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文内丘】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究竟在何處?

作者:内丘釋出

内丘釋出”即可關注哦

【人文内丘】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究竟在何處?

産生牛郎織女傳說的肥壤沃土

——漫議内丘是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之一

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究竟在何處?河南南陽市、河北邢台縣(今為邢台市信都區)、山東沂源縣、山西平順縣、陝西西安市,一直為之争執不休。我們經過考察、探讨、發掘,認為内丘縣應該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地,核心區域應在縣域中部丘陵地帶。

【人文内丘】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究竟在何處?

牛郎織女傳說是深深根植于中國農業文明肥壤沃土上的一枝藝術奇葩。牛郎代表着農耕、放牧和養殖;織女代表紡織。而牛是農耕的主要工具。男耕女織、放牧養殖,夫妻恩愛、子女雙全是農耕社會中先民們,追求的一種理想的家庭模式。基于以上理念,我們認定牛郎織女傳說不會源于深山老林,也不會發生在草原和以漁獵為主的河湖水澤。牛郎織女傳說的發源地,必須具備男耕女織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必須能進行男耕女織的區域。

【人文内丘】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究竟在何處?

内丘有産生牛郎織女傳說的肥壤沃土。内丘東西狹長,地勢西高東低,呈三元結構,山地、丘陵、平原約各占三分之一。版圖東西狹長,南北矩短,酷似一個東西方向放置的寶葫蘆。又似一淩空仙女,西部鶴度嶺深山為其美麗的臉龐;摩天嶺山峰是仙女的豐胸;山區、丘陵是修長窈窕的身材,而廣袤的東部平原恰似其翩翩起舞的裙裾。内丘地貌地勢複雜多變,自西向東海拔高度逐漸降低,形成差異較大的小區域物候。平原已是滿目蒼翠,山地木芽尚未舒展;丘陵、平原花落果生,山區果樹剛剛開花;丘陵、平原已是春意盎然,峰頂的堅冰尚未消融;平原小麥剛剛成熟,丘陵已經開鐮收割,山區小麥依然碧波蕩漾。山地比丘陵、平原一般晚一個節氣(半個月左右),複雜多變的物候,造就了内丘是農耕的最佳區域。而縣域中部丘陵地區的牛王廟一帶,是丘陵和平原的交界處,緊臨着秦漢古邑中丘城,地域廣闊,交通便利,既有連綿起伏的山崗坡地便于放牧養殖,又有山地和平原的沃土進行耕作種植。由鵲山山脈之水彙集而成的鵲山湖,水源豐沛,灌溉便利,應為先民擇居的最佳選擇地,是産生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的最佳區域。

【人文内丘】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究竟在何處?

牛郎織女傳說中,織女代表着紡織。牛郎織女傳說的發源地,必須是植桑、養蠶、抽絲、織絹、種棉紡織的區域。内丘古代的氣候溫暖濕潤,适宜植桑養蠶,抽絲織絹,種棉紡織。内丘植桑抽絲織絹、種棉紡織曆史悠久,自古就是桑蠶絲織、種棉紡織之鄉。内丘家織棉布聞名于世,千百年來綿延不斷。官莊、金店一帶曾是“軋軋機柕聲,毗戶相接同”的棉布生産基地,與山西進行“黑白”交換(黑白是指内丘家織白棉布與山西煤炭)。明代《内丘縣志》記載:“洪武間(1368年),桑樹地二頃七十一畝三分。農桑稅,二百七十三兩三分五厘。到成化年間(1465年)”折絹一百五十二匹四尺。”到光緒年間《内丘鄉土志》記載:“本縣制造品有:絲、羊毛氈、獾油、蜂蜜、黃蠟”。《元和郡縣志》記載:“邢州,開元年間(公元713年)貢品:文石、獅子(石雕)、絲、布、絹。”内丘屬邢州,是絲絹的主要産地。織女是天庭中的織錦仙女。《詩經·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雲何不樂!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隰桑”,翻譯成白話文是“桑樹窪”。巧合的是,内丘北部富家溝村一帶就有個村莊叫做桑樹窪。是以,内丘是織女進行紡織的最佳區域,也是産生牛郎織女傳說的肥壤沃土。

