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内豬肉進口現狀及趨勢分析

  2021年至今生豬與豬肉價格較年初跌幅過半,根本原因是生豬産能快速恢複,加上壓欄賭漲,生豬出欄頭均體重大增,市場豬肉供應充足,同時前三季度消費乏力,不能對生豬與豬肉價格提供有效支撐,市場持續供過于求。在這種情況下,國内豬肉進口量也因進口利潤壓縮出現下滑,那麼目前豬肉進口現狀如何,後市又将如何發展,本文将提供初步分析,供大家參考。

  一、國内進口豬肉的基本情況

  根據海關資料,2012~2015年,全年進口豬肉數量在80萬噸以内,2016年大幅增長一倍至160萬噸,2017~2018兩年維持120萬噸/年的水準,2019年再度大幅增長至近200萬噸,2020年繼續增長一倍至430萬噸。2021年截止9月份進口總量達302萬噸,占2020年全年的70.23%(圖表1),按照目前國内的豬肉進口依賴度,2021年全年進口量預計低于2020年。

國内豬肉進口現狀及趨勢分析

  (一)進口豬肉主要來源國有哪些

  從2020年進口資料分析,我國進口豬肉(不含豬雜碎)的主要來源國前五名分别是西班牙、美國、巴西、德國、加拿大(圖表2)。

國内豬肉進口現狀及趨勢分析

  從區域上看,豬肉進口主要來自歐盟(計入英國)、北美和南美三個區域,其中對歐盟的進口量最大。根據2020年分區域豬肉進口占比圖示,歐盟進口量達到56.36%,北美達28.17%,南美達15.46%(圖表3)。

國内豬肉進口現狀及趨勢分析

  (二)進口哪些品種類型

  根據2021年的海關統計資料,我國進口凍肉主要以三大品類為主:一、0203品目全系列,包括帶骨的前腿、後腿及其肉塊、凍整頭及半頭乳豬肉;二、0206品目中41、49、90等子目中凍豬雜碎;三、0210品目中19子目中其他幹、熏、鹽腌或鹽漬豬肉。

  2020年豬肉進口資料顯示,0203品目21、22、29子目下凍豬肉進口總量為429.78萬噸,占比高達99.89%,而12與19子目下鮮或冷豬肉進口總量僅為0.49萬噸,僅占0.11%。是以進口豬肉以凍肉為主,鮮、冷豬肉占比較少。

  二、進口豬肉的貿易過程

  (一)進口肉進口、分銷流程

  國内從外國肉類生産企業進口豬肉,根據直接、間接的關系,有四種貿易流通方式:

  1.國内貿易商通過國外貿易商進口國外肉企的豬肉,分銷至國内工廠或國内分銷商;

  2.國内工廠、國内分銷商直接通過國外貿易商進口國外肉類廠家的豬肉;

  3.國内貿易商直接從國外工廠進口豬肉,再分銷至國内分銷商和工廠;

  4.國内分銷商和工廠直接從國外肉企進口豬肉。

  國内分銷商取得進口豬肉後,銷售至大型餐飲企業或通過下一級批發商至中小型餐飲企業或零售店鋪(圖表4)。國内工廠取得進口肉,通過加工成品或半成品,銷售至大型餐飲、下一級批發商或代理商,進一步分銷。由于國内居民以熱鮮肉為主的消費習慣,80~90%的進口凍肉進入加工廠或餐飲企業,很少直接流入居民消費管道。

國内豬肉進口現狀及趨勢分析

  (二)進口豬肉是怎樣定價的

  進口豬肉到港價格=豬肉CIF價*匯率*關稅(8%~12%)*增值稅(9%)+港口雜費(250~300元/噸)。

  目前國内凍肉進口關稅對一般國家為8%(2020年1月1日前為12%)。

  進口豬肉産品的CIF價格由國外豬肉供應商定價,即貿易定價權在國外,是以雖然國外豬肉價格相對國内低廉,但進口到港價格依然會高于國外豬肉價格,壓縮進口利差。另外,國外豬肉供應商一般會根據出口利潤決定貿易流向。例如美國的肉企出口豬肉,會比較中國、墨西哥、加拿大、東南亞、日本、南韓等國家地區的出口利潤,向利潤較大的國家出口。

