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說的館子,不是酒館,不是茶館,也不是咖啡館。
我說的館子,是博物館,是紀念館,也可以是展覽館。
這些館子就分布在不大的市區内,零零散散。他們偶爾會迎來一波遊客,一波參觀者,但大部分時間,還是獨自美麗着。
常州博物館
要想最全面地了解常州本地曆史與文化傳承,來常州博物館是最好的選擇。
你現在所站立的每一寸土地,脫口而出的每一句吳侬軟語,翻開曆史的長河,都有迹可循。
當然去博物館的樂趣不僅如此,除了去了解、去解惑,還可以意外收獲諸多趣味。
隻要有心,出土的陶面人像也能看出表情包的幽默。
炎夏就要到來,不如來常州博物館靜個心。
位址:常州市新北區龍城大道1288号
常州方志館
方志,即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專業晦澀,普通人是看不進去的。
但人們也渴望去了解,也希望“眼睛朝内、學問高深”的方志館,能從深藏的高閣中走進百姓的生活。
借一本常州古志,說千年常州曆史,常州方志館讓曆史活起來、會說話。
基于常州曆史文化元素,常州方志館在設計時,尊重并保留了管幹貞故居的古建原貌,将展示内容自然融入建築空間,提煉簡潔而内涵鮮明的主體視覺造型,與建築風格相呼應。
五分鐘了解"方志",一小時讀懂"常州",去了,你就能做到。
位址:常州市天甯區前北岸30号
常州梳篦博物館
梳篦,是我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亦是常州本土文化瑰寶。諺雲: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常州梳篦博物館集中展示了梳篦的發展曆史、制作工藝和創作精品,看那不過小小巧巧在發梢翻飛的玩意,竟也能精美到令人瞠目結舌。
和許多傳統手工藝一樣,梳篦也面臨着無人繼承的現實問題,目前大多還能獨當一面的手工藝人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
梳篦的過去,在博物館裡;梳篦的未來,在哪裡?
位址:勤業路17号常州梳篦廠有限公司内
瞿秋白紀念館
瞿秋白紀念館由故居和紀念館兩部分組成,門頭不顯眼,但走進去卻别有洞天。
“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雲梢。”剛入館,就被秋白像身後的這兩句深深吸引。
秋白的書房、秋白的卧室、秋白的畫室、甚至是秋白家的井,看起來都頗為親切。
和古樸的故居風格不同,紀念館則現代敞亮,是博物館的風格了。
兩側牆壁細數瞿秋白一生追求,慢慢讀來,他在心中的形象又立體了三分。
瞿秋白于常州人而言,是很特别的存在。
位址:常州市鐘樓區延陵西路188号
蘇東坡紀念館
常州并非東坡先生的故鄉,但卻是其終老并深愛的地方。
“此心安處是吾鄉”,一生中曾14次到訪常州,這裡于先生而言,一定是很特别的地方吧。
蘇東坡紀念館在藤花舊館的舊址上修建而成。相傳蘇東坡曾手植香海棠和紫藤各一顆于院東北隅,故孫氏館又稱‘藤花舊館’。
邁入紀念館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蘇東坡半躺雕塑。雕塑下面的“毗陵我裡”四個字,就是源自蘇東坡的“今且速歸毗陵,聊自憩,此我裡”,說明蘇東坡早已将常州視為第二故鄉。
紀念館占地500平方米,許多場景來自史料或相關詩文記錄,還原出蘇東坡與常州的各種情緣。
位址:常州市天甯區延陵西路前北岸79~81号
此外,位于前後北岸的家譜博物館、泥人博物館等精緻小館子,也值得各位的光臨。
周一閉館,是大部分博物館的約定俗成,記得不要跑空。
挑一日下午,擇半天時光,不妨去這些館子,偷個閑吧。
本文系做嗲原創
謝絕轉載,但歡迎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