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評價李白:空前絕後的不朽的藝術家,沒有人能超越

【毛主席評價曆代文人之李白】

毛主席是近現代偉大的詩人,寫的詩詞氣勢磅礴,氣吞千古,直追李白、蘇轼。

作為曆史上有數的幾位浪漫豪放大詩人,毛主席對李白的評價也非常高,曾經說:“李白的詩是登峰造極的,他是空前絕後的不朽的藝術家,中國至今沒有人能超過李白、杜甫的詩才。”

毛主席評價李白:空前絕後的不朽的藝術家,沒有人能超越

毛主席一生酷愛李白的詩歌,可以說讀了一生,品了一生,也用了一生。

1942年9月,毛主席宴請吳玉章、範文瀾、柯仲平等文化界人士,與他們一起讨論如何辦好《解放日報》,大家聊得很開心。

天黑後,大家都盡興而去,隻有柯仲平還在喝酒,毛主席知道他愛喝酒,就給他倒了一大碗,說:“喝吧,老柯,酒逢知己千杯少。”

柯仲平随口對道:“話不投機半句多。”

毛主席笑了,接着說:“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柯仲平又對道:“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毛主席更高興了,說:“老柯,今夜好,皓月當空明如晝。”

柯仲平也邊喝邊說:“這是主席秋夜宴棗園,勝過古人的‘春夜宴桃李園’的夜宴嘛!”

二人你來我往,又對起了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一句不差,一字不差,足見毛主席對李白的作品之熟悉。

毛主席評價李白:空前絕後的不朽的藝術家,沒有人能超越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率中央各機關東渡黃河,心情大好,站在船上背誦李白的《将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實際上,毛主席不但自己喜讀李白的詩,他還經常引導年輕人讀李白的詩。

1958年3月的一天,毛主席乘船過三峽,與女船員小石聊天,問她船是不是要路過白帝城,小石回答說要路過。

毛主席就問她,會不會背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小石說不會,毛主席笑了,說我來教你,便與她一起背誦起來:“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直到教會小石都背下來,毛主席才滿意地回到了客艙裡。

毛岸英在北韓戰場上犧牲後,毛主席一直很關心兒媳劉松林的身體狀況,1959年8月,他在百忙之中給劉松林去了一封信,寫道:“你身體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學校沒有?我還算好,比在北京時好些。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這是李白的幾句詩。你愁悶時可以看點古典文學,可起消愁破悶的作用。久不見甚念。”

毛主席評價李白:空前絕後的不朽的藝術家,沒有人能超越

這是毛主席非常喜歡的李白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到了1961年的廬山工作會議期間,毛主席又把這四句詩抄寫下來,贈給常委各同志誦讀,足見他對這首詩的喜愛。

據考證,毛主席一生點評過的詩詞有1662首,其中點評李白的詩多達81首,而且許多都是多次點評。

1983年12期的《瞭望》雜志,發表了毛岸青和邵華的署名文章《回憶爸爸勤奮讀書和練習書法》,文中,兩人深情回憶了與毛主席相處時的點點滴滴,并回憶起了毛主席評價李白的話:“文采奇異,氣勢磅礴,有脫俗之氣。”這句話,就是毛主席對李白的高度評價。

198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了《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共收錄了毛主席手書的117首古代詩詞,其中李白的詩最多,共14首,占到了12%。

毛主席評價李白:空前絕後的不朽的藝術家,沒有人能超越

《蜀道難》是李白的千古名篇,也是毛主席非常喜歡的詩歌,曾經多次提起過。

上世紀50年代初,中央召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毛主席親自出席,在接見文學藝術界代表杜鵬程時,得知杜鵬程正在寶成鐵路工地體驗生活,便與他熱情交談起來,還專門談起了李白,說:“李白的《蜀道難》就是寫的你們現在工作的那些地方的艱險情景,不過‘蜀道’很快就不‘難’喽!”

1975年,毛主席與伴讀的蘆荻談話時,說:“李白的《蜀道難》寫得很好,有人從思想性方面作各種猜測,以便提高評價,其實不必。不要管那些紛纭聚訟,這首詩主要是藝術性很高,誰能寫得有他那樣淋漓盡緻呀,它把人帶進祖國壯麗的山川之中,把人們帶進神奇優美的神話世界,使人仿佛到了‘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上了。”

毛主席在這段談話中,把《蜀道難》的藝術價值提到了極緻,也明确了這篇名作在中國文學詩歌中的崇高地位。

毛主席評價李白:空前絕後的不朽的藝術家,沒有人能超越

那麼,說毛主席對李白的詩句“用了一生”,又有哪些展現呢?

李白的詩,在情感上奔湧豪放,灑脫自然,想象力豐富,渲染和誇張都十分到位,這種藝術氣質和挑戰精神,很能引起毛主席的共鳴,是以,在毛主席的詩詞中,許多都受到了李白的啟發,借鑒化用在自己的詩詞中。

比如,毛主席的《賀新郎·别友》中,有一句“揮手從茲去”,便出自李白《送友人》的“揮手自茲去”,别看是一字之差,裡面的蘊義和情景就不一樣了,其中的新意不說自明。

還比如,毛主席在《念奴嬌·昆侖》中,有一句“安得倚天抽寶劍”,則是化用了李白《臨安江王節士歌》中的“安得倚天劍”。毛主席在其中加入了動詞“抽”,讓整句變得更加雄偉有力,改造世界、改造自然的豪情瞬間躍然紙上!

當然,毛主席評價一個人向來都是客觀公正的,他雖然對李白非常推崇,但也不是全盤接受,還是有一些批評的。

毛主席評價李白:空前絕後的不朽的藝術家,沒有人能超越

1973年7月,毛主席在與從業人員談話時,從秦始皇講到了李白,說:“早幾十年,中國的國文教科書就說秦始皇不錯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就是李白講秦始皇,開頭一大段也是講他了不起,‘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隻是全詩後頭搞了兩句:‘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就是說他還是死了。你李白呢?盡想當官!結果充軍貴州,走到白帝城,普赦令下來了。于是乎,‘朝辭白帝彩雲間’。其實,他盡想當官。”

其實,這也是李白的局限之處,雖然性格豪放不羁,但也避免不了“學而優則仕”,四處求官,甚至不惜厚着臉皮去拍韓荊州的馬屁,寫了一篇肉麻兮兮的《與韓荊州書》,隻為了求得一官半職。

這一點,毛主席是很看不上的,因為毛主席一生都在倡導一個觀點,就是“為人民服務”。

(參考資料:《毛澤東年譜》《毛澤東詩詞故事》《毛澤東的詩賦人生》《說李白》)

【毛主席評價曆代文人】已發表文章——

毛主席對屈原非常推崇,說:我們是這位天才詩人的後代

毛主席評價司馬遷:除了《史記》,另一個成就更加偉大

毛主席深受朱熹的影響,還把朱熹的書作為國禮,送給田中角榮

建國後,毛主席說:魯迅如果還活着,他敢寫也不敢寫

毛主席自稱胡适的學生,多次挽留他,胡适為何不理不睬

繼續閱讀