  據了解,國内外豬肉價格價差并不是驅動國内進口豬肉的主要因素。國内進口商進口豬肉,主要來自于對未來豬肉價格走勢的預期。一般在豬價看漲的時候,近端進口、遠端銷售是能夠形成進口利潤的,有利于促進進口;相反豬價看跌的時候則國内進口積極性不高。

  (三)進口周期有多長

  豬肉的進口從與國外供應商達成購買協定開始,到運輸到港結束,前後大約需要3個月左右時間。具體過程,一是貿易商與國外工廠達成進口協定,時間在出口裝船日期前的一個月進行。二是裝船和運輸。根據路程的遠近,需要35~55天左右時間。如歐洲至中國的運輸時間35天左右,美西25天左右,美國東海岸55~60天。三是到岸後報關和報檢。到港後,一般需要3~5天時間完成報關、報稅、報檢。近兩年因為肺炎疫情,進口商品、尤其凍品食品的檢疫力度加強,報關報檢周期延長到了10天左右。

  總體看,整個過程需要3個月左右時間。由于進口豬肉沒有有效的套保方法,協定簽訂時确定價格,其後3個月時間裡國内進口商面臨豬肉價格波動的風險。

  三、後市豬肉進口趨勢如何

  在全球新冠肺炎背景下,2021年國内豬肉進口量受國内進口的積極性和國外生産裝運能力兩方面影響。對國内而言,新冠疫情基本消退,局部偶有複發,餐飲與居民消費逐漸好轉,且四季度以及年末消費旺季來臨,豬價已經出現底部反彈。對國外而言,新冠疫情由于在屠宰企業多發,使豬肉的生産和出口受到阻礙。

  (一)進口裝船數量顯示仍有壓力

  分國别來看,西班牙是2021年前三季度向中國出口裝船量最大的國家,其次是美國、丹麥、加拿大、法國;相反,愛爾蘭、德國則因疫情防控原因,從2020年的高出口國下降至第六位、第七位(圖表5)。

國内豬肉進口現狀及趨勢分析

  根據商務部資料顯示,2021年1-9月份主要進口國裝船數量,雖未創同期新高,但依然較同期一般年份高,2021年前三季度累計進口裝船量達到2019年的98.28%,達到2020年的80.06%。2021年第三季度進口裝船量雖僅為2019年第三季度的75.02%,卻達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150.19%(圖表6)。根據上文推算的為期3個月的進口周期可知,2021年四季度進口量即便較2019年高峰期時有所下降,但同比增量壓力依然存在。

國内豬肉進口現狀及趨勢分析

  (二)海關資料持續下滑

  結合海關資料,2021年1-9月份0203品目下豬肉進口量達到2019年同期的227.88%,達到2020年同期的93.97%;2021年第三季度豬肉進口量達到2019年同期的155.43%,達到2020年同期的69.06%(圖表7)。海關統計口徑下,豬肉進口量有持續下滑趨勢。

國内豬肉進口現狀及趨勢分析

  兩方資料有差異,主要來自于統計口徑不同,商務部統計的進口國數量相對有限,并且近兩年國外新冠疫情較嚴重,部分傳統進口國裝船數量下滑明顯,真實貿易情況已發生改變。相對而言,海關總署統計口徑更全面,不過我們提取的僅是部分品目下的進口數量,并不能涵蓋所有進口豬肉及其他雜碎進口量。

  2021年前三季度生豬與豬肉市場價格不斷下跌,産業持續虧損,行業悲觀情緒濃厚,進口豬肉積極性受挫。是以,我們推測2021年四季度豬肉進口量将持續下滑,參考ASF爆發前各年度四季度豬肉進口量,2021年四季度豬肉總進口量大約在30萬噸左右,即全年進口量大約為332萬噸,較2020年全年下降22.83%,較2020年四季度下滑72.44%。國内豬肉市場的進口壓力有望持續好轉。(農産品集購網特約撰稿,作者:章佩英,轉載請注明來源,否則将依法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