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蛇蛭、蜚蛭、水蛭、蛭螾、馬蛭、魚蛭、蛭蝚、蛙蛭、吞蛭

蛇蛭、蜚蛭、水蛭、蛭螾、馬蛭、魚蛭、蛭蝚、蛙蛭、吞蛭

蛇蛭,◆蝮蛇類毒蛇。○《隸釋‧漢司隸校尉楊君石門頌》:“蛇蛭毒蟃。”○[王念孫]《讀書雜志‧漢隸拾遺》:“蛭音大結反,字本作镻。○《爾雅》:‘镻,蝁。’[郭璞]雲:‘蝮屬,大眼,最有毒,今[淮]南人呼蝁子。蝁,猶惡也。’”

蜚蛭,◆神話中的一種有四翼的蟲。○《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有蜚蛭,四翼。”

水蛭,◆環節動物。俗名螞蟥。體長稍扁,色黑帶綠,尾端有吸盤,雌雄同體,生活於池沼水田中,吸食人畜血液。○《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湖中水蛭甚多……散入田中,啑人之血。”○[鄧子恢][張鼎丞]《閩西暴動與紅十二軍》:“封建地主、軍閥官僚以及帝國主義勢力,像一群吸血的水蛭。”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二‧水蛭》。

蛭螾,◆泛指螞蟥類水蟲。○[漢][賈誼]《吊屈原賦》:“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唐][顧況]《上古之什補亡訓傳‧上古一章》詩:“水之蛭螾,吮喋我肌。”

馬蛭(馬蛭),◆大水蛭。蠕形動物。有眼五對,口緣有細齒,尾端有一吸盤。雌雄同體。栖於池沼田間,好吸人畜的血。○[清][李元]《蠕範‧物偏》:“蚰蜒無骨,馬蛭無骨。”參閱《政和證類本草‧蟲下‧水蛭》。

魚蛭(魚蛭),◆方言。水蛭的別稱。即螞蟥。○《中國諺語資料‧福建民諺》:“魚蛭遊水面,明天有雨見。”原注:“魚蛭,螞蟥。”

蛭蝚,◆水蛭。俗稱螞蟥。○《爾雅‧釋蟲》:“蛭蝚、至掌。”○[郝懿行]義疏:“《說文》:‘蛭蝚,至掌也。’《本草》:‘水蛭,別錄一名蚑,一名至掌。’然則《釋魚》蛭蟣,即是物也。”○[清][錢大昕]《答問七》:“問:‘蛭蝚、至掌是何物?’曰:‘此即《釋魚》之蛭蟣。’”

蛙蛭,◆蛙與水蛭。○[宋][張耒]《答李推官書》:“溝瀆東決而西竭,下滿而上虛,日夜激之,欲見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達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

吞蛭,◆[春秋][楚惠王](一說[楚莊王])食寒葅,有蛭,恐司廚者獲罪,乃暗吞之。事見[漢][賈誼]《新書‧春秋》。後以頌王者寬仁待下。○《舊唐書‧姚崇傳》:“[楚王]吞蛭,厥疾用瘳……皆志在安人,思不失禮。”○《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三年》:“昔[楚莊]吞蛭而愈疾,[孫叔]殺蛇而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