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口風情之“魯師滅項”

周口,處于中原之地。作為農耕民族的華夏古人自然希望擁有土地肥沃 交通便利的中原之地,是以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

基于這一軍事常識,地處中原的周口自然也成了群雄逐鹿,刀光劍影的四戰之地。當然,一方古老的土地如果缺少硝煙彌漫,金戈鐵馬的厮殺稱不上擁有完整的土曆史,沒有了戰争的鐵血柔情也算不得有浪漫的過往。

作為項城人,我們先聊一下曆史記載的“魯師滅項”吧。

項城雖為姬姓諸侯國,但諸侯國有公侯伯子爵的排序,項為子爵。自然地位不高 ,國土不大。又處中原群雄并立之地,自然也沒有擴充的空間,一直比較弱小。

《春秋左氏傳·僖公十七年》記載“(夏)師滅項。淮之會,公有諸侯之事,未歸,而取項。齊人以為讨,而止公”。

左氏春秋惜墨如金 對魯師滅項短短幾句就交代了,太過簡單。我們隻能從古籍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迹的線索 ,來還原當年相應豐富一些的魯師滅項曆史。

初期齊國和魯國疆域都相差不

大,都有争霸天下的雄心,後來齊恒公時期齊國做大,齊國被中原諸侯推為盟主,魯國就做了齊的小弟,當然其中會有不服氣的因素。春秋時期諸侯争霸 小弟們要支援盟主戰争的開支(和現在的北約何其相似),盟主保護小弟的安危。因戰争頻繁,開支巨大 是以引起了魯國的強烈不滿。後來管仲去世 齊恒公病重,就委托實力僅次于自己的魯國代替自己會諸諸侯們,魯國利用這次機會一舉滅了同為姬姓 弱小的項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也許是和項國國君不對付?但滅掉項國來補充自己的損失是肯定的(利益面前自古沒有兄弟啊)。

周口風情之“魯師滅項”

在春秋時期戰争還是非常講究禮儀的(兵不厭詐是後期哪些戰争老油子搞出來的),魯國滅項毫無道理,違背了原則,又沒經過盟主的同意就私自出兵,是以齊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就出兵魯國并扣留了魯僖公作為懲罰(非常嚴厲的懲罰,齊恒公好有大哥派啊),魯國吓壞了,魯僖公的妻子聲姜積極人事活動,打點關系。後齊恒公病逝,諸公子為争權忙的不亦樂乎,這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項也就并入了魯國的地圖,一直到楚滅魯…

周口風情之“魯師滅項”

後來項國後人就以“項”為姓,這也是項氏最初的來源。

當然也有後人認為魯為山東境地,項為河南,相距千裡要此“飛地”毫無用處。其實古魯國區域應該和“項”相距不遠。後來項羽被楚懷王封為“魯公”(古代封疆都是有講究的),也和項曾屬魯有關。

這就是我所梳理的魯師滅項前世今生,您的看法呢?可否分享一下…

喜歡我,關注我 一起梳理老家曆史的前世今生,讓更多的朋友了解我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