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又名赤蘇、紅蘇、香蘇,系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傳統的藥食兩用植物。
紫蘇在中國常用中藥,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魚片時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中國少數地區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

紫蘇葉也叫蘇葉,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能,主治風寒感冒、咳嗽、胸腹脹滿,惡心嘔吐等症。種子也稱蘇子,有鎮咳平喘、祛痰的功能。
紫蘇全草可蒸餾紫蘇油,種子出的油也稱蘇子油,長期食用蘇子油對治療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顯療效。
1 紫蘇的傳說
相傳東漢末年間的一個九九重陽節,幾個青年比賽吃螃蟹,當晚這幾個青年半夜就大喊肚子痛。這時正巧碰上了神醫華佗,診斷後得知是吃多螃蟹中了寒毒。可由于當時還沒有治療這種病的藥物,華佗也不知怎麼辦才好。
就在華佗左右為難的時候,他想起以前采藥時,發現一隻水獺正在貪婪地吃着螃蟹,沒過多久,這隻水獺便躺在地上打起滾兒來。後來,它爬到岸上,吃了一些紫色的草葉,躺了一會兒,竟然沒事了。
于是他去郊外采了一些那種紫色的草,立即煎湯給幾個青年服下。不一會兒,青年的肚子就不痛了。
因為這種藥草是紫色的,吃到肚子裡又感覺很舒服。華佗就把這種藥草取名為“紫舒”。傳到現在就成了“紫蘇”。
2 抑菌作用
紫蘇葉是唇形科草本植物紫蘇的葉片,味辛,性溫,歸脾、肺經。《本草綱目》載“行氣寬中,清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藥性本草》:“以葉生食作羹,殺一切魚蟹毒。”
紫蘇葉氣味芳香,同螃蟹同煮可祛螃蟹之腥味,可溫蟹肉之寒涼,還能使蟹彌漫着蘇葉特有的香氣,而又不影響蟹本身的味道。
過量食蟹後出現胃寒、胃脘痛、腹脹、腹瀉等不适症狀時可以用紫蘇煎湯或泡茶飲用。現代醫學證明,紫蘇對大腸杆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3 常見配伍
蘇葉
1、配伍香附、陳皮等藥,如香蘇散,治療風寒表證兼氣滞(胸悶、嘔吐、胃部不适的風寒感冒,俗稱“停食着涼”),胸脘滿悶、惡心嘔逆;
2、與杏仁、桔梗等藥同用,如杏蘇散,治療咳喘痰多;
3、與半夏、厚樸、茯苓等同用,如半夏厚樸湯,治療七情郁結,痰凝氣滞之梅核氣證;
4、配伍生姜、陳皮藿香等藥,針對進食魚蟹中毒而緻腹痛吐瀉者,能和中解毒。
蘇子
1、配伍白芥子、萊菔子,如三子養親湯,治療痰壅氣逆,咳嗽氣喘,痰多等證;
2、配伍肉桂、當歸、厚樸等溫腎化痰下氣之品,如蘇子降氣湯,治療上盛下虛之久咳痰喘;
3、配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紫蘇麻仁粥,能夠潤燥滑腸,降洩肺氣以助大腸傳導。
4 食療方法
紫蘇炖魚
1、鮮鲫魚去鱗去腹去鰓、紫蘇葉子清洗幹淨,瀝幹水分;
2、起油鍋,爆香蔥姜蒜、幹紅辣椒段,香味飄出時,把魚平鋪進鍋,中火煎制;
3、沿鍋邊烹饪料酒,添加一點醬油和醬油,加剛要沒過的熱水,加糖和一勺豆瓣醬,中火慢炖至湯汁過半
4、添加進紫蘇葉子,并用鹽調鹹淡味,湯汁基本收盡,撒點蔥花即可出鍋。
涼拌蘇葉
1、将蘇子葉洗淨(喜歡軟一些的可以選擇蒸一下);
2、蒜切末或片,切好後取一空碗,取少許鹽 雞精 海鮮醬油 香油 耗油 辣椒粉 蒜放到一起,加少許溫水調成糊狀;
3、将碗裡的調料倒入蘇子葉中,用手抓拌入味。
5 使用注意事項
1、紫蘇入藥不宜久煎,不然會使其活性成分喪失;
2、紫蘇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是以血糖高的人群不宜過多服用紫蘇;
3、研究表明紫蘇的某些成分也有毒副作用,α-蒎烯可引起皮疹、共濟失調、昏迷,并刺激胃腸等副作用,而紫蘇醇同樣具有刺激性和緻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