者是也。《冊府元龜》:長壽二年元日,大雪,上謂群臣:元日雪,百谷豐,此語有何故實。姚璹曰:泛勝之書。雪是五谷精。《通典》:長壽二年,制始令舉人獻歲元會列于方物前,以備充庭。

《唐詩紀事》:景龍四年正月朔,賜群臣柏樹。

《通典》:天寶六載,敕諸道差使賀正表,并取元日随京官例序立,便見。通事舍人奏知其表,直送四方館,元日仗下後一時同進。

《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九年春正月庚辰朔,朝賀畢,上賦退朝觀仗歸營詩。

《唐書·李晟傳》:晟治家以嚴。正歲,崔氏女婦甯讓曰:爾有家而姑在堂,婦當治酒食且待賓。客卻之不得進。《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元年正月丁卯朔,禦含元殿受賀丹鳳樓,大赦改元。

元和二年八月,中書奏先停諸道奏祥瑞,伏以所奏祥瑞皆緣臘享告廟元會奏用。今後諸大瑞随表同奏。中瑞下瑞申有司。其元日奏祥瑞,請依令式。從之。《因話錄》:大中七年冬,诏來年正月一日禦含元殿受朝賀。趙璘時為左補阙,請權禦宣政殿,疏曰:伏見去歲之初,權禦宣政,從宜之制出自宸衷,事簡禮全,人心為便伏。乞且推此例停禦含元。奏之。明日,上謂宰臣曰:有谏官疏,來年禦含元殿事如何。莫須罷否。宰臣魏公暮奏曰:元年大慶正殿稱賀亦是常儀。況當無事之時陛下肆觐百辟。朝廷盛禮不可廢阙。上曰:近華州奏光化賊劫。下邽縣又關輔。久無雨雪。皆朕之憂,豈謂之無事。須與他罷。假如權禦宣政亦何不可也。宰臣奉诏方欲宣下而日官奏太陽當虧,遂罷之。其後宰相因奏對,以遺補多阙,請更除八人。上曰:谏官但要職業,修舉亦豈在多。隻如張道符、牛叢、趙璘輩三數人足矣。使朕聞所未聞。

《東觀奏記》:大中十一年正月一日,上禦含元殿受朝。太子太師盧鈞,年八十矣,自樂懸之南步而及殿墀,稱賀上前,聲容朗緩,舉朝服之。至十二年元日含元受賀,太子少師柳公權,年亦八十矣。複為百官首,含元殿廷夐遠。自樂懸南步至殿下,力已綿憊,稱賀之後,上尊号,聖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公權誤曰光武和孝,禦史彈出之,罰一季俸料。七十緻仕舊典也,公權不能克遵典禮,老而受辱,人多惜之。

《清異錄》:鹹通後,士風尚于正旦未明佩紫赤囊,中盛人參木香如豆樣,時時傾出嚼吞之。至日出乃止,号迎年佩。

《國史補》:宰相禮絕班行,元日,百官已集而宰相方至。珂傘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宰相火城至則衆皆滅燭以避之。

《金門歲節記》:洛陽人家正旦,造絲鵝蠟燕粉荔枝。《酉陽雜俎》:龜茲國,元日�牛馬駝為戲。七日觀勝負,以占一年羊馬減耗繁息也。

《辟寒》:李主中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命太弟以下登樓展宴,鹹命賦詩。令中人就私第,賜李建勳繼和時建勳。方會中書舍人徐铉勤政、學士張義方于溪亭。即時和進乃诏建勳铉義方同宴。夜艾方散,侍臣皆有詩詠。徐铉為前後序仞集,名手圖畫書圖,盡一時之技真容。高沖古主之侍臣。法部絲竹周文矩主之樓閣宮殿。朱澄主之雪竹寒林。董源主之池沼禽魚。徐崇嗣主之圖成,皆絕筆也。

《玉海》:太祖克澤潞,下維揚,複湖湘,得荊渚,收劍南,取嶺表,平江左,武功震曜。開寶九年正月戊寅朔,受朝乾元殿,降王在列知制诰扈。蒙上聖功頌述共事,诏褒之。

《宋史·五行志》:每歲除夕命翰林為詞題桃符,正旦置寝門左右。

《苗訓傳》:訓子守信,判司天監。淳化二年,上言正月一日為一歲之首,不可以斷極刑事。下有司議行。《玉海》:景德四年正月己亥朔,禦朝元殿受朝賀。群臣上壽諸道進表。下诏肆眚。司天言日抱戴佳氣覆宮阙。上作元日朝會七言詩,賜近臣,屬和。

