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如何走出巴蜀特色路?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 (左宇坤)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在廣袤的西部大地上劃出一個新的“圈”。

望向東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已闊步發展成為主要發達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否發揮後發優勢,邁入發展“快車道”?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接受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專訪時表示,高品質的發展就是要在發展的基礎上找到自己獨特的優勢,成渝要走出自己的巴蜀特色路。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如何走出巴蜀特色路?

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專訪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 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差距的産生與西部地區的曆史發展、區位條件的差異、自然資源的差異有關,不能忽視這些硬要推動發展。但成渝地區還是要向東部地區學習,隻有看到差距、認識差距、找到差距的原因,才能縮小差距。”董煜認為。

在董煜看來,向東部地區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改革、如何開放,要去做其他地區還沒有的探索,這樣才能做示範去帶動西部地區。在學習的基礎上也應該思考,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成渝也有自己的發展強項,比如文化産業。

除了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成渝雙城經濟圈内部也存在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錯位發展”便尤其重要。

“城市化的不同階段會展現不同的形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确實出現了經濟和人口向省會城市、向主城區聚集。目前在成渝城市圈中,成都和重慶的經濟總量已經占到整個城市群的一半左右,一段時間後必然會出現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對周邊地區的負面影響。”

董煜表示,接下來,成渝想要“錯位發展”,就必須重視“優化提升”。考慮到兩個城市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和可容納的空間,一些産業不一定非要布局到中心城市,可以向副中心城市、向周圍的中小城市布局,以及建立小一些的中心城市等。

“隻要願意思考,願意大力推動改革開放,成渝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的發展路徑。”董煜認為,當務之急是先要将機制建設起來,其次要将重大工程任務一項項落實,還要在全社會形成支援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的氛圍,使西部其他地區和成渝形成合力。(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