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地大物博,為什麼我們的三文魚都是靠進口呢?

作者:怪羅科普
中國地大物博,為什麼我們的三文魚都是靠進口呢?

最近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三文魚案闆上檢測到新冠病毒,而且接近歐洲流行的毒株,正好我們所熟悉的三文魚基本是北歐進口的。

這給早已征服全世界人民味蕾的三文魚帶來了不少麻煩,至少在中國的許多市場,三文魚紛紛下架。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三文魚都是進口的呢?這些三文魚主要來自哪裡?我們還能不能吃三文魚呢?

中國地大物博,為什麼我們的三文魚都是靠進口呢?

關于三文魚

三文魚最初指的是大西洋鲑,“挪威三文魚”是它最初的叫法,是最早在香港售賣時直接音譯過來的名字。

這種魚生活在較寒冷的地方,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習慣,每年它們都會成群結隊去往淡水中産卵,這被稱為魚類的洄遊。

說到洄遊,你可能會想到大馬哈魚,其實三文魚和大馬哈魚是屬于同個科(鲑科)下的魚,是以它們的習性差不多。

當然,我們現在基本是把所有的鲑科魚類都叫大馬哈魚,久而久之,所有人都認為三文魚就是大馬哈魚。

中國地大物博,為什麼我們的三文魚都是靠進口呢?

圖為:等着大馬哈魚洄遊的棕熊

另外,我們現在吃的“三文魚”早已不是特指一種魚,更不一定是大西洋鲑,它也可能是帝王鲑、紅鲑、狗鲑等等,甚至是淡水産的虹鳟魚,因為這些鲑科魚類肉質基本差不多,一般人很難吃出來,但是換上“三文魚”的名頭後“身價”就倍增。

很多人說到日本料理就想到了三文魚,但其實日本料理引入三文魚的時間并不長,1980年,日本才從挪威進口了第一條三文魚。

中國也一樣,引入三文魚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主要的進口國也是挪威,而今年1- 4月份的海關資料顯示,在中國所進口的所有冰鮮三文魚中,挪威占了45%。

那麼,中國一直都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為什麼我們的三文魚都是靠進口呢?

中國地大物博,為什麼我們的三文魚都是靠進口呢?

中國有三文魚嗎?

我們前文說過,這種魚是生活在較寒冷的地方,而且喜歡從海水洄遊到淡水産卵,符合這樣條件的地方中國當然也有,那就是我們的大東北。

在東北的松花江、烏蘇裡江、圖們江等水系每年都會有“三文魚”洄遊産卵,但是隻有馬蘇大麻哈魚、紅大麻哈魚和狗大麻哈魚三個品種。

而且,這些江河的入海口多不在境内,是以那些高品質的“三文魚”老早被别的國家捕撈掉了,到我們這裡的品質都一般。

中國地大物博,為什麼我們的三文魚都是靠進口呢?

圖為:虹鳟魚

是以,我們自己産的“三文魚”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冰凍的形式出口,畢竟出口可以讓價格漲一漲嘛!

我們前文也提到了虹鳟魚,這種魚也屬于鲑科魚類,那它的肉質外觀肯定也和大西洋鲑差不多,是以許多商家拿它來充當三文魚售賣。

央視财經的報道認為,中國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都被青藏高原人工養殖的虹鳟魚承包了。

抛開新冠病毒不談,這種生吃淡水魚的行為也是不可取的,因為淡水魚的寄生蟲更容易在人體内生存。

中國地大物博,為什麼我們的三文魚都是靠進口呢?

圖為:三文魚養殖場

​可以生吃三文魚嗎?

三文魚含有大量優質蛋白和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其實生吃和熟食營養價值上并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但是作為進口食材,我們很難追溯食材加工過程中加勞工員的健康狀況,而大多病毒在寒冷的環境下雖然不活躍卻能生存。

國際冷鍊運輸标準溫度是-18℃~-22℃,這樣的溫度雖然能殺死一些寄生蟲,但是新冠病毒或者其它病毒卻可以在離開宿主的情況下儲存很長時間。

幸運的是,在高溫下大多病毒都是會被解離的,因為病毒的結構簡單,沒法自我調節;同樣的,在高溫情況下也可以殺死大部分寄生蟲。

是以熟食三文魚是更好的選擇,除非是真的喜歡那種生吃的味道。

中國地大物博,為什麼我們的三文魚都是靠進口呢?

最後

雖然,這次在三文魚案闆上檢測到新冠病毒,但這不能說明以後三文魚就不能吃了。

而且新冠病毒并不是感染了三文魚,隻是三文魚在加工過程中被污染了,這個過程可以是在國外環節,也可以是在國内環節。

不過,無論如何還是别生吃三文魚為妙,因為煮熟了可以殺死大部分病毒和寄生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