大中祥符六年正月癸巳朔,五星同色。占曰天下兵偃。

《青箱雜記》:張齊賢相,太宗真宗皆以亮直重厚,稱及晚娶薛氏婦。真宗不悅。一旦元會上壽,齊賢已微醺,進止失容,坐是谪安州。其麻曰:仍複酣醟杯觞欹傾冠弁。蓋為是也。

《玉海》:天聖二年正月壬寅朔,率百官上皇太後壽于會慶殿。是日景雲見。

《宋史·仁宗本紀》:慶曆五年,曩霄初遣人來賀正旦。《禮志》:宣和元年,蔡京言周官治象于正月之始和。以十二月頒告朔于邦國,皆不在十月後。世以十月者,祖秦朔故也。秦以十月為歲首,故月令以孟冬頒來歲之朔。今不當用,請以季冬頒歲運于天下。诏自今以正月旦進呈宣讀。

《續文獻通考》:宋甯宗嘉定十五年元日,禦大慶殿受山東所獻玉寶陳宮,架大樂,奏詩三章:一曰恭膺天命、二曰舊疆來歸、三曰永清四海。

《瑣碎錄》:元日日未出時,小兒不長者,以手攀東牆,勿令人知。

《東京夢華錄》:正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互相慶賀,坊巷以食物動使果實柴炭之類。歌叫關撲,如馬行潘樓街。州東宋門外,州西梁門外踴路,州北封丘門外及州南一帶結綵棚鋪、陳冠梳珠翠、頭面衣著花朵、領抹靴鞋玩好之類間列。舞場歌館車馬交馳向晚。貴家婦女縱賞關賭入場觀看、入市店飲宴、慣習成風不相笑訝,至寒食冬至三日亦如此。小民雖貧者亦須新潔衣服,把酒相酬爾。《貴耳集》:李大異為廣西憲。庚申年謝曆日表雲,歲次庚申乃藝祖開基之日,朔臨戊子是吾皇誕聖之辰,當年正月一日戊子即茂陵元命。用得親切,旋召入舍人院。

《宋史·占城國傳》:正月一日牽象周行所居之地,然後驅逐出郭,謂之逐邪。

範成大《吳郡志》:俗競節物,好遨遊。歲首即會于佛寺為歲忏。

《潛居錄》:巴陵鴉不畏人。除夕婦女各取一隻以米果食之。元旦各以五色縷系于鴉頸放之,視其方向蔔一歲吉兇。占雲鴉子東興女紅,鴉子西喜事臨,鴉子南利桑蠶,鴉子北織有息。

《巴陵俗》:元旦梳頭先以栉理鴉之羽毛。祝曰:願我婦女黰發髟髟,惟百斯年,似其羽毛。故楚人謂女髻為鴉髻。

《金史·世宗本紀》:正月朔,徐州進芝草十有八莖,真定進嘉禾二本六莖,異畝同穎。

元氏《掖庭記》:元妃靜懿皇後旦日受賀,六宮嫔妃以次獻慶禮。時南朝宮人亦有選入後庭者,亦以所珍進獻,一人獻寒光水玉魚;一人獻青芝雙虬如意;一人獻柳金簡翠腕。闌魚是太真潤肺物。如意是六朝宮人所遺。闌又建業景陽宮胭脂井物,後不悅。《成都歲華紀麗譜》:正月元日,郡人曉持小綵幡遊安福寺塔。粘之盈柱若鱗,次然,以為厭禳懲鹹平之亂也。塔上燃燈梵呗交作。僧徒骈集,太守詣塔前張宴。晚登塔眺望焉。

《明會典》:洪武十六年,令在京文武官吏人等,正旦節錢支與胡椒觔兩不等。

《熙朝樂事》:正月朔日,官府望阙遙賀禮畢,即盛服詣衙門往來交慶。民間則設奠于祠堂。次拜家長為椒柏之酒以待。親戚鄰裡以春餅為上供,爇栗炭于堂中,謂之旺相。貼青龍于左壁,謂之行春。插芝麻梗于檐頭,謂之節節高。簽柏枝于柿餅以大橘承之,謂之百事大吉。自此少年遊冶翩翩,徵逐随意所之。演習歌吹,或投瓊買快�,九翻牌,舞棍踢毬唱說平話。無論晝夜,謂之放魂。至十八日收燈。然後學子攻書,勞工返肆,農商各執其業,謂之收魂。

