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卓琪 林媛媛
當父母生活難以自理時,孩子們也正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因無法常伴左右悉心照顧,隻好把他們送去養老院,時常探望。而身為父母,總不願給孩子添麻煩,雖心中牽挂,嘴上卻仍說着“不用來看我,我在這一切都好。”在九月九安養中心生活的老人們想法大抵如此。他們漸漸開始忘事,甚至記不得自己的年紀,卻可以清楚的說出孩子上次來看是在幾月幾日,孩子承諾的下次一起去公園走走待到何時……

玩一上午塗色遊戲,隻為消磨時間
“眼看不清了,也不知道塗對了沒有。”78歲的張秀英一邊比劃着手中的畫紙,一邊笑着說。為了讓老人們能在閑暇時光,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九月九安養中心給老人們開設了繪畫興趣班,老人們倒也樂學,時常來“請教”畫上一幅。“這是我第一次畫,選了個小魚圖案,我感覺挺好看的。”張秀英說。
由于患有白内障,張秀英做了手術,但是術後的眼睛卻難比以前。“現在的眼就怕累,有時候酸疼,容易流眼淚。”眼睛的不便,讓張秀英畫起畫來有些吃力,時間一長就要休息一會,紙上的圖案也隻能仔細着看才能看清。“感覺畫畫還挺好玩的,就是眼不行了。”張秀英邊畫嘴裡邊念叨着。
“就是消磨時間呗,不然幹啥呢?”張秀英是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較為年輕的老人,同齡人比較少。“跟年齡大的老人說不大上話,電視看來看去就那些節目。”張秀英說,每天就自己找點事幹,自己給自己解悶。
不一會的功夫,金魚的雛形就畫了出來,雖眼睛不适,但張秀英卻塗得認真。“其實我還是喜歡熱鬧。”聊天間,張秀英提到了之前的好友,眼神中多了一絲落寞。“我以前經常和院裡的老人一起下象棋,沒事就下着玩。”張秀英說,當時她的棋友時常喊她,大家有着共同的愛好,時間過得也快些。後來,棋友離開了,養老院裡也沒有會下象棋的老人了,她也就閑了下來。
關于這點,張秀英有些失落。原本愛熱鬧的她,如今讓她靜下來還真不習慣,看看電視,散散步,“畫完畫我還得找點别的事做做,閑不住。”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張秀英卻從來沒有在女兒們面前提。
“她們隔三差五就過來看我,我就不讓她們來,我在這吃喝不愁的,她們來了太耽誤事。”張秀英的四個女兒,有兩個當上了教師,有兩個自己做點生意,也有了家庭和孩子。也許經曆過才更感同身受,是以張秀英心疼她們,也就表現的不願他們常來。“又要照顧孩子,又得兼顧工作,我這邊都挺好的,不用她們來。”
囑咐孩子送幾個月餅來,吃過就當過節了
最近濟南正是秋高氣爽的時候,溫度不高不低,天氣不冷不熱。22日上午,85歲的李文蘭坐在安養中心門口,手拿一份報紙,低頭認真看着,溫暖的陽光灑在她花白的發上。
“眼睛不行了,小字看不清,也就能看清楚标題。”李文蘭做過國小國文老師,說話很有意思,“看書看皮看報看題,我看了标題再看看圖檔,内容全靠猜。”李文蘭說完,自己哈哈笑。
李文蘭愛聊天,跟記者說起自己年輕時的經曆,每一個細節都記得很清楚。“我年輕的時候走南闖北,國家需要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對工作從不挑肥揀瘦。”李文蘭說,年輕時候闖慣了,到老了也是在哪都能适應,在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生活得很舒心。
李文蘭有一兒一女,都住在濟南,經常過來看她。“昨天閨女剛來了,給我洗了澡換了衣服,兒子抽空也來,給我帶吃的。”李文蘭指着自己身上的幹淨衣服說,都是閨女給收拾的。
這個中秋節,李文蘭打算在安養中心過。“回家幹啥啊,孩子們都忙,伺候小的還得伺候我,多累啊。”李文蘭已經跟兒子說了,給她送幾個月餅來,就當過節了。
張秀英也打算在中心過節。“去年中秋節去閨女家過的,人太多,她家一大家子呢,把孩子給累得不輕。”張秀英說,節前孩子過來看看她,陪她聊聊天,也是一樣的。
别跟孩子說,不給他們添麻煩
81歲的王世芬對很多事情已經記得不太清楚了,在給記者說起自己的孩子時,她一度想不起來自己的孩子是兒子還是女兒。“老了,糊塗了。”王世芬喃喃說道。
聊着聊着,王世芬突然對記者戴的項鍊産生了興趣。“你這項鍊真好看,在哪裡買的?”李世芬問了一句,“我年輕的時候長得挺好的,也愛打扮。”說着說着,李世芬自己也笑了,“現在老了,滿臉都是褶子。”
從業人員在一旁跟她聊天:“奶奶,您一點都不老,還是很漂亮。等您家阿姨過來,我跟她說,讓她給你買一條項鍊。”李世芬一聽,趕緊回話:“千萬别說,不給她添麻煩,她很忙的。”
今年是張秀英住進安養中心的第三個年頭,比起從前的獨居,她顯得格外知足。“平時我們吃的也好,住的也暖和,院裡還有同齡人能說說話,比一個人在家強。”從業人員的耐心看護,細心照料,張秀英早已把這裡當成了家。“中秋節我也不想回家過,在這大家熱鬧熱鬧,挺好!”
除了舒适的環境,讓張秀英一直挂在嘴邊的還有她的四個女兒。“四個‘小棉襖’,工作都在濟南挺穩定的,也很孝順,經常過來看我。”談起女兒們,張秀英總是很激動。“吃的穿的用的什麼也不缺,閨女經常來送。”她說,女兒們惦記着她,平時走在路上看到誰穿的好看,适合她,就要張羅着給她買回來。“你看我這身上穿的,都是閨女買給我的。”繡花的紅披風襯的張秀英臉色紅潤,心也敞亮。“她們就願意給我往年輕裡打扮,有什麼好的都想着我。”
張秀英清楚地記得女兒答應好的何時來看她,都許諾了什麼。“養老院旁邊就有一個公園,女兒來了知道我悶得慌就帶我去轉上一圈。”張秀英說,女兒答應她過兩天來看她的時候,還要帶她去。“其實,就是不想給她們添麻煩,還是盼着她們來的。”說出了心裡話,張秀英還有些不好意思。“孩子們好,經常來看我就行了。這也像家一樣,照顧的也好。”張秀英笑着說,現在的她很知足。
跟記者聊了許久,張秀英突然放低了聲音:“說着說着,想閨女了。”但是這句話她從來不跟孩子們說,“不給她們添麻煩”。
(文中老人姓名均為化名)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