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作者:曆史通

一百年前的老北京,大街小巷有上百家中藥鋪,但能位列前十的有這十家:同仁堂、同濟堂、明德堂、鶴年堂、體乾堂、育甯堂、千芝堂、延壽堂、保全堂、同春堂。這十家之中又數鶴年堂曆史最為悠久,而名氣最大的當屬同仁堂。西鶴年堂(後來鶴年堂分成東、西)劉家曾位居“京城八大富戶”之一,而同仁堂樂家也曾雄踞“京師八大宅門”之列。時至今日,鶴年堂和同仁堂的名号依然存在,都是百年老号,百年品牌。對于鶴年堂我不甚了解,但對于同仁堂,我最熟悉不過了。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同濟堂

我的爺爺叫樂仲繁,是同仁堂樂氏四大房中的老二。大爺爺叫樂孟繁,三爺爺叫樂叔繁,四爺爺,大家已經猜到了,叫樂季繁。同仁堂成為京師第一藥鋪,又遍布全國,可以說就從四大房開始的。四大房的下一代,也就是我父親那一輩,家族人口就相當多了。我父親叫樂詠西,家族大排行十五(女性不算),當時人稱十五老爺。而到了我這一輩,家族人員就更多了,兄弟有二十七個,而我大排行二十三。當然在大排行中女性是不能算進去的。可見,樂家四大房的後人有多少。四大房的後人除了共同擁有同仁堂,還有各自的藥鋪。老大房有樂仁堂、宏仁堂;老二房有永仁堂、沛仁堂和懷仁堂;老三房有宏濟堂、樂舜記、繼仁堂;老四房有達仁堂。我是屬于老二房的,當時我的父親十五老爺和我的叔叔十七老爺合夥開的是頤齡堂,而後來由于兄弟倆觀念有分歧,于是分開了。我們家在王府井大街開了永仁堂,而我的十七叔叔在西單西四牌樓辦了懷仁堂。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懷仁堂樂家小兄弟

四大房的孩子上學一般都是上的洋學堂。當時男孩子上育英中學,女孩子上貝滿女中。上大學一般是燕京大學。這些學校都是美國教會創辦的。由于從小就在這種學校上學,是以,外語都特别的好,從國小就和外國孩子摸滾打爬出來的。但你要問外語為什麼要這麼說,那不知道,到這兒就應該這麼說,就和說漢語一樣,話趕話,就這樣說。是以,後來家族中有很多人選擇了出國留學。一是,本身家裡有錢有能力支援孩子出國留學;二是,和外國人從小認識,關系很好,又會外語,出國留學很簡單。當然,我們二房比起大房和四房洋派要少得多,我們還是相對比較傳統,不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對中藥的認識上。我始終堅持中藥、中醫要比西藥、西醫有優勢。四大房逐漸産生不同的觀念,這也是必然的結果。一家人尚且還有不同的意見,何況是一大家族四大房幾十口人。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貝滿中學

我和親哥哥性格就不一樣。我性格比較膽小,小時候就想着安安分分,好好上學就行了。外面不論發生什麼,我也沒有好奇心。當然,我年齡也小,也怕事。而我大哥樂元可膽子就特别大,也特别會玩,甚至玩出了名,當時被稱為“京城四少”。一是,家裡不缺錢,有金錢支援;二是,性格上就喜歡玩,又會玩。一個人又有錢,又會玩,那不出名都很難。當然,在那個年代,你必須還要膽子大,因為外面已經很亂了。也就因為我大哥膽子大加上家裡有錢,後來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為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藥品。有一部叫《地下金庫》的老電影就是講如何為革命提供幫助,原型就是我大哥。我比我大哥樂元可年齡小很多,膽子也小很多,我就知道學習,就知道安穩地待在學校和家裡。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同仁堂老藥鋪

小的時候,其他的那些兄弟們忙得忙,玩得玩。而我就經常在我們那大宅門裡自己玩。我們那四合院很大,到底有多大,我也不知道。因為,我從來沒有走到過邊,有很多地方我都沒去過。四合院分為西院和東院,西院的西樓和北樓連着。東院是很大的宅子,台階、房子都蓋得特别好。雖然沒有故宮那種特定的等級紅牆黃琉璃瓦,但房子的面積,裡面的裝飾真的有點故宮的味道。因為,那時候已經是民國了,尤其我們又是商人,又有錢,房子裝飾得富麗堂皇。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北京樂家什錦花園舊址

過去不是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講究拜天拜地拜祖宗拜神佛嗎。清朝時候,地方長官像縣令、知州、知府、道台、巡撫、總督等等,都要在每月的初一去文廟拜孔聖人,而到了十五就要去武廟拜關老爺(關羽)。就這樣,百姓之家也形成了一種風俗,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也要拜天拜地等等。一開始,我們兄弟都還學着在初一、十五拜天拜地,但後來,我哥哥和弟弟不是忙得忙,就是玩得玩,都沒有堅持下來,而隻有我一直堅持在初一、十五,拜天拜地。這可能也是将來我的命運和他們迥然不同的一個原因。那時候,有一個老道士經常到我家,我還能記得他的名字,叫王觀雲。他看到我拜天拜地,就對我很感興趣。畢竟一個小孩能在初一、十五認認真真地拜天拜地确實能讓大人好奇,尤其是外人。這個老道士就主動給我算了算命理。他說,你命在天馬,在遷移宮,将來你非走不可。後來,這個老道士就回了四川老家。當然,誰也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老道士