《帝京景物略》:正月元旦五鼓時,不卧而嚏嚏則急起,或不及衣,曰卧嚏者,病也。不卧而語言,或戶外呼,則不應,曰呼者,鬼也。夙興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長少畢拜姻友投箋互拜,曰拜年也。燒香東嶽廟,賽放炮仗紙且寸,東之琉璃廠店,西之白塔寺,賣琉璃瓶盛朱魚,轉側其影。小大俄忽。别有銜而噓吸者大聲,小聲唪唪,曰倒掖。氣旦至三日,男女于白塔寺繞塔。旦至晦日,家家竿标樓閣松柏枝蔭之夜燈之曰天燈。是月也,女婦閒手五丸,且擲且拾且承,曰抓子兒。丸用象木銀礫為之,競以輕捷。

《高坡異纂》:毛孔域,福清人。嘉靖乙酉正月朔旦,出賀節于親友。中途顧見其家樓中有一婦人越窗登樓,脊身坐紅被上。心異之,急馳歸。召其二子驗視,無所見,樓亦扃鑰如故。其年子秉铎領鄉薦名第十八,明年登進士第。

《帝京景物略》:隆安寺,萬曆己酉,僧翠林,自蜀來募金修佛殿。殿後堂三楹曰:淨土社堂。列龛五十三,結僧徒念佛。歲元旦設果餌享佛,盤千數,名曰千盤會。《藜床沈馀》:崇祯元年元旦立春,諺雲:百年難遇歲朝春。适際改元,尤千古罕遇。

《續文獻通考》:苗人以元日為把忌,閉門不出。二七而解。

雜錄

《書經·舜典》:月正元日〈注〉月正,正月也。元日,朔日也。《大禹谟》:正月朔旦。

《左傳》:履端于始,序則不愆〈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為術曆之端首。

《易通卦驗》:正旦五更,镂五色土于戶上,厭不祥。師曠《占五谷貴賤法》:常以正月朔占夏粜,風從南來東來者皆賤。逆此者貴。

《陶朱公書》:元日有雷,禾麥皆吉。有雪,夏秋大旱。日出時有紅霞,主絲貴。天晴為上。西北風,主米貴。每月如之。諺雲歲朝東北,五禾大熟。壬癸亥子之方謂之水門。其方風來主水。諺雲:歲朝西北風,大雨定妨農。西南風主米貴,東南風及南風皆主旱。

《楚辭》:獻歲發春兮,汩吾南征。些菉蘋齊葉兮,白芷生。《漢書·禮樂志》:七始華始,肅唱和聲〈注〉七始,天地人四時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也。

《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注〉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鮑宣傳》:三始〈注〉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

《易林》:更旦初歲,振除禍敗,新衣無服,拜受利福。東方朔《占書》:一日得甲子,蟲災桑谷貴,丙子旱,戊子收,庚子虎狼多,壬子綿貴。一日得甲寅,谷畜貴,丙寅油鹽貴,戊寅壬寅谷先貴後賤,庚寅谷畜貴。如上旬先得丙寅,雨少,夏至雨多。戊寅秋雨多。壬寅冬雨多。一日得乙卯,荊楚米貴,丁卯周秦米貴,己卯燕趙米貴。辛卯韓魏米貴。癸卯宋魯米貴。歲首得甲申,五谷收,丙申谷損蟲食菜,戊申六畜災,壬申澇。

《論衡·變動篇》:天官之書,以正月朝,占四方之風。風從南方來者旱。從北方來者湛。東方來者為疫。西方來者為兵。

《四民月令》:正月一日,七十二候之初,三百六旬之始。是謂正日。

梅花酒,元日服之,卻老。

《臧榮緒晉書》:履端元日,正始之初。

《風土記》:月正元日,五薰鍊形〈注〉啖五辛盤,是以助發五藏之氣也。

王羲之《月儀書》:日往月來,元正首祚,太簇告辰,微陽始布,罄無不宜,和神養素。

《元中記》:今人正朝,作兩桃人立門旁,以雄雞毛置索中,蓋遺像也。

《齊民要術》:正月旦,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為雞,今一日不殺雞。

《辇下歲時記》:元日,禦樓禦殿發号施令,慶賜遂行。《酉陽雜俎》:元日,俗好于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鬼名,可息瘧疠。

