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銀西高鐵D4385次“藍暖男”新型動車組從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火車站開出,駛往距離617公裡外的十三朝古都西安,标志着銀西高鐵正式開通營運,陝甘甯老區結束不通火車的曆史,邁入高鐵時代。

銀西高鐵全線共設車站20處,其中陝西乾縣站距離西安北站65公裡,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是銀西高鐵陝西段站房面積最大的站,是西平鐵路、關中城際鐵路、銀西高鐵在乾縣的共用車站。車站距離乾陵景區僅9公裡,極大友善了遊客及沿線群衆出行。銀西高鐵開通後徹底結束了乾縣不通高鐵的曆史,對乾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從此千年古乾州将進入高鐵時代。
那麼,銀西高鐵開通後,到陝西乾縣都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呢?首先,咱們先說說乾縣的名特小吃吧,最著名的莫過于“乾州四寶”了。
“乾縣有四寶,挂面、鍋盔、豆腐腦,外加馇酥少不了。”這是乾縣當地民間流傳的一句順口溜,一句話把“乾州四寶”囊括了進去,可見當地人對“乾州四寶”的感情之深。
乾縣在五代時期就升為乾州,領奉天、好疇等五縣。唐代修築乾陵時,因工程浩大,士卒甚衆,做飯困難,兵士們有人便用頭盔做鍋,燒烤面餅,頗為好吃,這種烙馍的辦法很快在工地上傳開來。後來人們逐年改進,發展成今天用平底鐵鍋烙制的“鍋盔”馍。
現在乾州鍋盔取精細麥面,做成直徑八寸、厚六分的圓餅,在爐火上烘下烤,烤成後外表黃白相間,内瓤起層,聞則幽香,食則甘美,久放不壞,便于攜帶。
乾縣挂面用精粉手工制作,細若發絲,潔白光韌。先在開水中煮熟撈出,在涼開水中沖過,再撈成小撮,調成酸湯,以雞蛋烙餅,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做為“漂菜”澆在撈好的面條中,做成的面也叫“澆湯面”,酸香可口,滋味鮮美。
乾縣挂面講究的是旺、煎、稀,即油旺、湯煎、面稀。因其一碗隻有一筷頭面,故稱其為“一口香”。由于僅吃面不喝湯,即有“吃三十碗才擡頭”之說,如佐以乾縣人獨創的醬辣子,更是餘味無窮。
乾縣馇酥是用馬油和面,包以冰糖、青紅絲、綿白糖作餡,入鍋油煎,餅即發起成泡,顔色金黃,香酥可口。據傳馇酥原為宮中食品,唐代祭祀乾陵時作為供品敬獻,随之流傳到民間。
“乾州四寶”中最叫得響的莫過于乾縣豆腐腦了。傳說中,修築乾陵時士卒工匠們用黃豆磨成豆漿,沖沸後飲用,後來有人不慎将石膏掉入豆漿中,豆漿即凝結,有人大膽去嘗,很是好吃。此後便有意在做好的豆漿中加适量石膏讓其凝結,一種新的食品就這樣産生了。因見其狀酷似腦髓,故起名豆腐腦,一直流傳至今。
乾縣豆腐腦由于水質特别,制成後顔色雪白,柔嫩光潔,翻而不散,攪而不斷。再加上調料講究,醋用大香、桂皮熬過,辣面用菜油澆開潑稀。
除“乾州四寶”之外,乾縣著名的特色小吃還有虢家包子、蒸雞糕、兔肉疙瘩、雞肉疙瘩、蒸雞肉、酸湯面、驢蹄子面、甑糕、馍豆豆、醬辣子、烙面、漿水魚魚、攪團、煎餅、油包子、涼拌菜、肘子、油曲蓮等等。
