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學第一課 從“愛國”開始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着檔案宣讀,沒有生命、幹巴巴的”。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提出了辦好思政課的方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平台,肩負着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種子的重大使命,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進入3月,湖北省部分高校、1萬多所中國小及幼稚園陸續開啟春季學期。講黨史、說故事、看視訊、學國術……各個學校采取多種形式,為學生們上了生動難忘的“開學第一課”,引導教育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養愛黨愛國情懷。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宜昌市實驗國小在2021年春季開學典禮上,特邀校外輔導員——抗疫英模、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湖北三峽技師學院的劉健群老師,為全校師生講授 《黨在我心中,永遠跟黨走》新春黨史第一課。劉健群用故事的形式,講授了中國共産黨從建黨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翻天覆地、再到十八大後成就驚天動地近100年波瀾壯闊的奮鬥曆史。

“同學們,你們知道13和‘90000000+’指的是什麼?”“13,指的是1921年參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9000多萬,是2021年中國共産黨黨員的人數。”武漢市七一中學曆史教師彭君紅,在開學第一課上向400餘名師生現場講述了中國共産黨百年風雨曆程。

回首過去,中國共産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曆史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讓中國擺脫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境地,讓人民徹底告别了“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的命運;社會主義制度的确立,實作了中國曆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國家發展進步奠定基礎,讓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改革開放的推進,以40多年的時間,讓中國跨越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曆程,國家實作“彎道超車”,人民過上美好生活。

在湖北宜昌,全市近40萬名中國小生一同收看宜昌市“新春第一課”。“新春第一課”記錄了抗疫中湧現的“天使白”“橄榄綠”“守護藍”“志願紅”動人畫卷,及教育戰線感人的師生故事,展現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引導學生增強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不怕困難、敢于鬥争,正是中國共産黨的精神。”武漢市七一中學學生陳雨馨說,當新冠疫情突襲武漢,無數白衣天使從祖國四面八方伸出援手,無數共産黨員堅守在戰“疫”一線,武漢才得以重新恢複活力,學生重返校園。無數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将涓滴之力彙聚成磅礴偉力,構築起守護生命的銅牆鐵壁。

鐘祥市實驗國小開學第一課組織全體師生觀看了軍事報道《喀喇昆侖寫忠骨》的感人視訊,号召學生“向戍邊英雄學習”,牢記戍邊英雄敢于鬥争、敢于捍衛祖國領土的赤膽忠誠,倡議學生用實際行動向愛國英雄緻敬。

當學生們看到戍邊英雄們的英雄事迹時,不禁熱淚盈眶。鐘祥市實驗國小學生白曉來說:“這四位戰士為了國家的利益,不顧自己的生命,英勇犧牲了,他們是值得尊敬和仰望的。”

愛國,作為一種樸素的内心情感,不僅是一國國民的道德本分,也是國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就中國而言,浩繁文明卷帙,偉大複興征程,都是愛國主義教育最鮮活的素材。引導廣大中國小生熟悉紅色曆史、豐富家國體認,也是在充實其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養分。

3月1日早上,湖北大學迎來開學第一課。8000餘名學生、150餘名教師走進教室,大學校園又恢複書聲琅琅。“下壓、跳高、轉身……”湖北大學體育學院教師梅林琦一邊喊着口号,一邊指揮着學生們練習。體育學院開學第一課是專業選修課《國術》,“将中華傳統文化當做開學第一課,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梅林琦說,“本學期我們将主要學習國術的傳統套路,其中武當拳和武當劍将是主要學習内容。”

傳統文化不是遠去的曆史,不是抽象的符号,不是過時的皮囊,是民族前進的原力,是根脈。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是以屹立不倒、綿延不絕,就在于凝結了獨特的文化追求和精神辨別;在曆史沉浮跌宕中之是以愈挫愈勇、不斷發展,就在于鍛造了與時俱進、革故鼎新的文化共同體。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構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将立德樹人貫穿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才能為國家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産黨上司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責編:張隽、榮先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