《食譜》:阊阖門外有食肆,人呼為張手美家。水産陸販随需而供,每節則專賣一物。元日元陽脔。

《種樹書》:元日天未明,将火把園中,百樹上從頭用火燎過可免百蟲食葉之患。

《司馬光·居家雜儀》:卑幼于尊長。正旦六拜尊長,減止則從命。拜畢,男女長幼各為一列,以次共受卑幼拜。《雲笈七簽·靈寶》曰:正月一日,修續命齋,勿殺生。《夢溪筆談》:歲首畫鐘馗于門,不知起自何時。皇祐中,金陵發一冢,有石志,乃宋宗悫母鄭夫人。宗悫有妹名鐘馗,則知鐘馗之說亦遠矣。

《遁齋閑覽》:今人歲首畫鐘馗辟邪,俗傳起于唐明皇。按《唐逸史》:開元中,明皇晝夢一小鬼繞殿奔戲,上前上叱問之,曰:臣乃虛耗也。上怒,欲呼武士,俄見一大鬼頂破帽衣藍袍系角帶靸朝靴,徑捉小鬼。先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上問曰:爾何人也。雲:臣終南山進士鐘馗也。武德中應舉不捷,羞歸故裡,觸殿階死,奉旨賜綠袍葬之。感恩發誓,與我王除天下虛耗妖孽之事。言訖夢覺乃召畫工吳道子圖之。

《石湖詩注》:成都元日滴酥為花,熬芋為柳葉,三夕張燈如上元。

《容齋續筆》:今人元日飲屠蘇自小者起,相傳已久。唐劉夢得白樂天元日舉酒賦詩:劉雲:與君同甲子,壽酒讓先杯。白雲:與君同甲子,歲酒合誰先。

《雲麓漫抄》:正月旦日,世俗皆飲屠蘇酒,自幼及長。或寫作屠蘇。《千金方》雲:屠蘇之名不知何義,按梁宗懔《荊楚歲時記》雲:是日,進椒柏酒、飲桃湯、服卻鬼丸、敷于散。次第從小起。注雲:以過臘日,故崔寔月令。過臘一日謂之小歲。又曰:小歲則用之。漢朝元正則行之,晉世蓋漢嘗以十月為歲首也。又雲:敷于散即胡洽。方雲:許山赤散并有斤兩。則知敷于音訛。轉而為屠蘇小歲。訛而為自小起雲。

《見聞錄》:元旦拜年,衣冠逐逐,大是可憎,不知起于何時。艾衡山先生一絕真可撫掌也。雲:不求見面惟通谒,名刺朝來滿敝廬。我亦随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通考》:歲旦天色晴明,氣候溫和,主民安國泰,五谷豐登,人少病,犧牲旺,寇盜息。

凡元日立春,主民人大安。諺雲:百年難遇歲朝春。正月朔旦,三陽交泰,萬物發生,乃人道報本。反始之時為一歲初祭。是日出神主于祭所拜獻。

《研北雜志》:揚子江中沙田,田戶每歲旦取一瓿以稱水。水重則是年江水大,水輕則水小。歲歲不差。《便民書》:元日,東方有青雲,人病,春多雨。白雲,八月旱。赤雲春旱。黑雲春多雨。南方有赤雲,夏旱米貴。元日晴和無日色,主有年。日有暈,主小熟。有雷,主一方不甯。有電,人殃。霞氣,主蟲蝗,蠶少,婦人災,果蔬盛。有霜,主七月旱,禾苗吉。有霧,主桑貴而民疾。有雪,主夏旱秋水。如未過立春而元日雪,主大有年。