說完了美食,咱們再看看乾縣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乾縣的風景名勝以“乾縣八景”最著名,分别有唐陵戴帽、漢宮流泉、五峰疊翠、雙乳淩煙、石馬開道、金龍鎖關、龍岩古寺、響石名潭。
“唐陵戴帽”為“乾縣八景”之首,唐陵即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位于海拔1047米的梁山主峰,鑿山為穴,以山為陵。天将雨時,雲纏霧繞,遠遠望去,猶如給乾陵戴上了一頂綿軟的白帽。這一自然景觀很早就被當地人發現,有“乾陵戴帽,長工睡覺”之諺語,蘇東坡亦有“嶺上晴雲披絮帽”之佳句。
“漢宮流泉”的漢宮即甘泉宮,位于乾縣注泔鎮境内,距縣城17公裡。相傳注泔西溝,曾有一清泉,水味甘甜,水色清亮,水質純良,水量充沛。飲之,神清志旺;洗之,膚美目明。後秦始皇巡幸于此,建甘泉宮。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九年,迎太後于雍,而入鹹陽,複居甘泉宮。”後每逢盛夏,又必來此避暑,飲泉思政。秦朝以後,漢朝皇親國戚,文武大臣曾在此或巡遊,或避暑,或狩獵,或沐浴,漢宮流泉,名盛一時。星移鬥轉,曆史變遷,漢宮頹傾,甘泉涸竭,隻剩瓦礫殘。
“五峰疊翠”說的是乾縣北部綿延的五峰山,該山北扼永壽,東鄰禮泉,以五峰并峙而得名。古志曾雲:上有靈湫,禱雨多應。今有寶泉寺、洋人房、石炕、鳳凰窩等十二處景觀,是旅遊、觀光、登山、狩獵、休閑、避暑的好去處。
“雙乳淩煙”指的是乾陵東、西乳峰,為乾陵之天然門戶。乾陵山勢,遠遠望去宛若一位仰卧于天地之間,頭枕梁山、腳蹬渭河、雙乳豐隆、體态優美的睡美人。古之帝王陵前,均有乳台,唯乾陵依托山勢,築台建梯,形如奶頭,逼真宛然,故當地又叫“奶頭山”。著名詩人郭沫若1960年來乾陵遊覽時,曾留下了“南對乳丘思大業,下臨後土望長安”之佳句。
“石馬開道”說的是乾陵朱雀門南面從兩乳峰之間通向獻殿的禦道兩側,豎有華表、石馬(翼馬)、駝馬、翁仲、述聖紀碑、無字碑、石獅、六十一賓王等大型精細石雕,120多尊依次排列。石馬在前,雙翅高振,淩空欲飛,其他石雕左右配置,被史學界譽為“唐代露天石雕藝術博物館”。
“金龍鎖關”位于縣城西北25公裡龍塘溝。北關兩岸突攏,左右峭壁,據險夷之界限,扼山谷之咽喉。漆水河流至此關,如金龍拱掌,咆哮水濤,巨龍般從峪谷噴出,跳躍關外,而後平緩,一瀉千裡,逶迤向南。關險水急,盤龍鎖隘,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
“龍岩古寺”位于乾縣臨平鎮西北6.5公裡處,座北向南,依山傍水。相傳該寺為唐德宗所建。寺西北和溝坡相連,東北有耧山環繞,東臨陡峭的龍塘口,南面橫跨漆水河的大渡槽。寺腳下漆水河細流之旁,明萬曆年間已涸的溫泉,今又複流。溫泉水質富有礦物質,水溫34度左右,可沐浴、可療疾病。後因人為污染,溫泉不再,但寺中香火甚旺。
“響石名潭”在乾縣境内有兩個,一在注泔鎮胡羅村西泔河河谷,人稱東潭,主要有龍潭、神潭、鬼潭、白馬分鬃、一線天等十多處景點。一在縣西漠谷,人稱西潭。二潭皆深不可測,其上于亂石罅中,高懸瀑布,沖激流響,訇然之聲,數裡可聞,故名響石潭,西潭在修乾陵水庫時埋于壩下,現僅留胡羅村之響石潭,故此景又稱“東響石潭”。
乾縣除上述“八景”外,建立的還有大唐小鎮、乾陵牡丹園、乾陵生态園等。熱情好客的乾縣人民歡迎各位遊客來美麗文明的古乾州遊覽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