就在我上高中的時候,我越來越害怕外面的形勢了。我膽子小,從不和那些中學的學生一起遊大街。我雖然小心謹慎地讀書,但心裡還是很害怕。尤其,我家裡的那個看媽也經常說一些社會變化令人膽戰心驚的事情。因為,像我們這種家庭,從出生就有奶媽,甚至還沒出生就雇好了奶媽。我們不吃奶了,從小就有看媽,看着照顧着我們。我們和看媽待在一起的時間要比自己的親生父母還要長,是以對看媽相當的依賴。尤其,前清那些王公府邸世家大族中的公子哥,更是既依賴看媽,又信任看媽。這些公子哥一天除了向親生父母進行必要的請安外,其餘的時間都和看媽在一起。是以,他們中的很多人對于看媽的感情要比對自己的親生父母還要深。清朝不倫任何一位皇帝都對自己的奶媽或看媽甚至家裡人都很寵幸,不過最突出的還是康熙對曹雪芹家族。是以,當時我特别相信看媽的話,而看媽又經常講一些關于外面形勢不好的事。我就越聽越害怕。最終,我選擇了逃跑。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奶媽看孩子

過去,我的一個表哥在舊軍隊裡當個低級小官,但也沒有多少錢。當時在抗戰逃難的時候,我在大同遇見了他。那時,他經常帶着我到處遊玩,後來我也主動接濟他,就這樣,我們之間彼此有些感情。而到了四八年的時候,我這個表哥就和我說外面的形勢不容樂觀。又加上我那個奶媽子也和我說這種事,是以當時我心裡惶恐不安。有一天,這位表哥又找到我,私下裡問我走不走,去不去香港。我其實是想走,但苦于沒有盤纏。而就在這時,機會來了。我母親的一個内侄女有病住在當時的一家德國醫院裡。我去看她,她卻給了我一個金碟子,讓我拿這個金碟子換錢給她。然而,還沒等我把金碟子換來錢,她就死了。之後,我并沒有把這個金碟子交給我母親。于是,我就跟着那個姓李的表哥,拿着這個金碟子換了錢跑了出來。當然,離家出走的時候,我還随身攜帶了永仁堂的中藥秘方。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金碟子

我們跑到了天津,遇到一個測字的。這時,我突然想起了當年那個叫王觀雲的道士給我算命理的事情。當時,他說我命在天馬,在遷移宮,将來早晚要走的。果不其然,現在,我逃離了家。是以,當我遇見一個測字的,想起這件事,就不由自主地想測上一測。測字的讓我寫一個字,我不假思索地寫了一個“赴”字,就是一個走,一個蔔。那個測字的看了看後,給我說,你走一定是要走的,但是你初九、十九都走不成,因為蔔字從十,你隻有到了初十、二十、三十才能走成。我也隻能笑了笑,因為當天是初九,我就要坐船走了,他居然說我走不成,這就讓人不敢相信了。我原本買了票,已經上了船,但就在船開之前,卻上來幾個穿制服的人在船艙上搜來搜去,最後,他們帶走了一個人。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測字

而我坐的那艘船也是以耽擱了一天,初十才正式出發。沒想到,真讓那個測字的測準了,初九走不成,初十才能走。而我到了香港也正好是二十。我又在那裡遇見了我哥哥的一個連襟,他在民航隊。他就找了空軍大隊的一個人,讓我坐着飛機飛到了台北。因為,熟人的關系,我坐飛機沒有花一分錢,那個時候是特殊時期,飛機票相當的貴,好像是一根金條一張票,并且還是有身份的人才能買到。而表哥沒有和我一起來,因為在香港我們分開了,他居然回了湖北老家。我一人到了這裡。這時,我又一次想起了小時拜天拜地的場景,想起了那個叫王觀雲的老道士,想起了那個測字的。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主人公來到同仁堂

來到台北,我在這裡遇到了我的五嫂。五嫂是樂笃周的妻子,樂笃周和我一輩,是大房的,我大排行二十三,他大排行老五。是以,我給他叫五哥。我這個五哥樂笃周很有能力,自己在南京和上海開了同仁堂,但他違背了祖制。北京同仁堂有規定,在外頭可以開自己的号,但不能叫同仁堂。而他在南京和上海偏偏開的藥房就叫同仁堂,是以他違背了樂家的規定,很多人攻擊他。但他在南京和上海經營的同仁堂效益特别好。樂家祖上還有規定,同仁堂是四大房共有,就是藥房的收益需要四大房平分。既然,五哥樂笃周在上海和南京經營的藥鋪打的是同仁堂的名号,是以他的收益需要四大房平分,而不是獨屬于他自己的。最後,他也把南京同仁堂的股息分給了四大房。我這個五嫂,樂笃周的妻子,就是從上海來到台北的。她來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在這裡再成立一家同仁堂。當然,還因為她本身是福州人,很了解這裡,并且她的親戚也都來到了這裡。後來,形勢一變,自然都回不去了。我來到這裡就找的這個五嫂,因為她在這裡開的是同仁堂,是以按照祖制也有我的份額。就這樣,我在這裡幫助她經營。我們兩家藥鋪的秘方合在一起,又炮制出最正規的同仁堂樂家中藥。後來,她年紀大了,我就慢慢接手了同仁堂。

樂家二十七兄弟,唯一一人帶秘方和金子逃離老家,再創樂家同仁堂

三兄弟合影

我相信一個人和一個家族都有因果報應,都遵循着一個循環因果論。隻是個人的因果循環要快一些,而家族的要慢一些。其實,同仁堂樂家的沒落,正是曆史上因果交替、轉換的 規律,起家與敗家正是一個佛家所講的無常顯現。看破了這面鏡子,人就會放下,就會自在,也就清楚佛教所講的冤親不二之真實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