在牛郎織女傳說中牛郎和黃牛代表着放牧和養殖。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地,不僅能進行男耕女織農耕的基本生産活動,還必須具備放牧養殖的條件。縣域中部今郊台一帶,位于丘陵地區中心位置,是山區丘陵的結合部。這裡地域廣闊,有鵲山湖廣袤的水域,湖邊柳林成蔭,周邊水豐草茂,是飼養牲畜、交換牲畜的最佳處。先民們和各地商人紛紛遷來此地立莊落戶,這裡形成了冀南一帶最大的牲畜交換集散地。内丘縣養殖黃牛曆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千百年來内丘人民利用縣域内豐富的草場、山場資源養殖黃牛,内丘黃牛成為太行聞名的黃牛優良品種。内丘黃牛體格适中,結構均勻。毛色以黃色、紫黃色為主。角短而鈍,多向外下方或後彎曲,背腰平直,長而開張,四肢堅實。黃牛适應性強,山區、丘陵、平原皆可成為其生殖繁衍地,既可群養放牧,亦可圈舍飼養。柳林一帶逐漸成為以交換内丘黃牛為主的冀南一帶最大的牲畜貿易市場。

【人文内丘】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究竟在何處?

牛郎織女傳說離不開文化的升華和傳播。内丘是中國北方曆史悠久的文明古縣。考古發現,内丘至少在一萬年之前,就有人類栖息繁衍。公元前21世紀的夏代,内丘為冀州之域。商代祖乙自相遷邢,轄縣域。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統一六國,廢諸侯,設郡縣,始置中丘縣,建立中丘城。作為秦漢古縣,内丘在晉(西晉)和明代曾立藩封為内丘國,魏晉曾為郡治所在地,足以證明内丘為北方名縣。

内丘文化底蘊豐厚,人傑地靈。扁鵲從家鄉任丘來到内丘這塊風水寶地,廣收弟子,傳道授業,周遊列國,把醫學知識傳播于民間,創立了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在鵲山奠定了扁鵲成為華夏醫祖的基礎地位。内丘是醫祖扁鵲行醫聖地、生前封地、逝後葬地、醫學成就地、扁鵲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祖國中醫藥學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内丘縣是著名邢窯所在地。邢窯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陶瓷史上一座輝煌的裡程碑。邢窯是中華燒制白瓷之鼻祖,是中國白瓷的發源地,内丘城是大唐瓷都!作為邢窯的姊妹藝術内丘神碼,以她“萬物有神、人神和諧、神為我用”獨特的民間信仰、古樸的造型藝術,被稱為“中國版畫的鼻祖、木刻版畫和印刷術的“活化石”。

在内丘這塊熱土上,早在春秋時期内丘就誕生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醫學家程本。孔子稱程子為"天下賢士也"。至今在民間流傳着因内丘有程子,孔子無需來内丘的傳說,内丘是儒道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漢代郭巨流寓内丘,在金店村發生的孝母埋兒獲黃金感天動地的故事,作為二十四孝之一名播中華,孝行典範,影響千古,内丘也是中國孝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内丘大漢賢臣馮唐,司馬遷曾為其在《史記》中立傳,彪炳史冊,名垂千古,至今還傳唱“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千古絕唱。内丘縣十六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張賓輔佐石勒建立後趙,機不虛發,算無遺策,石勒加封張賓為大執法、濮陽景侯、專總朝政,位冠僚首。其去世後葬于故土,至今墓穴古柏尚存。

内丘中部丘陵一帶更是内丘的“文化福地”的核心區。内丘的母親河小馬河承載着厚重的人文地理,她襄襄洋洋從牛王廟南邊穿越,早在舊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小馬河沿岸有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商周文化遺址、戰漢文化遺址,是内丘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帶。這裡有秦代設縣的中丘古城;這裡是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程本的故裡;這裡有聞名遐迩的土地廟群,有東龐的清涼寺、和莊的永業寺、近郎的元施寺和二郎廟、柳林的柳林庵等寺廟。小馬河流域承載了先民們的繁衍生息軌迹,承載着厚重的縣域人文地理,在内丘曆史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經過考察、探讨、發掘和研究,認為内丘縣是産生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肥壤沃土,是産生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地,核心區域在縣域中部丘陵牛王廟一帶。

作者:韓秋長 牛志斌

編輯:陳貴琳

稽核:崔 城 梁冀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電話:0319—6861364

【人文内丘】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究竟在何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