《農桑撮要》:北方莊家,正月元旦夜,束高長草把燒之,名照庭火。伺燒将過,看向何方倒,所向之方,其年必熟。

《續文獻通考》:元燕樂分為三隊樂。音王隊正旦用之。壽星隊聖節用之。禮樂隊朝賀用之。

《群芳譜》:元日值甲,谷賤。乙,谷貴。丙,四月旱。丁,絲綿貴。戊,米麥魚鹽貴。己,米貴,蠶傷,多風雨。庚,田熟。辛,米平,麥麻貴。壬,絹布豆貴,米麥平。癸,主禾傷多雨。一說元日值戊,主春旱四十五日。

《遵生八箋》:正月朔,忌北風,主人民多病。忌大霧,主多瘟災。忌雨雹,主多瘡疥之疾。忌月内發雷,主人民多殃。七日忌風雨,主民災。忌行秋令,主多疫。

《道書》:正月一日天中,節會之辰,獻壽之日。

《稗史》:道州有舜祠。凡遇正月初吉,山狙群聚于祠旁以千百數,五日而後去。次猿亦如之,三日乃去。土人謂之狙猿朝廟。

《體仁彙編》:五六月,取絲瓜蔓上卷須陰乾,至正月初一日子時,用二兩半煎湯。父母隻令一人知。溫浴小兒身面上下,以去胎毒,永不出痘。

《類占》:正朔之日,天氣利潤風不鳴條兼有雲。迎送出入者,歲美無疾。朔日晚至連三日内無風雨而陰和不見日色者,主一歲大美。

外編

《神仙傳》:栾巴,蜀人,為尚書。正旦大會得酒不飲。向西南噀之。有司奏巴不恭。謝曰:臣裡失火,以此酒為雨救之。後蜀郡奏元日成都大火,其中東北有大雨至救火,雨中酒氣。

《桂陽列仙傳》:成武丁,後漢時為臨武小吏。邑令遣至州。太守元日宴郡官,使之司酒。忽取酒含而噀之。衆怪問。答曰:适見臨武失火,是以噀酒救之。

南康記:昔有盧耽仕州為治中。少學仙術。每夕辄淩空歸家,曉則還州。嘗赴元會,至曉不及,預朝列化為白鹄至閣前,徊翔欲下。威儀以帚擲之,得一隻履,耽驚還就列。内外左右莫不駭異。

《杜陽雜編》:上好神仙不死之術。時有處士伊祁元解缜發童顔。帝禮重之。元解将還東海,亟請于上。上未之許。過宮中刻木作海上三山,綵繪華麗間以珠玉。上因元日與元解觀之,指蓬萊曰:若非上仙,無由得及此境。元解笑曰:三島咫尺誰曰難及。臣雖無能,試為陛下一遊以探物象。妍醜即踴體于空中,漸覺微小俄而入于金銀阙内。左右連聲呼之竟不複有所見。

《法苑珠林》:佛言:正月少陽,用事萬神代位,陰陽交精。萬物萌生。故正月一日持齋,以助和氣。

《道經》:正月一日為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益添年命。其日宜求禱子孕。

《異聞總錄》:呂文靖公宅在京師榆林巷,群從數十。遇時節朔望,則昧旦共集于一處,以須尊者之出。文穆公之孫公雅,年十八歲時,當元日謹禮,以卑幼,故起太早。命小妾持籠燈行前,髣髴見數人立暗中,奇形異服,頗類世間瘟神。相與語雲:待制來,稍稍斂身向壁。妾驚仆,而燈不滅。呂徐掖起之。自攜籠行,諸鬼慌窘,悉趨壁而沒。是歲一家皆染時疾,惟呂獨無他。後終徽猷閣待制。鬼蓋先知之矣。

《雲笈七簽》:上靈元年正月一日,六元合慶,甲子直辰。元始天王與太帝君共乘碧霞流飙辇。上登九元之崖,徘徊洞天,逍遙極元。有青鳥來翔,口銜紫書集于玉軒,奉受記文。

《談荟》:正月一日,天地神祇朝三清。

《白獺髓》:有一朝士嘗為相守。有醫者,以醫藥出入門下,頗相善偶。元日夜漏未盡,在客次伺賀,初至已有一客,但見此客時時遣人入廳事詢問,報雲猶未。醫亦不敢詢之。如是凡三數次,皆雲猶未,繼而迨曉辨色矣,客怒罵連聲稱不孝,上馬而去。醫亦不詢。他日從容與守言之問其狀貌,乃其先也。雲:适除夜飲酒過多,逮曉方享祀耳。蓋夫鬼本陰,唯夜可以來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